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美國沒有華爲這樣的企業?高通創始人解釋

在慶祝美國芯片巨頭高通成立35週年之際,該公司創始人歐文·雅各布斯(Irwin Jacobs)接受了專訪,談及所謂的“無線聖戰”,以及爲何美國沒有華爲這樣的公司引領下一代無線基礎設施開發。

雅各布斯是芯片行業傳奇人物,獲得了馬可尼獎(Marconi Award),也是2008年硅谷遠見獎(Silicon Valley Visionary Award)的獲得者。他曾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一名教授,後來與朋友成立了名爲Linkabit的公司,然後在1985年將其出售。雅各布斯本打算就此退休,但他的朋友們說服他共同創辦了另一家專注於無線業務的公司——高通。

雅各布斯回憶說:“雖然我們心裡還沒有產品雛形,沒有商業計劃,沒有電子表格,但會想出許多讓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因此,我向妻子保證,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公司的員工人數可能會達到100人。”如今高通的市值已經達到1340億美元。

當時,現有的無線標準競爭者對他們可以處理的通話數量存在限制,雅各布斯希望找到更好的替代方案,即碼分多址(CDMA)。這個概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40年,當時女演員海蒂·拉馬爾(Hedy Lamarr)及其同事考慮了使用多個頻率發送單一信息的想法。某天,雅各布斯沿着海濱大道從洛杉磯騎車到聖地亞哥的家中,他意識到CDMA可能是更好的移動無線標準,具有更大的潛在容量。他很快就讓自己的團隊將這些概念應用於實際技術,併爲這些創新申請了專利

當然,當時沒有人真正理解無線標準會成爲整個現代世界通信的基石。正如雅各布斯所說,他在無線通信行業組織CTIA的一次會議上概述了他的標準。他說:“當時大約有100人與會,我們做了幻燈片演示,其中包括我們認爲已經解決了問題的理由,以及優勢所在。沒有人發現裡面有錯誤,但也沒有人明確表態支持。”

接下來的幾年被稱爲“無線聖戰”,雅各布斯和他的團隊試圖讓CDMA成爲無線設備中可行的技術。爲了幫助證明自己的優勢,高通不得不自己開發芯片,並建造商用電話和基站

雅各布斯表示:“顯然,要做到這些,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有些運營商(如AT&T)確信這是可行的,所以我要求他們說服制造商向我們取得授權許可,並想出了這樣的方法:你先支付我們一筆費用,我們將用這筆費用進行研發。如果研發真的變成商業產品,我們可以從每臺出售的設備中收取版稅。這就是授權體制建立的初衷。”

圖:高通創始人歐文·雅各布斯

起初,高通自己生產手機耳機,並在亞洲銷售。當時,恰值高通於1991年上市之際。不過,最終高通賣掉了這部分業務,成爲一家嚴格意義上的秘密公司。

這一決定最終對目前的芯片市場競爭產生了巨大影響,特別是高通與華爲之間的競爭。美國目前正在盡其所能遏制採用華爲的產品,如果有美國版華爲致力於開拓下一代無線基礎設施,並直接向人們銷售產品,所有這一切都將變得簡單。那麼,爲何高通沒有努力成爲華爲呢?

雅各布斯說:“我們確實考慮過這一點,但我們希望CDMA在全球範圍內推廣。”他說,高通仍在進行“聖戰”,試圖讓CDMA在所有地方都被接受。不過,成爲運營商的競爭對手會阻礙這個目標的實現。1993年,當CDMA成爲無線標準時,高通的這一戰略獲得了回報。

雅各布斯表示,他認爲摩托羅拉等其他美國公司會繼續留在這個行業。但一個接一個,它們要麼倒閉,要麼被賣給外國公司。高通通過向企業出售可驅動手機的綜合芯片組,實際上讓新的中國競爭對手更容易進入市場,因爲它們擁有即時開發產品的工具。雅各布斯說:“不幸的是,美國沒有人真的這麼做過。”

另一個複雜的因素是,中國和歐洲政府通過產業援助政策幫助他們的電信公司。雅各布斯說:“我們的政府沒有提供華爲和中興從政府獲得的研發或其他支持。”

雅各布斯還駁斥了有關高通授權費過高的指控。他表示,儘管高通提供了更多技術,但授權費仍然保持穩定,高通不僅將現有專利貨幣化,還依賴於持續不斷的研發,就像該公司在過去十年中對新的5G標準所做的那樣。雅各布斯稱:“除非你繼續拼命奔跑,否則其他人就會超過你。我們有太多的公司沒有在研發方面進行投資,進而陷入運營艱難的困境。”

雅各布斯原定於在高通和蘋果達成和解之前在庭審中作證。在被問及如果出庭作證,他會試圖表達什麼意思時,雅各布斯回答說:“我們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想出了很棒的界面,讓人們可以利用我們始終在提供的所有這些功能。我記得大約在2000年時,我做了一次演講,聲稱我們正在努力把攝像頭裝到手機上。當時所有人的反應都是:‘爲什麼要在手機上裝攝像頭呢?’”(小小)

相關閱讀:

揭秘華爲海思崛起之路 與高通的碰撞或愈演愈烈

短短几年時間裡,電信設備巨頭華爲就做大做強了智能手機業務,而且在今年第二季度成爲世界上出貨量最大的手機制造商。對於那些使用華爲手機的人來說,他們也可能需要在海思開發的麒麟系統芯片(SoC)上運行所有應用程序。不過,這種情況似乎會在今年年末或2021年發生變化。

與主要競爭對手蘋果和三星類似,華爲也自主設計個人處理器。這樣做讓該公司對硬件如何與軟件協同工作有更深入的理解,規範也更加巧妙。從這個意義上說,海思已經成爲華爲手機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海思處理器的種類不斷增多,它們不僅被應用於旗艦產品上,也搭載於中端產品上。

海思崛起

華爲是電信行業中的老牌企業,於1987年創立。華爲於2003年成立了手機部門,並於2004年出貨了第一款手機C300。2009年,華爲U8820(通常被稱爲T-Cell Pulse)成爲該公司首款運行安卓操作系統的手機。2012年,華爲推出了其首款4G智能手機Ascend P1。早在進軍智能手機領域之前,華爲就向世界各地的潛在客戶提供電信網絡工具,目前這仍然是其企業的核心部分。

海思成立於2004年,爲各種電子產品設計內置電路和微處理器,以及用於其網絡工具的路由器芯片和調制解調器。直到2011年餘承東成爲華爲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該公司纔開始關注手機SoC設計。理由很簡單,定製芯片使華爲能夠讓自己有別於其他中國手機廠商。麒麟手機芯片最引人注目的是2012年的K3系列,然而當時華爲在大部分智能手機中繼續使用來自不同公司的芯片。直到2014年,當前的麒麟手機系列芯片纔開始出現。麒麟910芯片爲華爲P6 S、MediaPad和Ascend P7提供動力

與其他智能手機芯片設計類似,海思的處理器主要基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的CPU架構。與蘋果不同的是,海思並不主要基於Arm架構來創建個性化的CPU設計。作爲替代,該公司選擇Arm的現成元件,例如Cortex-A76 CPU和Mali GPU,將不同的內部開發與調制解調器、圖片標誌處理器和機器研究加速器結合到其選項中。

華爲沒有將海思智能手機芯片推廣到第三方,該公司只在其個人智能手機中使用它們。儘管如此,這款芯片仍然被許多行業巨頭視爲關鍵競爭對手。

海思、華爲與美國禁令

對華爲來說,2020年堪稱是非常艱難的一年。美國禁令讓華爲不得不在沒有谷歌供應商支持的情況下推廣其手機。

由於限制收緊,類似臺積電這樣的關鍵芯片製造公司已被禁止爲華爲生產海思芯片,使得該公司只有有限的高端處理器庫存。這讓華爲有可能從競爭對手那裡獲得各種芯片,比如聯發科。然而,真正的痛苦是,華爲不得不放棄海思花了數年時間纔打造出的麒麟芯片技術以及相關應用科學。沒有麒麟芯片的支持,華爲的智能手機不太可能保持多年來的強勁勢頭。

如果這種打擊還不夠,那麼華爲現在又被禁止購買國際芯片。

海思與高通競爭

目前的芯片行業緊張局勢可以追溯到華爲與手機處理器巨頭高通之間的競爭。華爲曾是高通驍龍處理器的大買家,最近該公司仍繼續在幾款價格較低的榮耀智能手機中使用這類芯片。然而,華爲目前最熱門的智能手機主要是基於麒麟芯片。隨着華爲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在過去5年裡加速增長,高通的夥伴們感受到了巨大壓力。

儘管高通的驍龍處理器幾乎可以爲所有智能手機制造商提供動力,但華爲成爲最大手機制造商讓其成爲高通的主要競爭對手。在2018年接受採訪時,一位海思主管承認,該公司認爲高通是其“第一大競爭對手”。

儘管如此,高通的敵意比華爲手機出貨量激增要早得多,早在海思推出其首款蜂窩處理器後不久即顯現出來。高通開始密切編輯產品數據(儘管華爲仍是買家),但仍擔心該公司與海思共享數據。高通的考慮也許不是毫無根據的,因爲與谷歌合作開發Nexus 6P的華爲員工教會了他們很多關於軟件程序優化的知識。

在SoC之外,這兩大巨頭始終在爭奪與物聯網和不同相關應用科學相關的專利,特別是涉及5G的專利。高通一直是CDMA、3G和4G貿易需求專利的主要持有者,這些專利加上其芯片組中的內置調制解調器,迅速將驍龍處理器推向安卓生態系統的最高水平。但隨着5G的推出,高通的主導地位不再安全,因爲華爲爲每個客戶增加了專利,並交付5G應用知識,這讓兩大巨頭再次走上了碰撞之路。

展望海思2021年未來

海思與華爲相似,在過去的五年裡發展迅速。它已經從SoC領域一個鮮爲人知的參與者轉變爲重量級玩家,可以與業內最強大的公司相抗衡。顯然,這家芯片設計公司的影響力無疑主要基於華爲和榮耀手機取得的成功。然而,2020年美國嚴格的商業限制,使得華爲Mate 40系列有可能成爲最後一款搭載麒麟處理器的手機。

對於海思來說,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預見到的,這也是其深感焦慮的地方。兩家兄弟企業之間需要繼續保持親密聯繫,以共同應對艱辛的前路。(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