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生——山西產業轉型觀察

新華社太原11月1日電 題:向新而生——山西產業轉型觀察

新華社記者趙東輝、晏國政、樑曉飛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3%,是全國增速的近2倍,全省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長達37.3%。這對一個正處於轉型攻堅期的能源資源大省來說殊爲不易。

向新而生,破繭成蝶。山西正發揮比較優勢後發優勢,聚焦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下好“先手棋”,產業轉型破壁發力,綻放着新的活力

搶抓“雲”機遇,“老傳統”萌發新生機

華陽材料科技集團新元煤礦調度中心,一塊碩大的電子屏幕實時顯示井下500多米處的溫溼度、瓦斯濃度和採煤場景。礦工在電腦前輕點鼠標,井下智能設備就能有序運轉。

新元煤礦是國內首座5G煤礦。“從人工巡檢到動動鼠標,從親自下礦到遠程監控,傳統礦井的作業方式正在向無人化、智能化突進。”新元煤礦副總經理王海鋼說。

煤、焦、冶、電是山西四大傳統支柱產業,也是山西轉型的主戰場。近兩年山西發力新基建,搶抓5G機遇,對這些基礎產業進行改造提升的同時,也爲新興產業成長壯大贏得時間和空間

新起點往往帶來“換道領跑”的先機。目前山西省、市兩級均已成立5G基建服務專班,地方財政每年拿出1億元補貼5G基站電價,聯手金融機構建立1000億元以上新基建專項貸款。隨着一項項政策的落地,全省4座煤礦實現5G入井,66處煤礦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建成,焦化行業建成大數據中心,富餘電力轉化爲“算力”輸往京津冀地區……

傳統產業煥發活力,得啃下體制機制這塊“硬骨頭”。近日,隨着晉能控股集團成立,山西新一輪省屬企業戰略重組基本收官。省屬企業數量從28家調整爲23家,其中煤炭企業從7家減至2家,省屬國有資本佈局得到優化。同時,山西深度推進國資監管體制改革和定機構、定職數、定員額等國企改革,國企發展活力不斷得到釋放。

截至9月底,山西省屬國企主要經濟指標降幅連續4個月收窄。9月當月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3.7%,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月度利潤正增長,並創下歷史單月新高。

勇闖新“跑道”,“新花樣”拓展新空間

10月21日,山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用電首場交易會在山西電力交易中心舉行。通過實施電價機制改革,新興產業用戶終端電價將降至0.3元/千瓦時。這是山西把煤炭、電力等基礎產業優勢,轉換爲集聚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優勢的重要舉措。

產業轉型要在“老傳統”上做文章,更要在“新花樣”上下功夫。山西挖掘能源資源基礎雄厚、電力充沛等比較優勢,發力半導體、大數據、新材料、現代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節能環保等領域,千方百計補齊科技、人才、資金等要素短板,把發展新興產業作爲轉型重點,把佈局未來產業作爲轉型先機,在全新“跑道”上努力拓展發展新空間。

一塊1毫米見方的小芯片,發出肉眼不可見的深紫外光,就能起到殺菌消毒的作用。隨着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這款由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電科技公司生產的深紫外產品需求猛增。

這家公司的董事長李晉閩,是國內著名的半導體專家。兩年前,他帶領中科院半導體所深紫外LED專家團隊和技術成果落戶山西,建成年產3000萬顆紫外LED芯片產業基地,引領山西半導體產業躋身全國前列。“深紫外LED芯片,將會發展成一個像LED照明一樣的新產業。”李晉閩說。

去年以來,山西圍繞40個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面向國內外廣發“英雄帖”,將省級人才經費年度預算由3年前的1.3億元增加到7.1億元,加強與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校的合作,厚植“人才窪地”生態。

煤層氣合成爲金剛石,從秸稈中煉製生物塑料,“手撕鋼”厚度再創新低……短短兩三年,一些制約山西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取得突破,一個個新產品在山西“無中生有”,一大批戰略性新興產業茁壯成長。

打好“特”“優”牌,“小不點”開創大市場

“沒想到把黃花入餡做成的包子,這麼受歡迎!”在9月中旬舉行的2020大同好糧美食擂臺賽上,色彩鮮豔、造型美觀的黃花菜品引來嘖嘖讚歎。山西黃花種植面積達28萬畝,已成爲帶動1.5萬戶貧困戶脫貧增收的“致富花”。

黃花產業是山西“特”“優”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山西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孕育了獨特的農業資源稟賦,形成了“南果北肉中雜糧,東藥材西乾果”的特色農業格局。聚焦“吃得好”“吃得健康”等消費新需求,山西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說,立足“特”“優”,山西正在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打造釀品、果品、功能食品等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羣,建設優勢農產品商貿、出口平臺,推動農業這個GDP構成中的“小不點”不斷開創新局面。

秋收冬藏,又是一個豐收季。小雜糧、乾鮮果、山西藥茶……三晉大地上,一個個又“特”又“優”的農業產業,正成爲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鐵桿莊稼”,也讓山西這塊古老的黃土地充盈着勃勃生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