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資本退潮

文來源:聯商網

作者:吳憂

社區團購可能迎來了最艱難的時刻。

6月8日,據晚點LatePost報道,包括美團、拼多多等多家企業再被監管通知需收緊補貼,並被要求下架“一分錢秒殺”的促銷活動。“美團優選員工在5月27日獲下架前述秒殺商品的口頭通知,並被要求在6月1日前整改完畢。”

據接近監管處人士稱,這是同一時間向所有社區團購平臺傳達了不得以明顯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的要求,而非只針對美團一家。

這意味着,社區團購監管進一步收緊。

-01-

監管趨嚴

自2020年開始,在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對生鮮到家的需求激增,社區團購的戰火越燒越旺,除了前期的興盛優選、十薈團、松鼠拼拼等創業公司外,滴滴(橙心優選)、美團(美團優選)、拼多多(多多買菜)、京東(京喜拼拼)等互聯網巨頭相繼入場,騰訊、阿里(阿里MMC事業羣)也持續給這個賽道加註。

自此,社區團購一躍爲最熱門的風口。

根據企查查統計,2020年該賽道吸金首次超百億元,同比增長356.3%。2020年國內社區團購市場規模約爲720億元,較2019年基本實現翻番。據凱度諮詢測算,2021年國內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210億元,對巨頭們來說,社區團購一般都以高頻需求商品爲主,市場規模廣闊,有望成爲未來新的增長點。

因此,巨頭們親自下場,豪言投入不設上限,不惜成本的要快速搶佔這個市場。而售賣那些超低價的商品自然成爲社區團購平臺們最有力的拉新手段之一,大額補貼確實是最有效的招數,對互聯網巨頭來說,它們是這方面的行家,也深諳其道,屢試不爽。

然而,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商品,通過不正當的競爭迅速搶佔市場,這給超市以及中小商戶帶來了不小的衝擊。有業內人士指出,“社區團購平臺大規模燒錢補貼之下,到店客流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很明顯的是,今年一季度,13家超市中有12家企業營收出現同比下滑,且有4家企業下滑幅度達到兩位數;有8家企業出現營收、淨利雙雙下滑。步步高董事長王填甚至在2021年聯商網大會上疾呼,受到社區團購的衝擊,超市業態到了生死存亡的至暗時刻。

市場監管層面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

今年 3 月,市場監管總局對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十薈團、食享會等五家社區團購平臺的不正當價格行爲做出處罰。其中,食享會被罰50萬,其餘四家各罰150萬。

今年5月,十薈團因低價傾銷和價格欺詐,再次被市場監管總局罰款150萬元,其江蘇區域停業整頓 3 日。

這一系列的處罰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平臺的低價促銷動作也收斂了一些。但此次要求所有平臺下架“一分錢秒殺”的促銷活動,意味着監管再度加碼,明顯趨嚴。

《聯商網》注意到,有多地網友反映已經看不到一分錢的秒殺商品,但還有“新人專享紅包”、“限時秒殺”等促銷活動。

-02-

資本退潮

一方面監管繼續在收緊,另一方面,資本似乎也在“降溫”。

根據企查查數據顯示,社區團購賽道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4月29日,此後便悄無聲息。今年1-5月,僅有8起融資,其中1-3月有7起,4月僅有1起。

從融資金額來看,2021年1-5月披露金額超262億元,雖然高於去年全年,創歷史新高。但是資金更多的是集中涌向老玩家,其中,興盛優選年內兩次融資,融資金額31億美元;十薈團獲得7.5億美元融資,此二者的合計金額佔全賽道95%以上。

企查查數據還顯示,2018-2020年,社區團購融資事件分別爲32起,29起、35起,披露融資金額從近百億元激增至兩百億元,2021年5月到達最高峰。

結合融資輪次來看,2017、2018年,社區團購賽道天使/種子輪、A輪融資事件激增;而在2019年,B輪融資事件增多;2020年,C輪融資事件增多;2021年上半年,老牌玩家興盛優選、十薈團完成D輪融資,資金向頭部靠攏,行業格局初顯。

有數據顯示,美團、拼多多日單量超2500萬單,處在第一梯隊;橙心優選、興盛優選、十薈團均在1000萬單左右;阿里的盒馬集市日單量在300萬單左右,京喜拼拼在200萬單左右。阿里、京東仍在積極佈局探索,不過,新黑馬基本很難誕生。

可以看到,資本退潮、企業內卷、監管趨嚴這三大趨勢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長期存在。如果低價補貼不能持續,監管進一步加劇,融資又不到位,在這樣的情形下,如何留住消費者和團長(平臺佣金降低,導致團長不穩定)是今後擺在社區團購平臺面前的難題。

-03-

何去何從?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社區團購由於實行“預售+集採+自提”的模式,能縮減流通環節,提升流通效率,進一步打通消費者需求與供應商之間的匹配環節,減少傳統農銷的加價環節。同時,又解決了傳統電商“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讓消費者能享受更低價格的同時,也能節省時間成本。

從這個角度看,有它的積極意義。

但如果通過不正當價格行爲,嚴重破壞正常市場價格秩序,損害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給線下社區經濟造成衝擊,損害了守法合規經營的中小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利益,這就違背了社區團購真正服務百姓、服務供應商的理念,長遠上也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實際上,這樣的場景這幾年依次在互聯網行業中不斷上演,從千團大戰,到打車大戰,再到外賣大戰,不勝枚舉。但很多燒錢的最後只剩一地雞毛,淪爲資本方的遊戲,更是造成了大量資源的浪費。

不過,隨着監管不斷嚴格,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燒錢補貼模式所能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少,巨頭們也會越來越謹慎。換一個角度看,監管層對社區團購利用資本無序擴張進行指導約束,將會加速社區團購重心從引流逐步轉向物流基礎設施、供應鏈建設等核心構建,從而讓這個行業更規範健康的發展,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

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