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移向下沉 學甲蝨目魚契作若成功將改變南臺認同

政治中心/臺北報導

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教授丁仁方在《中國評論月刊撰文表示,蝨目魚是兩岸簽訂ECFA早收清單項目之一,又是少數農漁產品及所謂「三中」(中南部、中小企業、中下階層)項目,成效如何可以作爲檢視大陸推動「向南移、向下沉」政策的重要觀察指標,所以蝨目魚契作模式如果可以成功,有可能牽動臺灣民衆對中國大陸的認同傾向。

丁仁方在專文南臺灣與中國大陸交流深化芻議之—:臺南學甲蝨目魚契作經驗的參照》中先介紹契作背景,指國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在ECFA簽定之後,於2010年8月間兩度赴學甲與蝨目魚養殖漁戶座談,經過協調後,促成由上海水產公司代表學甲養殖漁戶的臺南學甲食品公司達成協議先行試辦一年契作,上海水產公司以每臺斤高於成本價新臺幣10元的45元保證收購價格,開放100戶養殖漁戶,每戶至少收購1萬臺斤,收購上限3萬臺斤,超出部分最多以市價多收購10%,上海水產公司並預付參與契作養殖戶每臺斤新臺幣10元訂金。2011年3月間,臺南學甲食品公司於與100戶養殖漁戶先後簽訂契約,養殖戶收到訂金後開始進行契作養殖。

在這樣的背景下,丁仁方表示,不同於其他由中國大陸各省領導赴臺進行的大規模貿易採購,學甲蝨目魚契作是由中國大陸國臺辦所直接主導規劃的經濟交易,其成效如何可以作爲檢視中國大陸推動「向南移、向下沉」政策的重要觀察指標。

文中指出,學甲契作模式可以歸屬成一種相對於「自由市場經濟」的「協調市場經濟」,不過企業經營都有利潤考慮,上海水產公司初期可配合國臺辦政策以契作方式購進蝨目魚,但長期一定要照市場行銷邏輯讓臺灣蝨目魚被大陸市場所接受,有一定的獲利纔有可能繼續進行契作採購,所以蝨目魚契作最終成功的關鍵應該在於產品的行銷,而不在於《商業週刊》所強調的「銀彈攻勢,長遠來看,市場經濟的邏輯將更勝於政治的邏輯。

文中表示,就參與契作的養殖漁戶來說,大部分漁民都對契作方式非常滿意,最不希望者就是契作只能試辦一年,到頭來漁民空歡喜一場;且最希望者,集中在提高收購價格、增加契作戶數、提早簽約時間三項。也因爲契作可以帶來穩定收入,所以,丁仁方指出,「除學甲養殖漁戶以外,其他地區蝨目魚養殖魚戶也有不少希望將來能納入契作範圍,除臺南沿海地區養殖業者之外,也有高雄地區養殖業者向筆者表示,希望將來能加入契作養殖。」

丁仁方也提出警告,就他訪查得知,非政治因素中對契作模式的成敗影響較大者,有兩項問題仍可以改進,首先是負責收成契作蝨目魚的學甲食品公司,本身所掌握的冷凍庫不足,在集中收成時,易受到掌握冷凍庫盤商的牽制,因此上海水產公司如果有長期契作收購規劃,應可在臺南設置冷凍工廠。其次,據上海臺商表示,蝨目魚多刺且不好處理,在臺灣市場販賣,多半是分解成不同部位,既易販賣,整體經濟價值也可提升許多,之前蝨目魚在上海購物節卻以全魚販賣,行銷手法也不夠細緻,再加上口感喜好,臺灣蝨目魚恐怕很難被大陸消費者所接受,如此則契作模式前途堪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