文旅部:立足優勢特點 推動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

人民網北京12月23日電 (記者劉佳)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文化旅遊助力脫貧攻堅情況舉行發佈會,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羣指出,文化和旅遊部在工作實踐中,立足文化和旅遊優勢特點,堅持把扶智扶志與扶貧相結合,激發貧困羣衆內生動力

李羣重點介紹了兩個方面的情況,他表示,第一,不斷加大脫貧攻堅保障力度。首先,加大了組織保障力度。2018年原文化部和原國家旅遊局合併成立了文化和旅遊部,按照機構改革要求,及時成立了文化和旅遊部扶貧和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並且於2020年對領導小組進行了充實調整。第二,機制保障。建立了分工協作、監測交流、督促檢查、總結評估四項工作制度,印發了《文化和旅遊部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綱要》,也出臺了《關於支持深度貧困地區旅遊扶貧行動方案》等規劃方案,從而提高脫貧實效。第三,資金保障。“十三五”期間,發揮了政府財政投入的主體主導作用,通過戲曲鄉村、貧困地區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等項目,還有旅遊發展基金,共投入了42.96億元,爲貧困地區文化建設、旅遊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第四,人才保障。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截至目前,累計選派文化工作者13.2萬多名,培養1萬多名文化工作者。同時,開展“訂單式”人才支援工作、實施鄉村文化和旅遊能人項目,組織面向貧困地區培訓班700多期。

李羣表示,第二方面是發揮文化和旅遊獨特優勢,制定幫扶政策,實施幫扶項目,從而推動貧困地區文化建設和旅遊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在這方面,文化旅遊部主要有以下工作,首先,在藝術創作和展演方面,發揮好文化藝術在扶志、扶智方面的獨特作用,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近年來,持續加強扶貧題材藝術創作,推薦百餘部扶貧主題作品列入全國舞臺藝術重點創作計劃。藝術作品持續投入,創作也開始逐步顯現出了成果。去年,像豫劇重渡溝》、河北梆子《李保國》都是扶貧題材劇目,榮獲第十六屆文華大獎;今年,組織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同時,還開展了像“扶貧頌”爲主題的美術創作,組織藝術家們深入基層特別是深入基層的貧困地區,通過美術作品來展現脫貧羣衆的新生活新風貌。通過這些創作展演,使貧困羣衆們切實受到了鼓舞,激發了脫貧內生動力。

第二,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積極支持貧困地區縣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目前,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的網絡建設已基本全覆蓋。實施“春雨工程”“陽光工程”“圓夢工程”三大示範性志願服務項目。像“春雨工程”,就組織了志願者大約27.56萬人,開展活動1700多場,服務羣衆2000多萬人次。開展的“戲曲進鄉村”項目,每年爲貧困地區大約1.3萬多個鄉鎮配送約7.8萬場戲曲演出。實施了“中西部貧困地區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提檔升級”項目,這也爲貧困地區基層文化服務點設施的提檔升級發揮了很好作用。通過這些舉措,豐富貧困地區羣衆的文化生活,保障他們的基本文化權益,有效增強了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同時,還配合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開展了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助力打通宣傳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

第三,支持貧困地區文化產業旅遊業發展。因爲文化資源、旅遊資源很多,需要以保護爲前提,在這個前提下,努力把當地文化資源、自然資源轉化爲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助力貧困羣衆就業增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像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湖南省湘西州實施了“讓媽媽回家”計劃,讓很多具有苗繡技藝這方面能力的婦女回家就業,既可以獲得可觀經濟收益,又讓留守兒童和老人得到關愛照顧,按照他們的話說,實現了“守着娃,繡着花,養活自己又養家”。再比如,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像陝西省榆林市有個村,就是依託“公司+農戶”模式,成立旅遊公司承包村集體旅遊資源,去年這個村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達1.8萬元,這個村是典型地通過旅遊業發展,由窮村變成一個年收入近600萬元的旅遊明星村。

李羣認爲,在脫貧攻堅工作實踐中,文化和旅遊扶貧不僅是在物質上給予幫扶,更是激發羣衆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扶觀念、扶信心、扶志氣方面作用明顯,助力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由“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由“等着別人送小康”到“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