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教育強國如何推進?三部門劃定這三大重點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申佳平)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消息,爲鞏固基礎教育脫貧攻堅成果,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增強教育改革發展活力,加快建設教育強國,國家發改委、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近日編制《“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按照《方案》,教育強國推進工程主要包括鞏固基礎教育脫貧成果、職業教育產教融合、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等三部分建設內容。

在鞏固基礎教育脫貧成果方面,《方案》要求支持欠發達地區特別是“三區三州”等原深度貧困地區鞏固教育脫貧攻堅成果,積極擴大基礎教育學位供給,提高學前教育入學率和義務教育鞏固率,保障羣衆受教育權利,加快縮小與其他地區教育差距,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主要建設任務包括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改善學校教學及輔助用房學生宿舍、供暖取暖設施、“互聯網+教育”等教學和生活設施,逐步實現未達標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校舍場所達到規定標準。同時,支持新建和改擴建公辦園、集體 辦園。主要加強幼兒園活動、生活場地等設施土建;支持利用閒置辦公用房、商業用房、廠房倉庫、閒置校舍、居民小區配套用房等場所裝修改建幼兒園園舍;支持購置必備的玩教具室內外 活動器材和生活設施設備。

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方面,《方案》要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增強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企業重要辦學主體作用,推動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應用型本科高校面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加強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建設,創新培養模式,優化培養結構,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實踐水平和就業創業能力,打造一批精品職業院校,帶動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質量整體提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主要建設任務,是集中支持一批優質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具體包括,支持職業院校加強基本教學型技能實訓設施建設,依託職業院校建設區域性、行業性、開放性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突出模塊化實訓特色;保障職業院校教學設施建設,持續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支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同步推進學校實習實驗實訓環境、平臺和基地建設與轉型發展。

在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方面,《方案》要求加快“雙一流”建設,大力加強急需領域學科專業建設,顯著提升人才培養能力,加快破解“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服務疫情防控、健康中國和教育強國建設需要,加快培養國家急需的醫學和教師人才。促進高等教育資源佈局優化調整,有效提升高等教育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能力。

建設任務包括四點:1、高校“雙一流”建設。重點加強主幹基礎學科優勢特色學科、新興交叉學科等學科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設備建設,建設一流學科綜合實驗研究項目;在集成電路、儲 能技術等關鍵領域,佈局建設一批國家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在京高校疏解及南疆高校建設。支持一批在京中央高校疏解轉移到雄安新區,支持一批南疆高校建設。3、中西部高校(含部省合建高校)建設。支持一批中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加強優勢學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重點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教學實驗平臺、校企聯合實驗室、先進技術研究院和現代產業學院,統籌加強其他教學和生活設施建設。4、優質醫學和師範院校建設。支持一批本科醫學院校(含綜合類院校中的醫學院)教學科研設施建設,統籌支持國家及區域院校醫 學教育發展基地、醫藥基礎研究創新基地等建設,重點支持建設一批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支持一批本科師範院校(含綜合類院校中的師範學院)加強教學科研設施建設,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師範教育基地。

《方案》指出,近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學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普及水平實現大幅度、跨越式提升。但同時,區域、城鄉之間教育發展還存在明顯差距,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需求契合度不夠,產教融合、科教融合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高校辦學特色仍不夠鮮明,同質化發展傾向突出,創新活力尚未充分釋放。

《方案》強調,實施教育強國推進工程,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是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完善現代教育體系、加快教育現代化的內在要求,是深化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的迫切需求,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務實舉措,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部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俱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