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起底充電樁投資騙局 有人已被騙160萬

最近,《經濟半小時》欄目接到羣衆舉報,稱有人在推銷一種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投資項目。推銷人員宣稱只要你認購共享充電樁、投資建設充電站,就會有高回報、高返利。真的有這樣的好事嗎?投資充電樁到底是“餡餅”還是陷阱呢?

打着新能源的幌子,充電樁投資可能是集資詐騙

在一家社交平臺上,一個名叫“王美人新能源充電樁招募合夥人”的賬號,幾乎每天都在發佈招募充電樁合夥人的視頻,視頻裡 “你只管出資,我們負責建站,你坐等賺錢”的字眼,看起來極具誘惑性

3月中旬,記者來到了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見到了社交平臺上以“王美人”作爲暱稱,招攬投資人的銷售人員王玲

王玲告訴記者,投資模式有兩種,既可以投資建設充電站,也可以單獨認購充電樁。隨後,她給記者計算了認購充電樁的收益賬:認購一根充電樁18萬元,按照一度電收0.4元的服務費,一臺120千瓦的充電樁一天使用5小時計算,一個月一根充電樁的服務費爲7200元,其中投資人可以分得60%也就是4320元。

爲了說服記者投資,王玲隨後帶記者來到了位於雙流區的白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這個充電站的33臺充電樁目前已經投入使用。

王玲介紹說,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充電樁上的二維碼進行充電,費用會直接打入公司的賬戶,目前這個充電站還有9根充電樁可以認購。但記者在現場卻發現,這些充電樁上標註的是壹鹿領航新能源,而且通過二維碼掃碼之後出現的也是壹鹿領航的小程序,並非王玲所在的“領充”公司。

爲了打消記者的疑慮,王玲讓領充公司的行政人員拿出了香草湖充電站的建站手續,但記者發現,這個充電站從立項、審批到完成驗收,都是以“壹鹿領航”的名義完成的。但王玲一再向記者強調,領充和“壹鹿領航”其實就是一家企業

爲了讓記者儘快投資,領充的工作人員還拿出了他們和其他投資人簽訂的合同,這摞厚厚的合同大概有20多份,記者仔細查看後發現,絕大部分都是跟這家叫做“壹鹿領航”的公司簽訂的。

經過了之前的一番考察,王玲又給記者拋出了一個更大的誘惑。她介紹說:相比投資一根充電樁,投資一個充電站的收益更大。緊接着,這位行政人員拿來了電腦,開始向記者介紹一個還沒有動工建設的充電站項目。

看記者還是猶豫不決,王玲又帶着記者來到了該項目所在地,雙流汽車站進行了實地考察。王玲告訴記者,眼前這片空地,他們公司已經簽訂租地合同,很快就將在這裡建設20根充電樁,以396.6萬元的價格整站出售。

爲了讓記者早點下定決心,王玲拿出了領充公司與甲方簽訂的租地合同,以及領充雙流汽車站充換電服務區項目在雙流區發展改革局提交的備案表。

雙流汽車站充電站項目究竟靠不靠譜?領充創享跟壹鹿領航真的就是一家公司嗎?帶着一連串的疑問,記者隨後到政府部門進行了走訪求證。

位於雙流車站的充電站項目,已經提交了項目備案表,是否就意味着這個投資項目安全可靠呢?記者又來到了當地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繼續求證。

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的資質審覈到底由哪個部門負責?當地信局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只負責全市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佈局的規劃和補貼工作,有關資質審覈由哪個單位負責她也不清楚,但一聽到投資涉及“領充”和“壹鹿領航”,她連忙給記者進行了善意的提醒。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已經有投資人因爲收益達不到預期,來當地經信局投訴過這兩家公司,經信局也對“壹鹿領航”的工作人員進行過約談。但是,因爲公司的經營活動不在他們的監管範圍之內,眼見着這些推銷人員現在還在市場推銷產品,經信局電力處的工作人員對此也感到無能無力。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張亞林律師在查看了相關資料後,很輕易發現了其中的漏洞。他告訴記者,合同上有關充電站配套設施收益的具體條款,與工作人員在宣傳材料和口頭承諾的並不一致。

從領充公司出示的合同來看,這個投資項目根本就不像宣傳的那樣“只投資,坐等收益”。而且公司的註冊地跟實際經營地不一樣,上級控股公司跟這個公司基本上同一時間成立,每一個公司的註冊資本目前都是零,都是認繳制的,也沒有真實出資的情況。

領充公司的宣傳資料還顯示:公司擁有400多項與充電樁有關專利技術和17位院士的加持。然而,記者在天眼查的系統中查詢後發現,這家成立於2020年7月的領充創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名下並沒有顯示持有專利。

張亞林律師認爲,除了這個項目存在虛假宣傳以外,還有可能存在更嚴重的問題

管理部門的工作人發出提醒,專業的法律人士也看到了存在的問題,但眼下成都的市場上,這個充電樁投資項目的推銷,依舊在火熱進行。我們提醒當地的監管部門,及早管理市場上出現的這類現象,如存在風險,應及時維護百姓的權益。

多起投資充電樁騙局爆出,投資需謹慎

天下掉不下餡餅,只要掉下餡餅後面跟着的就是陷阱。事實上,打着“響應政府號召,提倡節能減排”的旗號,製造高額返利的投資充電樁騙局實施詐騙,在一些地方早已不是新聞,已有不少百姓上當受騙。

2018年10月,天津的董先生就和一家叫做“途客”的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花160萬元投資了充電樁。

公司承諾,如果投資過了一年之後,董先生想轉讓投資的充電樁,公司可以出資進行回收。董先生回憶,當時自己最關心的是投資回報的問題。至於自己所投資的充電樁,究竟有沒有安裝?安裝在了哪裡?董先生並不清楚,合同裡也並沒有做出約定。

時隔半年,就在董先生心裡美滋滋,每個月都等着領固定收益的時候。突然來了一通電話,猶如晴天霹靂,瞬間擊碎董先生的發財夢。也就是從這一刻起,他的噩夢開始了。

董先生第一時間找到了公司,發現原來八九十人的公司團隊已縮減到不足十人,辦公地點也挪到了更小的辦公室裡。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董先生,要想拿到錢,必須轉股,把股份轉到一家叫做廣州電易生活的公司。

走投無路的董先生只能選擇轉股。但之後廣州電易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給出的答覆讓董先生徹底認清了這場騙局。

160萬買的8根充電樁就這麼憑空消失了?還是說這8根充電樁根本就沒存在過?目前天津市南開區人民法院,已經以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判決,下一步何時把錢追回來,董先生也只能苦苦等待着結果。

2020年10月,重慶市潼南區人民法院宣判了一起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涉案企業打着新能源的旗號,向當地百姓大力宣傳認購模式。

受害人丁先生參與投資認購的公司叫做重慶雲佳匯科技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在2018年11月成立之初,就在潼南區及周邊打着新能源的幌子大肆做廣告、辦活動,先後成立了8個專賣店,發展了100多名業務員,向周邊百姓宣傳認購返利模式。

丁先生帶着記者來到了當時他認購電動車籤合同門店,門店早已人去樓空,變成了臨時的倉房

法官提醒,涉案的這類企業往往都是利用“新能源、共享經濟”等時髦的概念,不斷設局,而投資者被高額的投資回報率所吸引,也放鬆了警惕。騙局的產生,往往是利用了人們非理性地追逐利益。因此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高收益、高回報所矇蔽。

半小時觀察:擦亮雙眼,天上不會掉餡餅

預計到2030年,我國新能源(4.380, 0.11, 2.58%)汽車保有量將達6420萬輛。根據車樁比1:1的建設目標,未來十年,我國充電樁建設存在6300萬的缺口,這巨大的“蛋糕”被盯上之後,市場上的種種亂象也層出不窮。

對於這樣的市場亂象,我們提醒有關部門,能夠完善制度、加強監管,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我們也提醒廣大投資者,任何金錢上的投資,都需謹慎而爲,要擦亮雙眼,切莫被高回報、高收益所吸引。(央視 經濟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