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4個關鍵字 看懂汽車自動駕駛是神話 還是噱頭
▲自動駕駛儼然成爲車壇新顯學,究竟這「神奇」的科技是如何運作?(圖/翻攝自網路)
「自動駕駛」一詞越來越常出現在新聞版面上,無論是哪家車廠又完成創舉、抑或是與事故有所牽連,都爲這項新興科技增添幾分神秘色彩,究竟讓車壇爲之瘋狂的自動駕駛,在技術上是怎麼做到的?
一般人在進行「駕駛」這項工作時,最重要的就是要「眼觀四方」,所以對自動駕駛車來說,第一要素就是要有「眼睛」,瞭解前方與自身周圍的交通狀況後,才能順利進行駕駛動作決策,在自動駕駛車上常有數不清的感測器,但大致上會有以下幾種:
1.攝影機:安裝位置多半在前擋風玻璃上,主要用來取得前方車流狀況,以及道路變化、標線、號誌與標誌等等,某些車廠會使用雙鏡頭,來達成類似人類雙眼的立體效果,另外加上紅外線後,更能夠「看」見人眼所無法看到的物體。
▲隨着科技進步,原本體積龐大的感測設備,也可整合到車身內。(圖/翻攝自網路)
2.短距雷達:所謂的短距是與太空應用相比,但實際上還是有百公尺的距離,車用雷達一般採高頻短波設計,目前也有結合雷射的方案,安裝位置大多在水箱護罩上,用來精確偵測與前車的距離,除了視距範圍內的車輛外,已經有車廠正在開發能「穿越」前車的長距雷達--說穿越可怕了點,實際上是透過地面反射雷達波,來達到穿透的效果。
3.環繞雷達:與專注長距離的短距雷達相比,環繞雷達主要是負責蒐集周遭360度的狀況,就好比人類駕駛需要後視鏡一般,以防在變換車道、或交叉路口時發生意外。
▲各種形式的雷達,可負責蒐集不同方向與距離的資訊。(圖/翻攝自網路)
4.GPS與圖資:在美國軍方開放民用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統後,GPS的精準度早已大幅提升,不只能幫助車輛瞭解自己所在的正確位置,也能透過圖資先一步掌握前方路況。
有了眼睛後,也要有「手腳」纔有辦法操控車輛,拜科技進步所賜,現今的車輛大多改採電子轉向系統及電子節流閥,再加上電子煞車系統,無論是加速、減速或轉彎,電腦都能下達指令給這些元件去執行。
而電腦的角色,當然就如同「大腦」一般,接收外界訊息後、經過處理分析判斷、然後下達動作指令,在下一篇專題報導中,將探討電腦是如何運作、又有哪些問題是電腦無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