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軟體業從服務切片找到新商機

最近南部科學園區人才因爲臺積電5奈米量產產生移動現象。圖/本報資料照片

2000年我是進駐公司內湖企業總部大樓先遣部隊,當年公司要從重慶南路搬到內湖之前,不知道開了多少次溝通會議,從上下班交通車直達基隆路、總部大樓內要有自己的員工餐廳業務人員交通費怎麼節流,都是在避免因爲搬遷到內湖而導致人才流失、客戶服務產生落差等問題。

當年內湖園區最熱鬧的是天未亮前的花市批發市場,後來新開發的大樓陸續整地,附近住宅區一樓越來越多變成賣餐飲的店,整個園區的發展到如今,就這樣過了20年。

最近我幫新婚的同事查了一下,整個內湖公寓古屋竟然看不到千萬以下的物件!兩年前有人問我怎麼吸引軟體新創公司去南部設點?我很認真的問了熟識的金融新創公司執行長,出人意料之外的答案是「給補貼也不會去」,原來軟體公司要在客戶旁邊、就近服務客戶討論需求的工作特性,纔是重點,這竟然被我遺忘了。

最近拜訪高雄軟體園區一間軟體公司,5位屏科大同學在2006年創業,現在員工已經有85人,他們服務超過350個農業領域的客戶,是臺灣農業領域規模最大的軟體公司。從農業企業的生產管理系統(ERP)到農田裡用AIOT幫7種不同農作物控管栽種品質以提高作物生產的質與量,今年他們也幫農委會作農遊券系統,很難想像這一切卻是從接手一個當年驗收不了的「軟體系統」開始的。

新店大樓裡,有一家專注健康照護系統的軟體公司,創辦人出自臺大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中心,公司的成員除了寫前後臺系統的資訊工程師,還有社工護理專業背景人才一起共事,從2018年開始這45人已經打下突破5,000套AIOT行動裝置出貨的感人成績。

探詢剛開始進入照護機構關鍵技術是什麼?並不是用IT來幫忙照顧機構裡面被照顧的人,而是用來協助照護機構面對政府定期評鑑的資訊系統。

臺南市的小吃美食巷弄間,有一個60個人的餐飲大數據研發團隊,這個團隊除了維持每天全臺灣1.5萬個餐飲店收銀系統順利運作,同時也開始介接各式各樣的金融支付工具與行銷媒介,這幾年這個臺南在地發展起來的軟體公司,已經引進國內資通訊設備製造商的資金與專業經理人,採取臺北營運10人加上臺南研發50人的配置,展現軟體公司運用科技服務無遠弗屆的效率。

我們很驚訝看到這些軟體公司的發展,因爲過去臺灣軟體公司在「應用系統」開發創新的機會並不多見,原因在於:

1.製造業或是服務業的資訊單位擁有專業知識夠深厚,但是以既有系統持續擴充使用爲主要任務,想用「新技術」解決問題的新系統往往引進外部有使用經驗的系統。

2.軟體公司要有應用行業的專業領域知識具有先有客戶還是先有系統開發的「雞跟蛋誰先」的問題。

3.資訊人才對於客戶端的專業知識不足,雖然投入系統開發卻沒有累積足夠多的使用經驗,無法形成系統的「口碑價值」。

前兩個理由讓供給跟需求間不容易找到一起合作精進的火花,而要避免落入第三個理由的困境,對於有創意又有軟體程式寫作技術的團隊可以採取從「行業的服務需求」中切出一塊「帶路雞」的資訊服務系統作爲起點,朝向具有關鍵技術發展願景的目標前進。

軟體公司需要接近客戶,而當軟體公司走向以服務最多客戶爲導向時,沒有任何城市具有獨一無二的角色;軟體公司需要軟體人才,而人才是跟其他就業機會在作決擇,因此城市可以做的事情就不是「產業聚落」的建設而已,針對符合人才工作以外的生活配套措施的建設對於城市發展的影響環環相扣。最近南部科學園區的人才因爲臺積電5奈米量產而產生移動的現象,有個製造業老闆說,南科的人才被臺積電吸走,臺南工業區製造業人才被南科吸走,我跟他說,「全球的人才往臺南走,臺南的躍起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