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也納中央公墓,元首與百姓同眠

環球時報奧地利特約記者 夏雪】奧地利維也納中央公墓坐落於維也納東南角,佔地約2.5平方公里,約有33萬座墓碑,共埋葬了300多萬人,是歐洲第二大公墓。因衆多歷史名人長眠於此,加上風景優美,維也納中央公墓也是熱門旅遊景點之一。每年萬聖節,這裡都會舉行夜晚的參觀活動,但今年因爲疫情,沒有舉行此類活動。

中央公墓裡野生動物自由自在。

墓地費用每10年調整一次

在哈布斯堡王朝統治後期,奧地利(當時的奧匈帝國)國力強盛,人口數量激增。於是,政府決定在維也納市郊建立一座大公墓,來應對未來因人口增長導致的墓地數量短缺。根據當時的預計,到2000年前後,維也納的人口很可能會突破400萬,新建一座公墓勢在必行。中央公墓於1874年正式開放。然而,由於兩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哈布斯堡王朝的覆滅,奧地利的人口並沒有像當時預測的那樣呈現爆發式增長,現在維也納人口約190萬。

中央公墓中最恢宏的建築當屬公墓教堂,教堂的建築時間晚於中央公墓,是一座羅馬式天主教堂。其建設由當時的維也納市長卡爾·呂格主持,爲紀念他,教堂以他的名字命名。

教堂正前方就是國家元首墓地,除個別例外,二戰後奧地利幾乎所有的總統都安葬於此,而在奧地利掌握實際政治權力的總理則被安葬於榮譽墓地。

雖然安葬了很多名人政要,但中央公墓與其他墓地一樣,普通人也可以爲自己和家人在這裡置辦安息之地。墓地的費用與距離公墓大門的遠近相關,每10年統一調整一次,屆時家屬需要及時登記繳費,否則選好的墓地就會被重新分配給他人,榮譽墓地和烈士墓地除外。

名人云集榮譽墓地

儘管中央公墓現已家喻戶曉,但是在建立初期,由於遠離維也納內城,中央公墓並不受歡迎。爲了吸引參觀者並鼓勵更多的市民在這裡下葬,當時的市政府想出建立榮譽墓地的辦法。1888年,貝多芬舒伯特的墓率先從維也納西北角的韋靈墓地遷來,從此中央公墓裡羣星璀璨,安葬了音樂家、政治家、作家等各界名流,墓碑數量龐大、造型精美的榮譽墓地每年吸引着無數朝聖者,讓遠在市郊的中央公墓成爲維也納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中央公墓的工作人員法索女士認爲,這裡不僅是悲傷之地,更是屬於維也納人的寧靜樂園。與傳統意義陰森的墓地不同,維也納中央公墓環境清幽,園內物種豐富,不但有1.6萬多棵樹,還有鹿、狍子貓頭鷹狐狸倉鼠等野生動物。

在二號門和公墓教堂之間的林蔭大道左側就是中央公墓的榮譽墓地區。榮譽墓地分爲兩種,一種是名人榮譽墓地,由維也納市政承擔全部費用,另一種是表示尊重的私人榮譽墓地,市政府僅提供墓地,費用由個人承擔。

榮譽墓地的編號爲32A,走進這片區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列支敦士登家族的墓地,堪稱位置極佳的風水寶地,面積也比其他墓地大得多。列支敦士登雖然如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曾經的列支敦士登家族卻長期居住在維也納南部的列支敦士登城堡,並長期作爲王室顧問服務於哈布斯堡家族,後來在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才取得了瓦杜茲(今列支敦士登首都)的統治地位,之後建立了列支敦士登公國

貝多芬的墓地。

與之相比,音樂大師們的墓地則更加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施特勞斯家族等20多位世界級音樂大師長眠於此,每個人的墓碑都不相同,有的墓碑前佇立着靜穆雕像,有的墓碑前燃燒着祭燭,將這裡裝點成一座藝術殿堂。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貝多芬墓,墓地前花團錦簇,在花叢中還藏着一卷鋼琴曲譜子。有人說,能埋葬於貝多芬和莫扎特旁邊是舒伯特的榮幸,貝多芬與莫扎特在奧地利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專門設立一戰和二戰墓地

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死者衆多,維也納市政府採用一種專門的喪葬電車運送屍體。喪葬電車由普通的有軌電車和幾輛拖車改裝而成,拖車由電車牽引,每輛拖車最多可容納12個棺材。不計其數的死者從維也納的醫院、療養院和護理機構被運送到中央公墓。遺憾的是,喪葬電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被毀,如今只能在維也納的博物館中才能一睹其真容。後來,爲了紀念那些在戰爭中爲國捐軀的烈士,中央公墓專門設立了一戰和二戰墓地。

除此之外,公墓中還有佛教、東正教猶太教等不同宗教區域和國別區域,其中俄羅斯墓區就有2000多座墓碑。法索女士已在中央公墓工作多年,現在她主要負責對外交流,當年她剛到這裡工作不久,曾收到一封從俄羅斯寄來的信,寄信人提到自己的爺爺生命垂危,爺爺的兄弟安葬於維也納中央公墓,老人希望臨終前能目睹一下兄弟的長眠之地。爲了滿足老人最後的願望,法索開始在墓地名錄檢索,由於姓名重複率太高,她足足用了3個多小時才找到了信中提到的亞歷山大,而寄信者爺爺的兄弟排在檢索目錄的倒數第二個。不久,寄信人再次來信,說盡管只是看到了自己兄弟墓地的照片,但爺爺的遺願得到了滿足,安詳地去世了。多年以後,法索仍對此事記憶猶新,她認爲當時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