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約而同“秀肌肉” 自主品牌亮劍刺破日系混動局

2021年伊始,“混合動力”已經成爲汽車行業的關鍵詞之一。從比亞迪申請公開混合動力相關專利,到長城進行檸檬混動DHT全球首次拆解直播,再到吉利沃爾沃攜手成立新公司研發雙電機動系統。農曆新年剛過,各大自主品牌便不約而同地向外界表示:我們要發力混動了。自《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2.0”)發佈後,自主品牌便紛紛入局混動市場大秀肌肉,讓目前以日系爲主的混動市場格局的未來變得撲朔迷離。

日系混動市場稱王

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20年國內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總計約爲41.4萬輛,同比增長40%。而混動市場銷量前10名的車型幾乎被豐田本田包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豐田雷凌和卡羅拉兩款車型去年累計銷量分別達4.97萬和4.86萬輛,在國內混合動力市場中名列前茅。本田CR-V和皓影也同樣表現不俗,分別取得3.19萬和2.49萬輛的銷量。與“雙田”相比,在國內混動市場中,幾乎尋覓不到自主品牌的身影。

悠久的歷史、紮實的技術、上千萬輛混動車型的保有量,豐田可謂是全球混合動力領域霸主。自1997年普銳斯正式面世起,豐田僅用了20餘年時間,便打下混合動力市場的大片江山,旗下混合動力汽車的全球銷量超1600萬輛。截止到去年9月,豐田在國內市場上的混合動力汽車累計銷量也已突破100萬輛。

佈局稍晚的本田同樣來勢洶洶,隱隱有超越豐田之勢。本田方面表示,配裝了SPORT HYBRID(銳·混動)高效雙電機混動系統的車型,2020年終端銷量高達20.15萬輛,創下混動車型歷年終端銷量的最高紀錄。此外,數據顯示,去年本田混動車型的月銷量數次超越豐田,可見其搶佔國內混動市場勢頭的迅猛。

“雙輪驅動”自主混動發展

與“雙田”相比,自主品牌的混動發展則略遜一籌。隨着國家排放法規的愈發嚴格,以傳統燃油車爲主的各大車企面臨越來越大的節能減排壓力。傳統車企直接從燃油車跨越到純電動汽車並不現實,加之新版“雙積分”政策低油耗乘用車權重的提升,着手佈局混動技術已然成爲一種必然趨勢。正如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所言:“碳排放和油耗標準都會促進混動的發展,國家政策實際上在倒逼企業技術進步,發展混動。”

除了政策導向,在中國汽車工業諮詢委員會主任安慶衡看來,市場需求同樣起到助推作用。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採訪時,安慶衡表示:“在純電動汽車續駛里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混合動力汽車在當前市場具備比較大的需求。”相對於燃油車而言,混動汽車的節油效果十分顯著。與純電動汽車相比,混動汽車避免了里程焦慮。加之豐田多年來在國內混動市場的耕耘,很多消費者汽車購買混動車型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政策引導加上市場需求,自主品牌自然不想放棄混動這塊大蛋糕。吉利、長城和比亞迪等自主品牌作爲後起之秀,近來紛紛亮出自己的混動技術,奮起直追,試圖打破國內混動市場日系爲王的局面。吉利先後宣佈與戴姆勒、沃爾沃合作,重點研發用於混動汽車的新一代內燃機以及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去年年底,長城重磅推出了檸檬DHT混動平臺,以一套DHT高集成度油電混動系統、兩種動力架構和三套動力總成,佈局混動車型。比亞迪也在今年年初發布了全新DM-i超級混動技術,主打超低油耗賣點

最近,比亞迪申請公開混動專利、長城汽車則舉辦混動系統拆解直播,展示了自己在混動技術上的強勁實力。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爲,這種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吸引其他車企入局混動市場,讓更多人共同去做混動產品,推動混動規模化的提升,將產業鏈做大做強,降低成本,提高混動市場規模。

“合縱連橫”或成出路

此前,由於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扶持,部分已經啓動混動技術研發的車企暫停了相關研發項目,開始大舉佈局新能源汽車。近年來,自主品牌大多將新能源汽車作爲“彎道超車”的大好機會,在純電、插電混動等方面投入巨大精力,而入局混動汽車領域的車企則寥寥無幾。這難免給如今自主品牌混動發展帶來諸多難題。

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名譽理事長付於武看來,自主品牌若想發展混動技術,有多條道路可選。首先,有能力、有基礎的企業可以選擇自主研發,但這意味着必須投入大量人力、財力與精力。正如王秉剛所言:“車企必須足夠重視,加大投入,只要功夫下到了,混動技術肯定沒問題。”其次,和專業的科技公司合作。吉利選擇與科力遠合作,聯合開發CHS混合動力平臺。然而,科力遠CHS佛山工廠從2018年正式投產,到2020年9月便陷入停產危機,足見混合動力系統並非想象中那麼容易。最後,車企間的合作同樣是發展混動技術的方式之一,而且這一方式已然可以在一些車企身上瞥見蹤跡。如豐田旗下子公司BluE Nexus同廣汽達成技術轉讓協議,以及吉利與戴姆勒合作製造用於混動車型的下一代內燃機。

目前看來,車企間的合縱連橫似乎是自主品牌在混動領域一條不錯的出路。混動技術並非一時半會就能攻克,即便攻克了,車企還面臨要和豐田這個“混動霸主”爭天下的局面。自主研發費時、費力、費錢,難度也很大。在混動市場發展初期,有技術的車企利用自身技術與其他車企形成聯合,不僅可以壯大產業鏈,一起將混動市場的蛋糕做大,這種合作還不失爲一條抱團降成本的共贏之道。

然而,在崔東樹等專家看來,車企間的合作難免牽扯到資本問題,需要謹慎行事。即便是技術上達成合作,如果成本降不下來,未掌握混動技術的車企出於風險考慮,必定不會在市場體量不夠大的時候,就選擇入局混動。此外,企業對於這種技術陣營的站隊同樣會有顧慮。對於未掌握混動技術的一方而言,頭頂上始終懸着一把“技術屬於別人”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國內混動市場在近幾年會出現一個爆發式的增長。”付於武表示。在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的雙重召喚下,發展混動勢不可擋。車企之間的合縱連橫會否成爲混動市場發展的出路,仍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