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技藝術:豐富當代文化 促進文明間對話

他們在天地間自如翱翔的姿態宛如高山雄鷹將頭往後仰到底,目光追隨他們騰躍的身姿,是一場視覺的盛宴。他們忽而急速略過,忽而懸立空中,一舉一動都引來觀衆的熱烈喝彩。他們的“翅膀”是一根近8米長的平衡杆,這根長杆一杆多用,既幫助演員保持方向和平衡,也能保護演員的安全。表演時,一根鋼索固定在兩端的支架上,演員在離地30米的高空輕鬆自如地完成各種令人炫目的技巧。這些勇敢無畏的人就是高空鋼絲藝人。高空鋼絲表演是中亞民族古老傳統,演員均爲男性。

新疆“達瓦孜”藝術的第六代傳人阿迪力被譽爲“高空王子”。圖爲2018年10月1日,阿迪力在鋼絲上矇眼行走。新華社 馮開華

高空鋼絲表演起源於古絲綢之路繁榮時期。如今,這種雜技表演依然極具觀賞性,讓觀衆不由得凝神屏息。古時候的節日廟會上,城市廣場或者鄉村巴扎(意爲集市、農貿市場)常常會舉行高空鋼絲表演,輔以雜技、摔跤、道具雜耍、平衡表演、魔術和馴獸等其他表演。如今,高空鋼絲表演是馬戲團的經典節目走鋼絲的演員和其他各種雜技、馬戲演員一道,傳承和發揚這項古老的藝術。

高空鋼絲表演是大型節慶活動的重頭節目。藝術家的身影頻頻出現在中亞各國的國慶節、國際春節――納吾魯孜節,以及其他大型國際藝術節、博覽會和民間節日上。高空鋼絲表演在烏茲別克斯坦特別受歡迎,全國有40至50個表演世家,其踏空而行的高超技藝毫不遜色於職業演員。他們經常到世界各地巡演,各國出版了許多關於高空鋼絲藝術的書籍和電影。他們的精湛技藝代代傳承,高空鋼絲表演被推薦申遺,未來有望進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有研究認爲,中亞現代馬戲發源於高空鋼絲表演。

馬戲在中亞各國深受各年齡段觀衆的喜愛,各國政府大力支持和傳承民族藝術,大力推動馬戲藝術國際化。200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市(今努爾蘇丹)首次舉行了“亞洲回聲”國際馬戲藝術節,自那時起,這一中亞唯一的馬術藝術節每年舉辦一次,參演藝術家來自世界各地。走過12年的發展道路,“亞洲回聲”國際馬戲藝術節已成爲哈薩克斯坦首都的品牌藝術活動,極大地推動了中亞馬戲藝術的發展,爲活躍國際馬戲藝術交流,保護文明多樣性做出了巨大貢獻。俄羅斯中國作爲代表全球馬戲最高水準的國家,每年都是藝術節上最受期待的參演團。

馬戲是俄羅斯的藝術瑰寶,俄羅斯大馬戲享譽世界。俄羅斯全國現有60多個馬戲團,年觀衆人數超過500萬人次。莫斯科國家大馬戲團是世界十大馬戲團之一,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馬戲舞臺。位於莫斯科花園街的莫斯科尼庫林馬戲團成立於1880年,至今已有140年曆史。尼庫林馬戲團是俄羅斯最古老的馬戲團,深受國內外觀衆喜愛。俄羅斯還有尤里・庫克拉切夫貓劇院、維亞切斯拉夫・波盧寧的冰雪秀、扎巴什內兄弟馬戲團、金龍大棚等世界知名馬戲團,其演出各具特色,深受俄羅斯和各國觀衆喜愛。馬戲用藝術和技巧的通用語征服了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衆。衆所周知,中國雜技也蘊含着巨大的能量。

籌辦2008年奧運會期間,北京的文化生活異常豐富多彩,新節目層出不窮。北京紅劇場開門迎客,成爲市民喜愛的劇場和北京旅遊演藝的新亮點。紅劇場由北京崇文區工人文化宮大劇場改建,演員是來自世界知名佛教古剎少林寺的年輕僧人,主打極具觀賞性的中國功夫。大型舞臺動作劇《功夫傳奇》是一臺融中華武術、雜技、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爲一體的駐場常態演出劇目,令中外觀衆歎爲觀止,堪稱當代傳奇。故事展現了主人公小和尚從懵懂無知到大徹大悟的成長曆程,激動人心的演出不僅成爲北京文化生活的一抹亮色,更是中國雜技數千年優秀傳統的集中演繹和當代詮釋。

中國雜技以高難的技巧動作與卓越的藝術表演聞名於世,當得起“完美”二字。上海馬戲城有“中國馬戲第一城”的美譽,是世界五大馬戲城之一。上海馬戲城和中國其他雜技團體的表演以中國特色爲最大亮點,從轉盤子到蹬花瓶,從擲飛鏢到走竹竿,從高空技巧到徒手劈磚,中國雜技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淵源和底蘊

雜技是優秀中華文化的代表,獻身雜技事業是許多孩子的夢想。中國有數百家雜技學校學員們從幼年就開始刻苦訓練。河北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創建於1985年,被國家文化部批准爲中國吳橋國際雜技藝術培訓中心,常年爲中國和世界各國雜技藝術輸送高質量專業人才,這裡不僅有中國學員,還招收國際學生。吳橋是世界雜技藝術的搖籃,是熱愛雜技的孩子們的最高追求。吳橋雜技藝術節與摩納哥蒙特卡洛國際馬戲節、法國巴黎“明日與未來”國際馬戲節並稱世界雜技三大賽場

過去半個世紀以來,馬戲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現代馬戲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中國和俄羅斯馬戲藝術的發展爲歐亞和世界馬戲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和強大的動力。儘管馬戲這項古老的藝術誕生於一千年前,我們的世界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馬戲藝術仍然保有初心:用無盡的愛感動觀衆,展示人類的無限潛能。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在,馬戲都承載着善良與光明,給人們帶來喜悅和感動,豐富當代文化,促進文明間對話

加強跨文化對話,促進文化多樣性是上海合作組織文化合作的重點。上合空間不同主題、不同領域的大型國際文藝活動和賽事是落實上述任務的重要依託。2021年是上合組織成立20週年,也是上合組織文化年,上合人文合作面臨新的歷史機遇。藉此契機,筆者建議定期舉行上合國際馬戲節,傳承和發揚上合國家傳統文化,豐富上合文化合作的內涵,促進上合空間的文化多樣性。

(作者系政治學博士、太和智庫高級學者、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