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安徽爲合資車企提供新思路

江淮大衆更名爲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

成立三年的江淮大衆,僅推出思皓E20X一款車型,且上市後銷量平平,2020年1-11月累計銷量僅爲1200輛。同時,在思皓E20X推出後,這家曾備受關注的新合資公司似乎停住了步伐,早前提出引進西雅特計劃也一再延遲。

不過,江淮大衆產品投放少、產品節奏慢的現狀或將很快得以改變。變化,源自大衆在合資關係中的股比提升。去年年底,大衆中國完成對江淮汽車增資,由於大衆中國持有江淮汽車母公司50%的股權,換算後大衆中國投資持股超過77%。江淮大衆也因此成爲國內外資持股比最高的合資汽車品牌,而原先的“江淮大衆”也正式更名爲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衆安徽”)。

針對此次股比變動,有觀點認爲大衆是“大贏家”獲得了話語權,甚至在品牌命名上將“江淮”抹去;但也有觀點認爲,在大衆的帶動下江淮能借勢實現智能化電動轉型,對自身而言相當於一次“重生”。

大衆加碼江淮:未來引進大衆品牌車型?

2017年,江淮大衆正式成立,大衆汽車集團僅用一年時間,便在中國建立了繼上汽大衆、一汽-大衆之後的第三家合資公司。2018年江淮大衆推出思皓品牌,首款產品思皓E20X也於當年5月下線

從簽約到產品投放佈局雙方僅用了兩年時間。但是,思皓E20X之後,江淮大衆的市場運作便慢了下來,原計劃導入西雅特品牌的動作也沒了動靜。分析認爲,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間,國家發改委發佈宣佈分步放開汽車合資公司的股比限制,允許外資企業在合資關係中持有超過50%的股比份額。這一政策的出臺,無疑影響了大衆汽車集團的決定。

股比政策出臺後,華晨寶馬便宣佈調整合資股比,寶馬將持股75%。如今,大衆也如願想成爲股比開放浪潮中的一員,掌握更多股比則意味着更豐厚的利潤回報與話語權。

作爲回饋,大衆安徽未來不僅在產品投放、市場節奏層面得以改善,包括產品結構或許也將產生改變。

據瞭解,目前思皓品牌的經營以及相關商標的使用權也被退回給江淮。業內人士分析認爲,引進大衆品牌的可能性最大。

政策上,新品投入市場的時間會在2023年,屆時汽車合資的股比已經完全放開。從商業角度來看,大衆品牌在中國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度,能夠最快打開市場局面,斯柯達品牌這兩年在中國市場在走下坡路,在競爭激烈的中國市場若再度引進西雅特品牌,市場風險極高。

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表示,大衆安徽將投資200億元建設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年產能規劃35萬輛,至2023年投產生產多款基於MEB平臺打造的新車型

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看來,此次大衆加持股比與此前寶馬不同,付於武曾表示:“寶馬增持華晨寶馬的目的是謀求控股,掌握更多話語權,以便導入更新的技術和更多的產品,這更多是技術層面上的佈局。這次大衆入股江淮的背景是全球汽車業向智能化、電動化戰略性轉型。大衆江淮和華晨寶馬是完全不同的,前者並不是簡單的技術佈局,而是基於深思熟慮後,上升到長遠戰略層面上的佈局。”

據悉,在增資完成後,大衆安徽相關工作進程不斷加快,研發中心竣工、製造基地正式開工、大衆安徽管理團隊亮相……大衆汽車集團表示,隨着全新管理團隊的組建,大衆安徽正全速推進大衆汽車集團在華電動出行戰略。

大衆安徽

開發基於MEB平臺的全新產品

作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市場在全球電動化發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大衆汽車集團也從來不掩飾其在華謀求電動化發展的野心。

去年12月,大衆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表示,大衆安徽將成爲大衆汽車集團在全球的電動出行驅動中心之一,安徽也將成爲電動出行和數字化的新產業基地

據瞭解,目前大衆安徽在合肥的研發中心已經竣工,二期擴建工程也將在2021年啓動,最大產量預計可達35萬輛,首款車型將於2023年開始投產。“未來三年,我們將通過這座研發中心,開發基於MEB平臺的車型和全新的純電動產品矩陣,並提供領先的技術解決方案。”大衆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表示。

不過,大衆安徽不僅是一個更具話語權的研發生產基地,還是大衆汽車集團全面推動電動出行的重要承接者。大衆汽車集團與國內外供應商協商計劃在大衆安徽工廠周邊建造一個專屬供應商園區;計劃在合肥建立一個數字化中心,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的車聯網、數字化。大衆汽車集團正在通過多措並舉,在安徽打造一個電動出行新基地。

此前大衆汽車集團已經宣佈,2020年至2024年要投資330億歐元用於電動化領域發展,其中,就有150億歐元用於加速在中國的電動化佈局。2020年,一汽-大衆位於佛山的MEB工廠和上汽大衆位於安亭的MEB工廠已經開始投產,兩大工廠的總年產能可達60萬輛。

不過這個產能與其到2025年要在中國實現交付15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也就是說,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留下的空白,註定將由大衆安徽來填補。

“大衆安徽使我們能夠充分發揮集團在全球電動出行方面的協同效應,推進中國電動化戰略,並助力集團到205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願景。”大衆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馮思翰表示。

大衆獲更多管理權 勿忽視中方力量

2021年1月5日,大衆汽車集團正式任命其合資公司大衆(安徽)全新管理團隊。其中,大衆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被任命爲大衆汽車(安徽)首席執行官,穆勇出任首席財務官,呂爾曼出任首席技術官,施耐德出任首席製造官,邵劍出任首席人力資源官。

值得注意的是,大衆安徽由馮思翰親自“掌舵”,其餘核心領導層也基本全部來自大衆集團,且均擁有長達數十年的集團在華業務管理經驗,以及跨文化領導力,並有電動化相關工作的從事經驗。

從全新管理團隊的任命可以看出,大衆汽車集團對大衆安徽的重視程度以及掌控力。的確,隨着股比的提高,大衆汽車集團掌握了合資公司更多的控制權和話語權,而最大的變化將是利益分配

無論是從管理公司的自由度還是利益分配的最大化,未來,大衆汽車集團都將在大衆安徽身上投放更多資源,加之其在電動化領域的佈局,大衆安徽毫無疑問將成爲大衆汽車集團在中國市場新的增長極

對目前的大衆來說,雖然自身取得了從股比到管理層的主導權,但同時也不可忽視中方的力量。

在“南北大衆”中,一汽和上汽在合資公司的話語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中方團隊在本土化研發、供應體系、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都曾作出巨大貢獻。例如,在中國市場獨創的“軸距加長”、中國市場的“專屬車型”,讓大衆收穫“最懂中國”的名號。

對江淮汽車方面來說,如何發揮自身優勢是其接下來要重點關注的課題,通過全價值鏈資源優勢互補實現自身不可替代的價值,是其未來發展壯大大衆安徽的利劍,也是在大衆合作過程中的盾牌。更爲重要的是,通過雙方的合作,從技術、產品到管理,虛心改進自身,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畢竟,合資企業股比開放已成汽車產業一項標誌性的產業佈局改革,其目的是在更開放、平等的環境下,增強自主品牌競爭力。應該說,大衆安徽未來的走向,將爲走在十字路口的汽車合資公司提供思路。

文/張宇豪 溫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