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力量 人文的觀照 《藏着的武林》挖掘藏着的文化寶藏

“十四五”規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它意味着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爲規範;意味着文化事業的繁榮,文化精品的推出,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傳統的傳承;也意味着講好中國故事,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和多層次文明對話。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推出的六集紀錄片《藏着的武林》就是在文化強國建設背景下,近年來文化類紀錄片的箇中翹楚。它直面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通過追根溯源的尋訪,冷靜、理性科學地解讀了中國武術歷史源流和真實現狀。讓武術迴歸常識,爲觀衆揭秘藏於民間卻鮮爲人知的武術世界,表現出對傳統文化本位的迴歸與追尋。

歷史的真實溯源,人文眼光觀照

如果說紀錄片的社會功利價值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但其學術價值和審美價值卻能保證它傳之久遠。爲了追根溯源完成對武術前世今生的探究,紀錄片《藏着的武林》在浩瀚的歷史典籍中尋找與本片相關的歷史與人物,專門拜訪文史專家、武術文化學者,解讀文史典籍和尋找有價值的拳種和武術傳承人,完成了對武術前生今生的詳究,從當下的語境中全面、系統、多視角、多維度地詮釋武術的發展歷程,對探究中國武術歷史進程和當代發展,以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承與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民間文化的傳承人每分鐘都在逝世,民間文化每一分鐘都在消亡。”武術是由習武者的身體作爲載體,口傳心授,師徒傳承,從而形成一個世代延續的活傳統。堅守歷史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人文的眼光觀照世界,紀錄片《藏着的武林》從人與文化的角度、技術的層面、蘊涵的歷史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整理與繼承。我們看到爲將自己的武術儘可能的傳承出去而四處奔波的於純海;只爲對師父的一個承諾,而苦守一間小武館楊明華胡友來師傅……對於中國武術歷史資料、見證人、傳承人的“搶救性拍攝”,漸漸已將《藏着的武林》影像推到歷史研究的中心。

在此過程中,紀錄片《藏着的武林》始終恪守“真實、理性、客觀”的紀錄片創作理念和“真誠面對觀衆的”價值訴求。爲了能最大程度表達創作者的真誠態度,紀錄片採用了導演親自出鏡攝製組真實、真誠的尋訪方式,甚至連解說詞都是導演親自以第一人稱寫作並錄製。解說詞的字裡行間都是導演自己的親身經歷,也是攝製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寫照。通過導演主創的出鏡參與、尋訪式深入,迴歸常識,冷靜、理性、科學地解讀中國傳統武術的歷史源流和真實面目,爲觀衆解密一個藏於民間,卻鮮爲外人所知的中國傳統武術世界,深刻表達了紀錄片《藏着的武林》對人類遺留下來的武術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和尊重。

於現代社會中,尋找武術文化自信的精神故鄉

紀錄片《藏着的武林》保持了對武林文化的“尋根問祖”。隨其鏡頭縱觀武術發展史,武術攜帶“技擊”和“文化”兩大法寶立足於冷兵器時代,同時也影響着世界體育的發展。同時,在鏡頭中我們還能看到不同地方的人們演練着各式各樣的武術。不同的拳種、不同的流派比比皆是。移影觀照,現在的我們習武也應是強身、強族與強國,其實技擊功能和尚武精神始終應該並舉,家國情懷從未遠離,這也是武道核心內容。紀錄片《藏着的武林》通過述其源頭、觀其流變、揭其現狀、破其困境、奮其精神、傳其薪火的邏輯關聯,徐徐遞進,層層剖析,讓觀衆逐漸領悟到武術文化的實踐性、傳承性、包容性、發展性、倫理性、體悟性特質。也正是這些文化特質,才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武術文化。由此,隨着新時代中國對“文化自信”的進一步加強,武術文化自信或將成爲體育領域的文化“代言”。

自“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爲一個整體思想提出以來,文化自信作爲政府頂層設計的重要作用得以凸顯。中華武術文化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與我國哲學、醫學、美學等產生着千絲萬縷的關係,是中國傳統思想的歷史縮影和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堅持中華武術文化自信是一種民族情感的表達,更是對民族精神的堅守。保持中華武術文化自信,對更好地詮釋中國國家形象具有積極作用,對中華武術文化國際化傳播中掌握話語權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相信,以《藏着的武林》爲代表的武術題材紀錄片藉着時代發展的大潮,一定會在文化強國建設中成爲時代的弄潮兒,願越來越多的優秀武術題材紀錄片來豐富我們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