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而未發動的抗美援朝“九月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運動戰階段,連續進行了五次大的戰役。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簽署了作戰預備命令、並進行了各方面準備而未發動的“九月戰役”。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後,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戰爭明顯地轉向長期化,戰爭雙方都在謀求新的戰略。

1951年5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作出決定,準備同中朝進行停戰談判。6月初,毛澤東會見從朝鮮前線專程到北京的金日成,與他共同分析了戰爭形勢,商談如何應對可能到來的停戰談判的方針。毛澤東同金日成研究決定,一方面準備同美國方面舉行談判,爭取以“三八線”爲界實現停戰撤軍;另一方面在軍事上必須作長期持久的打算,並以堅決的軍事打擊粉碎敵人的任何進攻。

6月11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已和金日成同志談好目前兩個月不進行大的反攻戰役,準備八月進行一次有把握的穩打穩紮的反攻。”

7月1日,金日成和彭德懷聯名覆電李奇微,同意舉行停止軍事行動和建立和平的談判,會晤地點建議在“三八線”的開城地區。7月2日,毛澤東就朝鮮停戰準備工作有關問題致電彭德懷並金日成及高崗,指出:“極力提高警惕。我第一線各軍,必須準備對付在談判前及談判期內敵軍可能對我來一次大的攻擊,在後方,則舉行大規模的空炸,以期迫我訂立城下之盟。如遇敵軍大舉進攻時,我軍必須大舉反攻,將其打敗。”

當日,彭德懷向毛澤東報告,準備堅持以“三八線”爲軍事分界線,如美國堅持以現在佔領區爲界,我即準備8月反擊。在反擊前還須放他前進數十里,使軍事上、政治上對我更有利些。

7月8日,志願軍司令部向各部首長下達了戰役準備工作指示,強調要與過去攻堅作戰經驗相結合,在部隊中開展對敵縱深攻堅突破學習的浪潮,7月底或8月初前教育準備完畢,隨時待命出動作戰。

7月10日,停戰談判開始。談判開始前,7月9日毛澤東指出:“我前方部隊,必須鼓勵士氣,繼續英勇作戰,千萬不可有絲毫的鬆懈,不要作此次可以和下來的打算,而應作此次和不下來、還須繼續打、還須給敵人以大量的消耗和殲滅,然後才能和下來的打算。”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鑑於談判開始近半個月雙方連議程都未達成一致意見,7月24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報告了他對停戰談判的看法和志願軍的準備情況美帝國主義處在矛盾狀態中,我再有幾次勝利戰鬥,打至“三八線”以南,然後我再撤回“三八線”爲界,進行和談,按比例逐步撤出在朝外國軍隊,堅持有理、有節,經過複雜鬥爭,爭取和平的可能是存在的。從全局觀點來看,和的好處多,戰亦不怕。我軍於8月中旬爭取完成戰役反擊的準備,如敵不進攻,則至9月舉行。最好待敵進攻,我軍則依靠陣地出擊爲有利。

7月26日,毛澤東覆電同意彭德懷的意見,指出:“在停戰協定沒有簽訂,戰爭沒有真正停止以前,我軍積極準備九月的攻勢作戰是完全必要的。”

27日,美方代表反對以“三八線”爲界,無理要求將軍事分界線劃在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陣地後方,遭到中朝方拒絕後,美方揚言“讓炸彈、大炮和機關槍去辯論吧”。緊接着,美國空軍對朝鮮進行空襲,企圖迫使中朝方接受其所提出的談判條件。

7月31日,志願軍談判代表鄧華解方致電彭德懷,指出:談判需要政治攻勢,特別是戰鬥勝利相配合才更爲有利。

8月1日,毛澤東就朝鮮戰場九月戰役的部署問題致電彭德懷並告高崗,指出:“以二十兵團替換九兵團一個軍或兩個軍的部署甚好,但九兵團的主力仍以作九月戰役的第二線兵力(第二梯隊)爲宜,不要調遠了。”“十三兵團的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應在八月上旬調至第一線積極準備九月戰役。”“在最前線修建多數糧彈儲備庫,爲九月戰役儲備充分的糧彈,使作戰時隨缺隨補,此點極關重要。”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精神,彭德懷於8月8日致電毛澤東,報告九月戰役的作戰意圖和基本設想:以志願軍9個軍、朝鮮人民軍2個軍團作爲第一梯隊,除以6個軍擔任牽制和迂迴作戰任務外,集中3個軍爭取消滅漣川鐵原一線的美國第1騎兵師,另以5個軍作爲戰役第二梯隊,以便機動使用;擬於9月10日下午發起戰役攻擊,如敵在8月底或9月初有向我軍進攻,則在現陣地以逸待勞,適時舉行反擊最爲有利;這次戰役無論進攻或反擊,參戰的兩個梯隊準備連續作戰,堅持兩個月的攻勢,以迫使敵軍屈服求和。

從7月8日誌願軍發出九月戰役準備工作指示後,各部隊即結合貫徹持久作戰方針,開始了九月戰役的各項準備工作。

1951年8月17日,彭德懷簽發了發動九月戰役的預備命令,電令各軍即開始進行各項戰備工作。在開城參加談判的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於8月18日發電報給彭德懷,他認爲當前敵人已有強大縱深的強固設防,又是現代化的立體防禦,如果我們以現有力量裝備進行攻擊,傷亡和消耗會很大。如果敵人離開他的陣地,大舉向我進攻,我以現有力量裝備是可以將敵人打垮的,而求得部分殲敵,代價也不會很大。鄧華同時建議:如果目前不立即進行戰役反擊,也應當儘可能作戰術反擊,收復一些地方,將我與敵人的接觸線向前推進,以便於我更好地瞭解敵人陣地情況及其堅固程度

彭德懷對鄧華的建議很重視,爲他在關鍵時刻講出自己的看法而高興。彭德懷在答覆鄧華的電報中,表示同意鄧華的意見,並向鄧華說明8月17日的預備命令,一是爲了把全軍動員起來,積極準備作戰;二是在有空軍的配合下,對敵人防禦陣地的堅固程度進行一次試探,看能否打得動。能打得動更好,如根本打不動,則作有計劃的撤退,誘敵出擊,在運動中殲滅之。

周恩來和聶榮臻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於8月19日以中央軍委名義致電彭德懷,電報根據敵我雙方談判的情況和後勤保障等問題,提出對九月戰役再行考慮,“可否改爲加緊準備而不發動”,如此,既可預防敵人挑釁和談判破裂,又可加強前線訓練和後勤準備。

電報強調:“在作戰上,我們也應與談判的要求相配合、相適應。”“現在我們握有重兵在手,空軍、炮兵逐步加強,敵人在談判中對此不能不有顧慮。設若戰而不勝,反易暴露弱點。如談判在分界線及非軍事區問題上,在九月份尚有妥協可能,亦以不發起戰役爲能掌握主動。”

彭德懷接到中央軍委的電報後,同意軍委對情況的分析和提出的方針,覆電中央軍委:九月戰役改爲積極備戰,防敵進攻,準備適當時機反擊。如敵暫不進攻,待10月再決。

8月21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要彭德懷認真考慮一下鄧華8月8日關於“在軍事上我應有所準備,縱目前不進行戰役反擊,也當儘可能作戰術的反擊”的意見,並請彭德懷計劃一下,“九月份能否進行此種戰術反擊”。彭德懷覆電毛澤東,表示“九月不舉行大的戰役進攻時,可選擇僞軍突出部舉行局部進攻”。

根據毛澤東的指示,志願軍在進行九月戰役準備的同時,以第一線的部隊於9月初,選擇當面之敵數個要點發起了戰術反擊,殲敵數千人。

9月4日至9月10日,志願軍黨委召開擴大會議,經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同意,正式決定將九月戰役推遲到11月初再進行。

志願軍經過多次反擊作戰,先後粉碎了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發動的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殲滅敵人16萬人。在此情況下,1951年11月27日,美國被迫與朝中方達成軍事分界線協議。此後,戰爭重點轉到陣地防禦作戰,九月戰役的計劃事實上取消了。

九月戰役雖然準備了而未發動,但動員了志願軍全體指戰員的作戰積極性,促進了志願軍的軍事訓練和後勤保障工作,同時也給敵人造成不安和壓力,迫使敵人不敢發動全面進攻。

“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每半個月給聯合國安理會的作戰報告中,經常不安地提出中朝軍隊要發動攻勢:“敵人很快要發動第六次攻勢。”“大批中共增援部隊已開到韓國,強大的炮兵預備隊已開到前線,正在準備發動新的攻勢。”“敵人的人力、裝備、補給品,足以試圖發動一次重大攻勢。”據有關資料介紹,李奇微關於中國志願軍要發動大規模攻勢的報告,引起了美國當局的不安和震驚。

志願軍的九月戰役計劃,重兵備戰,備而不發,一方面迫使敵人不敢使談判破裂,另一方面使敵人不敢發動全面進攻,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