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大家都喜歡在冬天去函館?
在湯之川看到的津輕海峽和遠處雲霞裡的函館山是我對函館的第一印象。
已經快要春末了,函館還是一片冬季的枯索。積雪已經融化,地上溼漉漉的,天色陰沉,一眼望去沒有一點綠色。街道的乾淨程度倒是和日本其他地方沒有區別,只是路邊的建築物非常稀疏,像是美國公路片裡的場景,開車開上一段路纔有幾間加油站和便利店。偶爾有幾輛車經過,行人自然是一個也沒有。
我們在離機場只有十分鐘車程的湯之川溫泉下車。道路兩邊全部是溫泉酒店,建築本身挺氣派的,但是完全看不出有人光顧的樣子。
去酒店放下行李之後,我們走路去不遠處的一文字拉麪吃午餐。一戶人家的院子裡赫然趴着兩隻羊,一黑一白,沒什麼東西吃,百無聊賴地望着什麼地方發呆。城市的路邊有人家養着羊,這種多少有些超現實性的畫面,活脫脫就是村上春樹的小說《尋羊冒險記》。
一文字拉麪靠近入海口,一大片海鷗棲息在淺灘上,天空中迴旋着海鷗尖利的叫聲。函館以鹽味拉麪聞名,湯頭清澈,只用鹽帶出濃郁的鮮味。一文字的鹽拉麪裡最棒的是叉燒,絲毫沒有豬肉的腥氣,不算肥但足夠香。難怪燒肉飯是這裡的招牌,也有很多客人點“激辛”擔擔麪。在冬季漫長的北海道,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麪是十分容易令人愉悅起來的美味。
海邊的拉麪館,函館著名的一文字拉麪。湯之川這家是總店。
招牌的鹽拉麪加三個蝦肉雲吞。鹽味和鮮味都非常明顯。
熱乎乎地吃完麪,精神十足地去旁邊的函館熱帶植物園。雖然叫植物園,卻是以泡溫泉的猴子而聞名的。從每年十一月開始到次年五月中旬之前,猴子們都能享受泡溫泉的待遇。已經在溫泉裡泡了快半年時間的猴子們臉和身上都紅豔豔的,在熱氣氤氳中游泳或是互相抓蝨子,看起來滋潤得很。有幾隻始終趴在水池邊,閉目養神,全身癱軟,頭頂冒出的白氣裡面根本就寫着“啊享受!吱~”。
天空中落着細細的雨,我們撐着傘,任由自己在悽風冷雨中也還是樂此不疲地看着溫泉裡的猴子們兀自享受着寧靜午後時光。遊客很少,一共只有六七個人。一對上海老阿姨執着地探討着猴子到底本來屁股就是紅的還是泡溫泉燙紅的,還有一對日本母子買了飼料喂猴子,小男孩還喊我“ouneisang”,分給我一塊猴餅乾。可是比起猴餅乾,大部分猴子顯然還是更喜歡溫泉。
這幾隻簡直泡到眼神迷離,猴生圓滿。
後來雨下大了,我們就轉去熱帶溫室裡面。溫室不大,植物種類倒是不少,連大型的椰子樹和木瓜樹都有。一些日本遊客在樹下拍照。北國人民對熱帶大概都有着美好的憧憬和嚮往。
出去發現雨已經很大了,猴子們照樣悠哉悠哉地泡在水池裡。我們衝回酒店,也去頂樓的露天風呂泡溫泉。湯之川溫泉在北海道衆多溫泉裡並不太出名,卻是我最喜歡的溫泉。選一間直面大海的酒店,泡在露天風呂裡就能看到津輕海峽,豈不快哉?
可惜那天風雨大作,露天風呂上面雖然有屋檐遮蔽,還是有被風捲起的雨水打在臉上。遠方霧氣濃重,只有近處才能看見灰藍色的大海捲起白色的浪濤。好在雨漸漸停了,雲霧散開,遠處的函館山顯露出來。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城市的輪廓。
回到酒店房間裡,發現兩隻海鷗兄弟站在窗臺上。我開窗它們也沒走,表情嚴肅地思考着什麼。我還是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看海鷗。兩人都健壯豐滿,羽毛光亮,真是漂亮的鳥兒。窗外的海面上,海鷗的叫聲不絕於耳。
後來我才知道,在這裡海鷗被稱爲海貓,因爲他們的叫聲相似。與這兩隻海鷗長時間的對視竟然也有種與擼貓相似的愉悅感。
函館的海鷗非常多。回到酒店房間就看見這兩個傢伙徘徊在窗臺上。
第二天早上雨過天晴,平靜的海灣沿着綿長的海岸線鋪展開來,能一直望到函館山和伸向海中的岬角。成羣結隊的海鷗在半空中盤旋。
我們從湯之川溫泉坐車去函館車站,公車一直沿着海岸線行駛。海邊有長長的堤壩,從堤壩上方能看到津輕海峽藍色的海面。後來看電影《跨越柵欄》裡讓叔沿着海邊騎單車的鏡頭就是在這裡拍攝的。途中還看到了可以面朝津輕海峽吃壽司的函太郎本店和土方啄木浪漫館(土方歲三和石川啄木的紀念館)。
到了多少可以算得上熱鬧的函館車站附近,終於感到自己身處城市。中午時分,車站旁邊的函館朝市正準備收市,多少有些冷清,還好著名的村上海膽店還開着。這家店專營海膽,除了海膽丼,和紫蘇葉一起炸的海膽天婦羅,以及海膽雜炊都非常美味。海膽的新鮮程度堪比在蘭嶼海邊直接撿來吃的生海膽,每一口都感覺異常珍貴。
傳說中的無添加生海膽做的海膽丼,個頭大,味道鮮甜,當然價格也夠貴。
在函館車站買了電車一日券,可以無限次乘坐函館的有軌電車。電車站在馬路中央,站臺十分狹窄,大概是爲了最大程度地不影響其他車輛的通行。不過函館路上的汽車本來就很少,在站臺等車的時候往往只看見遠處叮叮噹噹駛過來的電車。
函館車站的熱鬧氛圍在電車過了十字街站後就戛然而止。午後的街道空曠無人,一條寬闊而筆直的道路通往函館山,山上護國神社大紅色的鳥居格外醒目。
我們搭着電車一直坐到終點站函館船塢前。一直沿着路面延伸的鐵軌在這裡折返回去,彷彿我們已經站在城市的盡頭。
電車站旁邊就是弁天岬臺場跡,這裡豎着一塊石碑,上書”新選組最後の地“。箱館戰爭的時候新選組曾經在這裡與新政府軍作戰,最後當然以失敗告終。幕府時代徹底終結,日本歷史從此開啓了新的篇章。然而我很難把眼前這個寧靜的函館同當年有過波瀾壯闊歷史的箱館聯繫在一起。倒是後來想到土方歲三就是在返回此地救援新選組隊員們的途中,在一之木關門中彈身亡的,才感到不勝唏噓。
弁天岬臺場曾經也有一座和五棱郭類似的六角形堡壘,如今只剩下一塊石碑。
弁天岬臺場跡所在的魚見阪是函館元町地區12條阪道中最西邊的一條,也是離海最近的一條,傳說從前站在阪道上方就能看見海里的魚羣。阪道兩側的建築稀稀落落的,清一色的二層小樓。行道樹還沒長出葉子,光禿禿的枝幹伸向天空。西斜的陽光透過雲層,略過樹枝的頂端,在潮溼的路面上拉出很長的影子。街上靜得只剩下海鷗和烏鴉的叫聲,要不是偶爾有汽車和騎單車的人經過,我簡直以爲自己落入了異次元的平行世界。
沿着魚見阪一直往上爬,可以通往稱名寺、高龍寺和外國人墓地。因爲斜陽下的阪道實在太美,糾結了一番之後,我還是決定由此向東,去看看函館的其他阪道。
函館的阪道之美可以說是這個城市的縮影。函館山一帶沒有過高的建築,從阪道望出去的景色十分開闊。站在坡道上可以一眼看到盡頭藍色的函館灣,往上看則能望見稱名寺山門那墨色的樑檐。這一帶的阪道不像元町周圍那麼熱鬧,一路走來,大部分時間只有我和自己的影子在靜靜地移動。冬季的白天還很短,四點半之後太陽就很低了,我的影子越過整條街,投在對面的牆上,彷彿在是默默前行的另一個自己。道路兩邊還保留着許多古樸的木造房屋,舊式的湯屋、肉店、料亭、會館,還在以從前的方式經營着。也有不少房屋是西式的住宅,式樣是北歐的極簡風格,顏色明快,和深色的日式房屋截然不同。函館是日本最早開放的港口之一,這裡的人們似乎迅速接受了西洋的生活方式。不僅房子蓋成了北歐式樣,連庭院裡都擺着歐洲風格的雕塑,門牌也都換成了英文,恍然間還以爲置身於電影《海鷗食堂》中的芬蘭。
置身於這樣的風景之中,單單是沿着阪道散步就令人感到十分愉快了。偶爾看到騎着單車經過的人,心裡還是會偷偷感到羨慕。看着他們迎着海風遠去的背影,活生生就是電影中的畫面。函館的街景有一種特別的魅力,會讓人心裡涌上一種“即便作爲一個普通人生活在這裡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吧”的感覺。在看電影《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的時候,我就有這種感覺。像主人公那樣做一名郵差,每天騎着單車穿行在函館的阪道上,帶着和家人、朋友、戀人以及貓之間的溫暖回憶,站在坡道的頂端眺望着津輕海峽的風景,已經足以令人心生豔羨了。
阪道的盡頭就是大海,想騎着單車飛馳過去。
幸阪旁的弁天町郵便局。很像電影《假如貓從世界上消失了》中佐藤健上班的地方。
穿過千歲阪、幸阪、姿見阪、常磐阪,我們從彌生阪開始下坡,向海邊走去。彌生阪與末廣通交叉的路口那裡有一處新選組屯所跡,上面掛着土方歲三的照片。到了大町電車站附近,以函館舊警察署爲代表的西式建築又佔了上風。有趣的是,這兩種風格的錯位卻並不令人感到突兀,反而構成了函館獨特的魅力。
大町有一處延伸到海中的綠之島公園,在這裡可以將函館灣的景色盡收眼底。西側是函館造船廠停泊的船隻,東側能看到海灣旁邊金森倉庫紅色的磚牆,對面則可以一直望到遠方的山巒。寧謐的夕陽將光輝撒在平靜的海灣上,兩個人吹着有點寒意的風,看海面上搖曳着的光,對我來說已經足夠浪漫了,我差點就打消了去函館山上看夜景的念頭。
在函館灣獨享的兩個人的夕陽,比百萬夜景還要浪漫。
平心而論,後來在函館山上看到的百萬夜景確實很美,但是擁擠的人羣讓實際體驗大打折扣。網絡上的照片都不會給你看觀景臺上黑壓壓的人頭和搭纜車下山時長長的隊伍。除非你足夠耐寒,又願意早早上山搶佔第一排的位置,否則你是不大會有心情欣賞美麗的夜景的。
花了好大力氣才拍到一張沒有人的函館夜景。
“世界三大夜景的城市都去過了,卻連一次夜景都沒看過豈不是很遺憾?”懷着這樣想法的我,在終於看過函館的百萬夜景排隊下山的時候,心裡想的卻是:“媽蛋這麼冷到底還要排多久,萬一錯過晚餐的預約時間吃不到壽喜燒豈不是虧大了”。
說來也奇怪,在函館其他地方几乎看不到遊客。答案原來就是:所有來函館的遊客都坐着大巴跑到函館山上看夜景了。於是在我們從纜車站出來走上了日暮通之後,函館又變成了那個安靜到甚至令人有點害怕的函館。我們從護國神社的紅色鳥居前一路狂奔下去,夜色裡只聽到我們啪嗒啪嗒的腳步聲。終於看到黑暗中阿佐利壽喜燒那並不十分明亮的招牌時,簡直有種獲救的感覺。
然而這正是我所喜歡的函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