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企監測平臺勿成花架子

政府大力推動下,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但與此同時,頻發的自燃、爆炸等安全事故,使得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多次引發熱議。未來隨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長和老舊車輛的增加,安全隱患可能還將不斷升級

針對這種情況,在不久前召開的新能源汽車國家數據聯盟2020年會上,工信裝備工業一司汽車管理處處長吳鋒要求整車生產企業擔負起主體責任,從研發製造、運行監測維修保養等各環節嚴格管控,並切實發揮好自身企業監測平臺的作用,利用好監測到的運行數據,加強對車輛安全運行情況的分析,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們在檢查中發現很多企業自身的平臺數據不全,甚至很多是形同虛設,這個問題很嚴重,我們下一步要加強監管。”吳鋒直言

隨着汽車產業向“新四化”轉型,大數據正在改變着以往企業的決策運營方式,特別是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大數據分析和監測,成爲很多車企數據平臺的重要任務。國家層面,爲了加強統籌和管理,以及預防再次出現“騙補”問題,2017年工信部委託北京理工大學建設和運營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企業平臺產生數據之後,上傳到地方政府平臺和國家平臺。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累計接入的新能源汽車接近400萬輛,用於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數據分析、車輛管理補貼覈算工作

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對接入車輛的多項實時信息進行採集,包括驅動電機、車輛位置、整車、極值數據、報警數據、故障下的電池單體數據等,可爲企業提供參考。不過,平臺車輛數據質量問題一直存在。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在2020年12月底發佈的最新一期《數據質量及安全監管通報》顯示,接入車輛數大於1000輛的企業,數據完整率95%以上的企業爲25家。甚至還有一些統計期內,數據完整率95%以上的企業只有四五家。與在該平臺註冊的數百家新能源車企相比,這一比例顯然不高,且有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車企並不在其中,這與當前不少車企言必稱“大數據”形成鮮明反差。

有了國家平臺,並不意味着企業就能高枕無憂,無需關注自身平臺數據。就像吳鋒反覆強調的那樣,企業自身的數據應該由企業平臺解決,而不是依賴國家平臺。從企業自身發展來看,新能源汽車數據關乎產品研發和安全運行。例如,新能源汽車配裝的大量動力電池面臨各種使用狀況考驗,及時的監測和預警尤爲重要,通過監測和跟蹤車輛運行數據,可及時診斷動力電池健康狀況、電池性能衰退狀況等,利用大數據重新定義汽車安全監管。另外,通過大數據分析車輛出行狀況,可及時瞭解消費者用車需求和充電需求;通過大數據分析車輛運行故障率,可及時掌握車輛的可靠性,並進行相應改進。

可以說,新能源汽車行業開了汽車數據採集、分析和應用的先河。近年來,不少車企,例如上汽、長安、北汽等陸續搭建大數據分析平臺,多方位挖掘大數據的價值,用於產品改進、研發、銷售服務領域。但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企業並沒有意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運行初期,即2018年上半年車企接入平臺的車輛中,數據出錯概率非常大,七成企業的入網車輛數據出錯率在50%以上,值得反省

通過監測和分析車輛反饋的實時數據,不僅有助於排查安全隱患,還可以藉此瞭解用戶使用習慣,並進一步優化設計研發。作爲事中事後監管的關鍵一環,企業應保證自身平臺的順利運行,並對此進行有效利用,別讓數據平臺成爲空瓶子花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