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有望今年出臺

網絡世界太過精彩,而如今沉迷於網絡世界難以自拔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帶來各種社會問題,而如何預防並保護未成年人不過於沉迷網絡早已經成爲各界討論的焦點。據媒體最新報道,《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或將今年年內出臺。

近日,共青團中央召開2019年辦理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提案座談會。據相關媒體報道,今年擬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將增設網絡保護的章節。與此同時,醞釀多年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今年有望出臺。這無疑向廣大公衆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將有法可依。

沉迷網絡引發問題多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向來是家長、政府及社會密切關注的問題。隨着互聯網滲透人們生活方方面面,互聯網的普及率大大增加。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爲8.29億,普及率達59.6%。這其中,19歲以下網民佔21.6%,人數超過1.79億。另據數據顯示,未成年人10歲之前觸網比例高達72%,首次觸網年齡持續走低。

作爲互聯網的原住民,“00後”自誕生起就與互聯網相伴成長。該羣體對於互聯網的熟悉程度遠超過其他年齡羣體,思維方式和行爲方式也深受網絡影響。利用互聯網學習知識、開闊眼界,一方面,網絡豐富了未成年人的成長生活;另一方面,由於未成年人心智發展尚未成熟,很容易受暴力、血腥、色情等不良網絡內容的影響。

青少年網民羣體急劇增加的同時,未成年人因沉迷網絡造成不良後果的新聞也屢見報端。“10歲小學生偷刷父親銀行卡充值網遊”“16歲少年偷錢打賞女主播40萬元”……因青少年沉迷網絡導致的諸多問題困擾着許多家庭,也逐漸演變爲嚴重的社會問題。2018年9月,國家衛健委舉行的新聞發佈會對外公佈,全球青少年過度依賴互聯網的比例爲6%,中國接近10%。同年,世界衛生組織將網絡成癮障礙納入精神心理疾病的一類。

沉迷網絡不僅影響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更對未成年人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小學生近視比例已達45.7%,初中生近視比例爲74.4%,高中生近視比例爲83.3%。除了先天性因素之外,網絡設備使用頻率的增加,對加深青少年近視起了負面作用。

現行法律監管不足

針對這些現象,社會各界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呼聲日益增強。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馬化騰丁磊等互聯網行業代表均就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打造安全健康的青少年網絡生態進行了發言。

目前,中國規範網絡遊戲的具體規定包括原文化部頒佈的《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和《關於嚴格規範網絡遊戲市場管理的意見》,立法領域尚屬空白。關於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中國在《未成年人保護法》和《網絡安全法》中做了相關的原則性規定。然而,隨着網絡對人們生活的不斷滲透和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的複雜化,現行管理辦法的針對性、操作性有限,越來越不能滿足當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需要。

什麼是防沉迷系統?平臺運用何種技術防沉迷?技術標準是什麼?篩選適合青少年查看的網絡內容標準是什麼?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認爲:“最重要的是建立統一的標準。有些遊戲公司嚴格實行了實名制,有些卻沒有,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缺乏具體的法律標準,也使許多推進未成年人法律保護的措施難以落地。

將未成年保護落到實處

儘管目前中國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立法方面還存在空缺,不過這次提案座談會公佈的信息,將使這一問題有望得到解決。專家認爲,加快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立法工作,迴應了社會密切關注的問題,有利於從源頭機制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

將網絡保護章節寫入《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出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通過立法建立行爲準則、約束準則,在有法可依的基礎上,專家建議,相關職能部門網絡平臺和家長學校都應承擔起責任。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向來都不是單方的責任。

首先,職能部門應明確監管職責,依法嚴格監督和審覈相關網絡平臺開發商及運營商對制度的落實情況,對於違規行爲要加強懲處力度;立法部門也需要通過不斷細化法律法規以應對新的情況。其次,相關網絡企業應積極承擔企業責任,保護用戶尤其未成年人的個人信息和隱私,落實好防沉迷系統和網絡實名制,對用戶作出成年和未成年之分,從而對使用時間和內容作出區分。最後,還要建立家校合作協作機制,第一時間對沉迷網絡的學生加以心理分析和疏導,配合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同時,也應傾聽未成年人的心聲和意見。如此才能更好地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