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陸出版書籍的經歷
一個人,可以有什麼作爲?一本書,能夠有什麼影響?或許滄海一粟,人微言輕,然而我們若是以不起眼的鋼筆尖自許,輕輕按壓在宣紙上,一小滴墨水也能穿透紙張,擴散成一幅想像不到的寫意畫作。
兩岸之間的善意,是不是也類似呢?
2020年10月下旬,我的語言科普文集《走進詞語的桃花源》終於在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上市了。歷經了多年的累積和醞釀,繁複的籌劃和操作,漫長的排隊和等待,拙作的問世,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一個普通的臺灣人能夠在大陸頂尖的出版社出書,得之於人者太多。大陸朋友給予的關愛與肯定,點滴在心頭。
微博互動頻繁
我在臺北的東吳大學英文系任職,教學、研究之餘,也經常關注時代脈動,思考中英文的語言問題,就此寫成科普文章,把專業的知識轉化爲淺顯的白話文,讓一般人都能讀得懂,覺得有趣。
我是大陸「新浪微博」的認證用戶,目前有一萬多個粉絲,跟大陸網友的互動頻繁。2013年初,上海《東方早報》(已停刊,轉型爲《澎湃新聞》新媒體)的編輯在微博上找到我,向我邀稿,開啓了我在大陸報刊的寫作生涯。記得那篇文章我談了一些上海美食,聚焦自己愛吃的生煎包,除了以臺灣人的觀點品頭論足一番之外,還借題發揮,對「生煎包」的英文發表看法,建議意譯時不妨用steam-fried bao(字面「蒸汽煎包」)。
有一就有二。我的文章陸續在《東方早報》刊出,讓我有點受寵若驚。我透過臺灣人的視角,觀察大陸的社會民生,並藉由文字談天說地,若時機得宜,順勢帶出相關的英文詞彙,普及英文知識,探討詞彙翻譯。
投稿各地報刊
我越寫越順手,一股爲文分享的慾望油然而生。或被動受邀,或主動出擊,我的觸角漸漸開始往外延伸,伸向同是上海媒體的《新民晚報》和《文匯報》。接着,觸角也伸出了上海,南抵廣州的《南方週末》和深圳的《晶報》,北達北京的《北京晚報》。此外,北京的雜誌《英語世界》、《英語學習》,繼而各自的微信公衆號「英語世界」、「外研社Unipus」,以及上海的「復旦外語」微信公衆號,也都成了我的發表園地。大陸的各大平臺不約而同,給予厚愛。大陸各地讀者的肯定之聲,源源不絕。
早先,我在文章裡談詞論字只是偶爾爲之,寫的時候也是伺機夾帶,蜻蜓點水,擔心大陸的報紙版面不適合。想不到反響不錯,報社編輯便希望我敞開寫,說他們歡迎這類在英文裡咬文嚼字的題材。甚至,他們還要我專寫英文詞語,只要把它講得有趣、適合一般社會大衆即可。
後來,我現身專業的英語學習雜誌,及其新媒體平臺的微信公衆號,這更是讓我如魚得水,給了我更大的空間揮灑自己的專業,更寬廣的舞臺和大陸的讀者接觸。
北京商務印書館當時的總編輯周洪波老師注意到我,對我十分賞識,主動邀請我把這些文章集結成冊,在他們商務印書館出書。我是個沒背景、沒後臺的普通臺灣人,居然能受邀在大陸出版界的最高殿堂出書,周老師對我的關照和提攜,至關緊要。
商務印書館以嚴謹的高標準聞名,層層審覈毫不馬虎。我雖是總編輯推薦的,接下來要走的出版流程一樣也不少,依序排隊,耗時甚久,我雖性急,但也只能耐住性子,靜靜等待。我2018年年底交稿,本以爲隔年書就能出,孰料插進了幾個重大的出版項目,一些圖書受到了遲滯,排好的隊伍又往後推,到了2019年年底仍不見音訊。
整整耗時兩年
2020年1月,新冠疫情大爆發,不可抗力的因素出現,進一步打亂了出版社的計劃。9月初,責任編輯來函說:「曾先生好,書稿印前工作已經完成,目前已排在印製計劃中,若無意外,預計10月應該見書。因疫情等原因,多數工作有所延遲,十分遺憾」。我望穿秋水,終於看到了等待的盡頭。到了10月,我一想到此事,就登錄不同的購書網站搜尋,看看我的《走進詞語的桃花源》上架了沒有。直到下旬,網站終於有貨了,可以下單購買了。拙作的出版,從交稿到上市,整整耗時兩年。
我一發現這個消息,就立馬在我的微博、微信上廣而告知。大陸的朋友紛紛報以溫暖的祝賀,陸續有人網購買書,發來書影、心得,與我分享。
第一個反饋來自廣州,是中國工商銀行某分行的高階主管,她說:「非常有意思,連我10歲的孩子都愛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博士、浙江師範大學的老師說:「昨晚到手您的大作《走進詞語的桃花源》,拿到後一口氣讀了大半,有趣又有益。特別想和您分享的是,我女兒11歲,上六年級,也非常喜歡英語,平時也偶有和她交流英語詞彙和翻譯,她昨晚看到我買的新書,也非常感興趣,可見曾老師新作受衆面之廣。」
原來,我的文章不只博士、教授能看,小學生居然也可以讀得津津有味。
有位英國碩士、廣東佛山的留學英語工作室老師來函說道:「曾老師的新作前幾天就收到,裡面很多有趣的點。我把這本書變成課前熱身的小話題庫。我們分享、討論,不必批判對錯,做個頭腦風暴,也是很好玩的事。」南京大學博士、武漢大學老師說:「曾老師,您的新作已購買,找時間找您簽名。書名很有韻味。下學期給學生開詞彙學課,把您的大作列爲參考書目。」《走進詞語的桃花源》是詞語的科普書,除了可作補充教材,現在也要走進知名高校的課堂了。
心中滿是溫暖
當然,反饋遠遠不只這些。在我的微博、微信,在出版社、書評網、購書網的平臺,紛紛涌進了大陸朋友對拙作、對我個人的善意與肯定。時值兩岸關係緊繃,這樣的言語,讓我心中滿是溫暖。
茫茫人海,我們看似渺小,彷彿可有可無,但我們每個人都有價值,無須妄自菲薄。在廣袤無垠的大地上,絕大多數的我們,不是崇山峻嶺,不是大江大河,不是擎天巨木,甚至連一棵普通的樹都不是,但這都沒關係。即使是無名的小草,也能餵養牲畜,保持水土,織成壯麗的草原。我們芸芸衆生,不是達官顯貴,在面對兩岸交流時,倘若都能心存善念,胸懷善意,口出善言,也能穩固關係,維繫情感,成就衆所企盼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