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在上海

過去的一年,各大互聯網巨頭紛紛佈局普通人的買菜業務:社區團購。激烈競爭之下,社區團購是否會衝擊傳統菜場,影響數百萬人的生計,也引發社會熱議。不過在上海,一些依託於小區的分享團購,卻早於"社區團購"概念出現前就存在,並走出了一條有別於低價競爭的道路。

位於商城路的尚海酈景小區,距離最近的菜場有近一公里,小區的居民不少都依賴生鮮直送,這兩年,一種"小區團購"的模式也漸漸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冰箱裡這一大箱都是社區團購買的,只要有合適的資源大家都會分享。”尚海酈景業主徐嘉順告訴記者。

牛肉、鰻魚、當季鮮花,價格與想象中的低價菜相去甚遠,那麼這個社區團購,爲何會受到小區居民的追捧呢?尚海酈景團購組織人陳耕向記者介紹:“比如這個澳洲和牛牛小排,進口超市裡198元一份,水哥給我們136元,他從進口商那裡直接拿過來。”

陳耕是這個小區的業主,他平均每月會在小程序上發團約20次,僅供本小區居民下單,最高時訂單量能達到上百單。供應商則來自業主或是業主推薦,確保團購的商品物美價廉。“我的邏輯很簡單,你住在這裡,基本上不太會自己人坑自己人。”陳耕說。

"團"內資源共享,是滬上不少社區團購的基礎。此前,基於互聯網巨頭佈局的"社區團購"是否會衝擊傳統菜場的話題,引發社會熱議。監管部門出臺"九不得"政策,規範社區團購秩序,禁止低價傾銷。不過,誕生、成長於下沉市場的社區團購,要想進軍一線城市,卻並不容易。

以上海爲例,盒馬、叮咚買菜等即時配送的生鮮電商平臺已經相當成熟,基本實現了30分鐘內送達,消費習慣的養成,讓不少市民對"下單後次日自提"的社區團購模式,並不感冒。反而是個性化定製,精準推送的"團購"頗受歡迎。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表示: “在上海我們有各種各樣的社羣,甚至是存在了好幾年,老百姓覺得,只要這種形式對我生活、工作的各方面是有利的,它叫什麼名字沒有關係。”

相比於低價,這類團購更注重的是品質。比如這家"網紅"餃子店生意火爆,中午飯點更是一座難求,由於食材獨特,價格也並不便宜。自從加入了一個名爲"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社區團購後,店家開拓了新的生意:爲社區中的7個小區配送水餃。桃十一老闆告訴記者:“因爲我們的餃子不能送遠途快遞,‘小荷’這邊有非常好的客戶資源,還有非常好的配送團隊,今天像"小荷"這邊預定的餃子已經佔到我們每天製作餃子的40%左右了。”

配送成本不高,還能拓展客源,一份堂吃68元的餃子,店主給出了9折的價格。客源固定,先付錢後發貨,因此不少供應商願意給這樣的社區團購更有競爭力的價格。"小荷才露尖尖角"社區團購供應商、上海品相電商負責人陳煒表示:“我們一般來說一天會有幾千單的訂單量,社區團購最高峰的時候會佔一半左右,這種模式更容易觸達到我們想要針對的消費者。”

而對於這些"團長"來說,更像是"買手",儘管沒有大平臺的分成補貼,賺吆喝的背後,也有自己的收穫。陳耕說:“想爲小區做點什麼,但是有一個什麼樣的方式能讓它的分享更高效,能讓分享得到認同,我願意來開這個頭。“"小荷才露尖尖角"社區團購團長則表示:“目前我們團購還解決了一大部分的就業問題,很多人爲了照顧家庭只有碎片化的兼職時間,這些人都可以來做我們兼職的小時工。”

專家認爲,有別於互聯網巨頭跑馬圈地的社區團購,此類"社區團購",作爲共享經濟的一種,是否可持續,終究會由參與其中的居民,"用腳投票"。“有相當一部分社羣的團長,我幫我熟悉的好朋友推了點東西,讓我的另一波好朋友享受到了好貨,他覺得足矣,這種形式還會存在。”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勞幗齡說。

對於社區團購在一線城市的發展,業內人士認爲,更大的可能是多業態並存。社區團購不應該是惡性的競爭,更不應該將原先的業態完全消滅掉。互聯網巨頭加入戰場,應促進社區團購正向發展,解決消費者的痛點,並帶來效率的提升,從而形成與傳統零售行業的良性競爭機制。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齊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