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搭橋鋪路(話說新農村)

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的生活更加便捷、更加舒心

在農村地區,不少老人不會上網、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出行沒有健康碼,看病不會預約掛號,怎麼辦?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旨在幫助廣大老年人順利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共享信息成果。很多地方陸續推出針對性措施:車站增設“無健康碼”綠色通道醫療機構提供一定比例現場號源等等。

爲這些暖心之舉點贊。統計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僅23%會上網,在農村這個比例更低,農村老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突出。現實生活中,許多農村老人只有“老年手機”,有智能手機的很多也不會上網、不會手機支付,給生活帶來了不便。

信息時代,幫助農村老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讓他們會網購,會上網聊天、看新聞,可以使他們的晚年生活更便捷、更豐富多彩,充分享受數字化帶來的發展成果。如何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面臨的困難?一句話概括:要爲他們搭橋鋪路,構建、完善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的社會支持體系。

首先要普及農村老人的數字化知識。筆者瞭解,浙江衢州山西武鄉甘肅隴南等地開設智能手機和電腦培訓班,不少農村老人蔘加培訓後,發微信、拍短視頻、上網購物樣樣在行,有的還做起了電商銷售當地特產。除了正式培訓,親友大學生村官基層幹部等都可以隨時隨地指導幫助老人。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將培訓老年人使用智能產品服務作爲老年教育志願服務的重要內容。

另外,要爲農村老人融入信息社會創造更好條件。信息技術日新月異,要鼓勵農村老人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掌握智能技術使用技能。同時,社會各界也要多“搭臺”。比如,出於對網絡詐騙、信息泄露的擔心,有的農村老人不敢“觸”網,對此,要針對性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宣傳、教育,嚴厲打擊各類網絡詐騙違法行爲。再如,農村基層組織要組織力量積極開展指導幫扶,讓老年人遇到技術難題“求助有門”。

大力推進以人爲本的信息環境建設,構築兼顧農村老人需求的信息基礎設施。現有的智能終端產品互聯網應用、智能化服務等要進行適老化改造,推出諸如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關懷模式”等版本和模式,創新推出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智能產品和服務。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醫院、車站、銀行、便民服務中心等,要增加服務,面對面指導老人使用智能設備和服務,同時保留一定比例窗口服務等傳統服務渠道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銀髮社會”悄然而至,兩者交匯之下,全社會都應伸出援手,搭好橋鋪好路,幫助農村老人克服運用智能技術困難,讓他們生活得更加便捷、更加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