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在大陸》兩岸醫院大不同?我的武漢就醫經歷
正好幾天前,我「有幸」去了一趟醫院。
大年初四,醫院的人並不因春節減少。我就這樣被堵在了進停車場的路上。
醫院的一樓大廳設有掛號處,感覺一樓設掛號處好像是全球通用(?)。
大醫院的掛號處一般會有近十個窗口。春節期間,值班的醫生少了些,所以很多窗口都臨時關閉了。
不過現在還可以在線上微信小程序預約掛號,非常便利,所以來窗口掛號的人少了很多。不知道臺灣現在有沒有這樣類似的系統便利患者呢~
掛號處的窗口邊專門貼上了告示,說只做核酸檢測的不需要掛號,直接去專門區域做就行。
可能是因爲現在太多人做核酸檢測了,特別是馬上三月開學,很多學生返校都需要提供核酸檢測的結果,爲了節省時間就去掉了掛號這個流程。
我來得急,就在現場掛了號。
掛號除了掛哪科,還可以選擇掛普通還是專家門診,專家門診的等待時間會長一些。春節期間,很多專家都沒有留下來值班,所以都是普通的號。
同時,會需要花1元購買醫院的病歷,方便醫生進行診斷記載。如果有舊的病歷就不用再買了,省內通用,很方便。
導診單會標明掛號的科在哪裡(這點非常好,縮減了去導診臺詢問的過程)和就診時段。
上樓可以選擇直達電梯或手扶梯,直達電梯有時候會因爲人太多很難排上,所以大部分時候都會走扶梯!
扶梯旁就是自動售貨機啦。我小時候超級喜歡玩自動售貨機來着,很享受退幣的過程。不過現在都是電子支付,它對我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如果是網上掛號的話,可以按照就診時段再來醫院報到,完全不用等。
現場等的話,人還是很多的。
我是現場掛號,所以得乖乖等待。有時候座位都不夠多,只能站着。
等待區的屏幕。(作者提供)
等待區有一個屏幕,上面顯示號碼。每半小時爲一個時段,到時段以後會十個十個地叫號。感覺醫院裡也很謹慎,在自助機報到前,還需要測量體溫。
自助機報到後會分配到一張新的單子,上面寫明瞭去哪位醫生、哪個診室。
醫院醫生很多,診室也超多,比如我看的皮膚科就有二十多個診室。
記得之前在臺北看牙,只有五個診室來着 。
候診區內也有很多座位可供歇息~
按時間報到的話等待時間基本都很短,我等了十分鐘左右就可以進診室啦!
醫生看了一下我的情況,很快就做出了判斷,並開了藥。感覺全程不到五分鐘,可能是因爲我的情況太普遍了,也可能是因爲人太多了所以分給每一位患者的時間都相應縮短。
而在臺灣,可能很多時候每一位患者能分到20~30分鐘進行診斷。
如果醫生開了藥的話,需要先繳費後憑繳費憑條在一樓機器打印取藥單。取藥單會寫明在哪個窗口拿藥。
大陸的取藥處直接編號+名字,但臺灣是每組五人,一叫就是一組,這樣有效利用了「前面拿藥的人沒來」的時間,效率更高。
這次就診整體上還是比較愉快的。
主要流程是:掛號(按需買病歷)——前往對應科等待——報到後在相應診室等待——就診——繳費——取藥。
線上掛號則可以直接在對應時間去相關科報到,節省時間。
希望這次我的經驗可以幫助到你哦~
(AveryMorgan/現居武漢)
本文來源:一家兩岸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