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鋰電池供應鏈的機會與挑戰

【文/吳冠徹

在《先探週刊》一七六九期,我們已對於電動產業概況有了初步的描寫,當時在文中就提到,目前電動車推廣遇到的難處,無論是續航力便利性以及成本等等皆爲原因之一。尤其是,一臺整車的成本,大約有二○~五○%將來自於電池,因此,可以斷定的是,電池將成爲未來五~十年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所以,本次我們邀請到呂學隆,對於臺灣鋰電池與周邊產業的概況,再作進一步的講解,以下爲內容摘錄。

3C應用關注訂單狀況

若提到鋰電池的應用,3C產品的使用將爲目前最大宗的一部分,而在這部分,臺廠代表性的爲電池模組新普與順達。由於模組廠賺的是管理財,如何在激烈的價格戰中,再多擠出一點獲利,自動化程度將可能成爲公司競爭本錢。若以兩岸的模組廠中來看,又以新普與及中國德賽)自動化程度最爲完善。

除此之外,對於一直是蘋概股的新普、順達,市場最爲關注的是即將推出的iPhone 6的四.七吋規格,電池代工業務獎落誰家。據瞭解,目前這塊業務大致上已經確定由臺廠及中國廠商各一家負責供應,最快拉貨時間將可能落在第二季底。因此,在兩雄相爭必有一傷的情況下,再加上電子產業瞬息萬變,投資人務必要密切注意相關訊息,才能避免受傷。

另一方面,在競爭越趨激烈下,臺廠也持續多元發展,以期找到新的動能。其中,新普目前在電動自行車及電動巴士動力電池皆有着墨。在自行車部分,新普市佔率已經僅次於日本的Panasonic、德國的BOSCH,並擠下臺灣的統達,成爲全球第三。不過業務營收規模年營收約十億元上下,佔整體比重並不高,與正發展中的電動巴士,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此外,順達則是與日本合作儲能系統,並同步發展電動自行車領域,目前進展仍在初期,未來效益將待觀察。而接下來,鋰電池的應用,除了傳統的NB、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之外,隨着物聯網成爲發展趨勢下,近期相當火熱的穿戴式裝置也成爲鋰電池另一個應用端。

由於一顆鋰電池的能量相當於三分之二顆手榴彈,在穿戴式更貼近人體使用的情況下,相較於一般手持裝置,更講求的將是電池的穩定與安全性,這部分也是目前廠商在使用時,作爲首要考量要點之一。臺廠的威力能、興能已經分別出貨予Nike、Sony,其中興能更是在臺灣藍牙耳機電池市場擁有超過一半的市佔率

穿戴、無線充電新商機

當然,穿戴式在鋰電池的應用之外,也帶出市場同步關注的無線充電題材。無線充電並非新技術,只是在穿戴式產品問世之後,在考量便利性、輕薄性下,將加大應用的力道。目前考量到電磁波微波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因素,短期要達到普及可能受到較大阻礙。不過只要未來在穿戴式商品銷售數量放大後,無線充電仍將有其誘因可以大展身手。

至於在無線充電的發展中,呂學隆認爲應該掌握下列四點,將有助於分辨各公司的發展潛力。一、大廠遊戲:有無切入品牌大廠供應鏈;二、有無切入主流陣營,並具備跨陣營融合能力(WPG、A4WP爲主流陣營);三、是否具備電源管理相關係統實務經驗;四、產品的競爭力:能源的傳輸效率

接下來,在進入動力電池議題時,不得不提的就是Tesla所引發的電動車熱潮。去年Tesla合計銷售約二.二~二.三萬輛,而今年陸續於日本、中國、香港開賣下,則喊出三.五萬輛的目標。據瞭解,累計至第一季爲止,Tesla全球訂單已經來到三萬輛,要達到里程碑將是可以抱持樂觀態度看待。(全文未完)

全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772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