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可能引起耳鳴 醫師示警:嚴重聽力恐退化

臺灣有4分之1的人有胃食道逆流症狀,近20年來,罹患人數快速成長中。然而很多人不曉得「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引起耳鳴。(示意圖取自達志影像)

現代人工作忙碌,往往一不留神就過了用餐時間,導致三餐不定時,或是一整天下來吃到晚餐的時間已經9、10點,太接近睡眠時間,讓不少人因此衍生胃食道逆流問題,進而引發焦慮、緊張、情緒不穩,及併發慢性中耳病症,或內耳疾病如耳鳴、眩暈等,如果沒有正視這個病症,耳鳴問題很可能伴隨而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如果長期耳鳴卻不願主動治療,嚴重恐導致聽力退化。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臺灣有4分之1的人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近20年來,罹患人數快速成長中。然而很多人不曉得「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引起耳鳴,主要是因爲當賁門關閉不緊,致使胃酸氣體跑到食道里,容易引起喉嚨紅腫發炎,進而刺激耳咽管,引起喉咽返流,造成無菌中耳炎或中耳積水,因此有些人常在大餐之後,出現胃脹胸悶,併發耳鳴、頭昏現象。通常在治療完胃食道逆流之後,耳鳴現象也可望獲得改善。若不及早治療,可能引發中耳及內耳組織的症狀惡化,日久易成不可逆的病變,耳鳴的治療特別頑強而困難,因此從早期耐心治療纔有痊癒的機會。

臨牀上的耳鳴患者多源於年齡增長、耳朵老化,以及噪音損傷或病毒感染、中耳發炎等因素,其他像是過度疲勞、緊張、情緒不穩及用腦過度,抑或是罹患高血壓心臟病鼻竇炎等影響,此外,飲食偏好油膩、高膽固醇等三高患者,也容易造成血管阻塞,血液不通暢,影響到內耳循環,進而導致耳鳴、眩暈。

耳鳴初期的檢查以患者自述爲主,一般是焦慮、緊張、失眠等,最易發生各種不同程度的耳鳴,李宏信說明,包括耳鳴的型態持續時間聲音大小等,醫師也會詢問患者病史,因此患者一旦有耳鳴症狀出現,應紀錄發作時間、每次發作時間長短、音頻高低,或者是否會因某種姿勢減緩或更劇烈等,這樣有助於醫師釐清病因,及早正確診斷治療。

李宏信指出,針對初期症狀輕微的患者,聲音不大且低頻,試着規律作息、飲食清淡,不熬夜及減少暴露於噪音環境中,3個月內多半能不藥而癒。若是耳鳴現象已超過半年以上,嗡嗡聲響已嚴重干擾生活,治療上會使用清血藥物,來打通內耳血液循環,給予修護神經營養劑,活化再生已受損的內耳神經,協助恢復正常功能,並阻止血管過度收縮,以免內耳缺血、營養失調。患者需有耐心持續治療,建議至少服藥3至6個月,多數都能逐漸好轉,勿因稍微改善就自行中斷服藥,將影響整體的治療時間及效果病人必須有耐心服藥的決心,方能達到治療目的

醫科李政道醫師提醒,生活中面臨過度的壓力、經常失眠、過勞過油、過鹹等飲食型態,都是誘發耳鳴的高風險因子。平日飲食應秉持清淡及營養均衡爲原則,不熬夜、適度運動等,有助增強自身免疫力,若有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應控制好病情,纔不致影響耳鳴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