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人類365天都在發情?

本文系本站沸點工作室硬核看板》欄目(公衆號:yinghekb)出品。

馬上快到雙十一了。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前年雙十一我是單身,去年雙十一我是單身,不出意外的話今年還是單身......

日子久了,看着小區樓下常年日天日地日空氣小泰迪,我懷疑人類根本沒有發情期,只有發呆期。

現在也不敢說自己是單身狗了,咱這個母胎solo的年齡,狗都老死了。

曾經無數個春夜的貓叫裡,我都會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人類不像動物那樣有發情期呢?

01 動物爲什麼會有固定發情期?

《動物世界》中趙忠祥老師最經典的臺詞莫過於: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又到了動物們交配季節。”

在這個季節,似乎連空氣中都到處瀰漫着“戀愛”的酸臭味:

樹上,五彩斑斕的雄鳥正在給雌鳥大獻殷勤;路邊,一羣不知名的小蟲正在聚衆交配;就算到了晚上,野貓整夜“叫春”也會吵得你睡不着覺...

我們常說的“發春”,就是指動物的發情期,幾乎所有雌性動物都有一個固定的性衝動期,在其他時間內不接受交配。

不過,動物“發春”不一定是在春天。這和外部的氣溫、光照、食物等條件都有不小的關係

一到了發情期,雌性動物通常會出現乳房、生殖器官腫脹,身體散發特殊氣味生理現象

除此之外,它們還會做出各種撩人的姿勢來吸引異性,咳咳……就像這樣……

發情期的狒狒

每年到了發情期,動物們算是詮釋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的精髓。

獅尾狒狒胸前心型就是他們求偶的標誌。

爲了能讓雌性狒狒看到,雄性在進化過程中將這種信號從臀部轉移到了胸前,鮮豔的紅色能爲它們收穫一大波“小迷妹”。

獅尾狒狒

如果說獅尾狒狒的求偶是老天爺眷顧型的,那下面這位就是自我拼搏型的。

華美極樂鳥,平時的長相平平無奇。

華美極樂鳥

但一撩妹就張開翅膀跳舞,變成了一張大…斗篷?

求偶的華美極樂鳥

由於雌少雄多,雄性即使賣力表演,通常也要被拒絕10-15次之後才能換來一場羞羞噠。

害,拼搏之路是艱難的,總要有鳥先鋪鋪路吧。

單相思,也會有郎情妾意、一拍即合。

運動型魔鬼魚,是一種飛碟型魚。

當確認過眼神,遇見對的人後,它們就會像大撲棱蛾子一樣跳出海面,發出愛的信號,最高可以躍到3米高。

魔鬼魚

但也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這麼浪漫,有些動物的調情過程堪稱重口,比如長頸鹿

在發生不可描述的事情前,雄性長頸鹿通常會先刺激雌性的生殖器周圍,待雌性排出尿液,他們就會嗅一嗅、嘗一嘗,來判斷雌性長頸鹿是否處在發情期,是否可以求偶交配。

長頸鹿

這個陸地上最高的動物爲了交配可謂是煞費苦心。

動物爲了談戀愛都這麼努力,自己還單身的原因是不是也該好好反思了。

求偶交配後就是孕育的過程。

一般情況下,孕期短的小型動物會在春暖花開時完成受孕,到夏季就可以順利產崽

孕期較長的動物,比如山羊、綿羊、斑馬牛羚等的發情期就會在秋天,等到來年春天再產下幼崽。這時,充沛的食物水源與溫暖適宜的氣候,更利於提高後代的存活率

動物的發情和求偶都具有一定的季節性,那是什麼原因,讓人類拋棄了動物界“約定俗成”的發情期呢?

02 “丟掉”發情期的人類

英國演化理論家曾在《自私的基因》中說過:

“任何生物都是基因爲了保全自己而設計出來的精緻生存機器。”

大部分動物由於自然環境的制約,不得不跟隨時節變化而發情,這樣做的最大目的就是爲了傳遞基因,繁衍後代

斑馬

因爲作爲動物,交配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和精力的事。

懷孕的雌性動物行動遲緩,難以正常捕獵,很可能還沒產崽就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初生的幼崽更是難以養育,稍不小心就會被當成食物去伺候天敵。挑個好時機生產對動物的生存至關重要。

而人類社會高度文明,物質資源極大豐富,根本不需要考慮季節更迭會導致後代餓死或者被捕食,“交配”也不必受限於時間。

從生理上來講,由於交配會帶來生理刺激的快感,無論雄性雌性都會享受在發情期交配的過程。

雄性動物在雌性進入發情期前就要開始搶奪交配權,所以發情期普遍比雌性更長。這時人類祖先中的雌性也會延長自己的發情期以擴大擇偶的範圍。

在男女之間你追我趕相互促進中,發情期最終佔滿了不發情的間隙。人類也成爲了哺乳動物中唯一持續發情的物種

從社會的角度來說,戀愛低欲、婚姻墳墓、懷孕養娃的成本、社會生存的壓力、上有老下有小的道德責任感,都在擠壓着人類的生活。

而這些持續不斷的活動,也沒有給人類的發情期留下具體可觀的時間。

人類的發情期,就這樣一步步,從一年一度,變成了“全年無休”。

03 全年發情,是渣男渣女的明爭暗鬥

除了物質條件,從進化角度來說,人類能夠“全年發情”還可能跟女性排卵期有關。

動物的排卵期和發情期基本吻合,而人類女性則每月都會排卵,一個排卵週期能達到10天。

雖然人類的排卵期頻率高、時間長,但就算是女性自己,也難以摸清排卵的規律。到底有沒有排卵,還得去醫院做彩超才能知道。

人類女性在進化過程中隱藏了排卵期,很可能是一種聰明的繁殖策略。關於人類隱藏排卵期的原因,生物學家們有過很多大膽猜測(假說)。

雖然沒有哪一種能夠完全解釋這一現象,但也從某種程度上表現了進化學中的生存選擇。

父方親投資親假說

有一種假說認爲,女性隱藏排卵期是爲了防止男性的渣男行爲,把對方留在自己身邊

這可以追溯到兩百萬年前,當猿類還未進化成智人時。

雌性猿類的排卵期固定,這也讓她們的受孕率大大提高。發情期的一次交媾,就可以很容易地懷上後代。

一般情況下,雄性動物都希望自己的基因廣泛傳播,所以往往不會只和一個雌性發生關係(這就是渣男的鼻祖了!)。

但如果在交配後,雌性隱藏了自己的排卵期,雄性便無法確認雌性是否受孕成功,也不能保證幼崽就是自己的,就只能一直陪在雌性身邊。

另外,靈長類動物的幼崽往往需要更長時間的發育才能獨立。

人類小孩光是學會走路就要花費一年多的時間,不像羚羊、角馬等動物幼崽降生幾分鐘就能自己奔跑。多了父親的照顧,幼崽的健康成長也就多了一份保證。

女性隱藏排卵期不僅能使男女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也爲父方對後代的投資鋪平道路,讓他們的後代在自然競爭中更具有優勢。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也爲一夫一妻制的形成提供了幫助。

殺嬰假說

另一種假說起到的作用和上面的假說恰好相反。這就是殺嬰假說。

在許多物種裡,殺嬰行爲是新生兒的最大死因,例如大猩猩的幼崽裡,就有三分之一是被雄性殺死的。新首領總會殺死帶有舊首領基因的幼崽,好讓雌性再次進入發情期。

而隱藏了排卵期的雌性,會在同一時期和多個雄性進行交配(渣……渣女?)。讓雄性無法分辨幼崽是否是自己的,從而減少殺嬰事件的發生。

雄獅殺死小獅子

從上面兩種假說來看,女性隱藏排卵期的原因似乎都和男性難以剋制的慾望有關。爲了把慾望旺盛的丈夫留在身邊,給自己和後代帶來更多利益和保護,女性只能隱藏自己的排卵期。

所以,有一句話說男人是下半身動物,看來……也並非全無道理啊。

人類不用被固定的發情期所束縛,使得性行爲被賦予了格外的意義。人類得以從動物的性週期中脫離出來,享有情慾上的自由。

另一方面,也是因爲發情期的消失,人類女性才擁有了獨立和不可侵犯的性意願

沒有了發情期,男性就不能再以繁衍後代作爲藉口,強行要求女性和他發生性關係。而女性也可以隨時以自身意願爲標準,去衡量自己要不要發生性行爲。

由此看來,發情期的消失正是人類擺脫自然規律的束縛,以及自身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

搜索關注硬核看板微信公衆號(ID:yinghekb),讓硬核的知識先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