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老牌潛艇部隊轉型發展,"轉"的是什麼?

國之“重器”。 周啓青

中新網青島4月24日電 題:中國海軍老牌潛艇部隊轉型發展,“轉”的是什麼?

記者 李純

潛艇內的環境有多艱苦?“在水下,沒有白天黑夜,只能按照時間工作和休息。出海一星期以後,人的生物鐘就混亂了。”中國海軍某潛艇基地參謀長王忠輝介紹說,艇內環境狹小,空氣中存在有害氣體,易使人疲勞。“出海歸來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最明顯的就是睡眠不好,兩三個小時就醒。”

即便如此,王忠輝所描述的中國第二代某類型潛艇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與第一代潛艇相比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二代艇的基本性能,特別是作戰指揮系統得到大幅提升,武器裝備也更新換代,作戰能力顯著提高。

某潛艇部隊組織海上對抗演練王青

1970年12月,中國某類型潛艇首艇長征一號”正式下水,中國海軍潛艇部隊新的“水下長征”從該基地邁出第一步。爾後50餘年間,部隊先後完成90晝夜長航、300米極限深潛、水下發射運載火箭等任務,創造了中國海軍潛艇發展史上的20多個首次和第一。

“一代艇當時只是解決一個‘有無’的問題。”曾任該類型一代艇艇長和二代艇首批艇長的劉雲海對記者表示,新一代潛艇武器性能、潛艇動力隱秘性、居住環境等方面都存在質的飛躍。僅以艇內空氣淨化能力爲例,二代艇的二氧化碳含量較之前就下降了0.3%。

潛艇發射導彈洪利峰

“別看只是這百分之零點幾,工業人員設計上要下功夫、製造部門設備要有改變,交給部隊才能在使用上得到更好控制。各方都在努力。”劉雲海說,裝備的更換不是簡單的換個型號,“最終的貢獻戰鬥力的提高”。

在該基地工作了近20年的張書義還記得,剛來到部隊時,“一代艇訓練頻度力度沒有現在這麼大”。自2012年以來,隨着新裝備的升級入列,基地進入轉型發展的新時期,加快了新裝備的戰鬥力生成。

海軍新型戰略核潛艇胡鍇冰 攝

就在記者赴該基地採訪時,一艘新型潛艇正在大洋深處執行戰備巡航任務。這支曾創造中國潛艇史上航時最長、航程最長、水下航行時間最長、一次性潛航時間最久等多項紀錄的神秘部隊,近年來從未停下練兵備戰的步伐官兵們抓住新裝備不斷列裝的歷史契機,推動戰鬥力建設躍升至新的臺階

這其中就有姜遠升與戰友們的研究成果。接手新裝備後,他們迅速掌握了武器性能。“感覺自己給後面的人留下了些東西。”姜遠升說。

“新裝備牽引着人的學習意識。”王忠輝認爲,從向廠家學習操作使用,到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潛艇兵也在經歷一個創新的過程。經過多年的實際使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問題,也是決定成敗的細節

潛艇列陣大洋。 江曉衛

觀點指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根本途徑、必由之路在於轉型。對於潛艇部隊而言,“轉”的是什麼?在王忠輝看來,首先轉變的是人的思想觀念。張書義認爲,最根本的轉變在於戰鬥力的生成模式,部隊建設發展愈加精細化體系化。“官兵的戰鬥意識、戰鬥狀態也發生了改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