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會看中日馬拉松"扳手腕"?馬拉松何時追上日本

摘要: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馬拉松真將完成蛻變,擁有和日本馬拉松版扳手腕實力嗎?

中國田徑多年來的最大競爭對手都是日本田徑,尤其是臨近東京奧運會,媒體對中日田徑的對比樂此不疲。原本馬拉松項目並不在對比之列,但隨着去年內蒙古姑娘李芷萱橫空出世,在上海體育學院李國強教練的指導下創造2小時26分的佳績,“中國馬拉松何時追上日本”的話題開始被頻繁提及。

圖說:今年獲得上馬女子冠軍的李芷萱,以2小時26分39的成績抵達終點。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似乎也間接“幫”了中國馬拉松——下半年國內馬拉松賽事全面復甦且喜報頻傳之時,日本馬拉松賽事卻仍處於停擺狀態。東京奧運會的延期,也給到中國馬拉松更多的追趕時間

但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馬拉松真將完成蛻變,擁有和日本馬拉松版扳手腕的實力嗎?筆者覺得不太可能。

我們擁有當下最好的“馬拉松大環境

在中國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近兩個多月來,中國大型馬拉松賽事紛紛恢復舉辦,連大衆跑者也得以重登賽道。11月29日的南京馬拉松迎來了多個好消息——男子選手中有4人突破210大關,女子選手中同樣有4人達到230以內。其中,彭建華跑出的2小時08分50秒,是中國馬拉松歷史第三好成績。顯然,上半年的疫情非但沒有耽擱中國馬拉松選手的正常訓練,還提升了該項目整體水準

圖說:彭建華

反觀日本馬拉松的大環境則是另一番景象。近兩個月以來,日本的病例單日增量已經達到“2000人+”,光東京一地日新增就有大約五六百人,日本多所大學的體育社團都發生了集體感染的現象。而日本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已經取消了2020年下半年到2021年上半年幾乎所有大型馬拉松賽事,只有名古屋女子馬拉松、長野馬拉松宣佈將會縮小規模舉辦,且只允許日本跑者參賽,而貴爲馬拉松大滿貫2021年東京馬拉松也從3月延期到了10月舉辦。

鴻溝並非短時間可以跨越

但即便如此,冷酷的現實依然擺在面前——中國馬拉松取得的這些進步,已經馬拉松大環境上的優勢,似乎絲毫沒有縮小中日馬拉松的在競技層面差距

以下數據已充分說明問題:

在2020年3月1日的東京馬拉松精英賽上,大迫傑跑出了2小時05分29秒的成績,順利奪得日本國內第一,還打破了日本的國家紀錄。當然更強的是,在這場比賽中,共計10名日本跑者跑進208以內,19名跑進210以內,東京的戰績幾乎霸屏

2020年12月6日的福岡國際馬拉松,年僅23歲的吉田祐也在自己的第二場全馬比賽中以2:07:05奪得冠軍,這個成績才讓他躋身被東馬霸佔的前五!當然了,福岡的比賽,日本選手的戰績也是輝煌,共計2名選手跑進208以內,7名跑進210以內。

日本男子馬拉松2020年度排行榜單中,前19名都被東京和福岡霸佔,當然,也有選手2月2日的別府大分馬拉松和3月8日的琵琶湖每日馬拉松上取得了佳績擠入前25。可以這麼說:當下跑在2小時09分以外的男選手,連前日本前20名都排進不去。

而女子選手方面,也並不遜色,一山麻緒在2020名古屋馬拉松精英賽上以2小時20分29秒獲得冠軍。更可怕的是,當下跑到2小時30分開外女選手,同樣連日本前20名都進不去。

因此可以這樣斷定,如果東京奧運會能夠如期在2021年舉辦,那麼日本馬拉松對比中國馬拉松來說,仍然具備絕對實力上的優勢以及集團軍優勢。

職業化俱樂部制或是質變之方

業餘和職業兩條腿走路,使日本馬拉松人才源源不斷。”業內人士早有這樣的分析,日本能夠不斷涌現出優秀的馬拉松跑者,依靠持續了近半個世紀的“跑步熱”。用正確的方式利用這股“熱”,使越來越多的業餘跑者們“進化”爲了頂尖高手

中國馬拉松這幾年也着手“兩條腿”發展。比如今年的上馬,獲得男子組冠軍的賈俄仁加就被跑者稱爲“中國業餘馬拉松第一人”——他是一位俱樂部跑者,而非體制內選手。而當天獲得女子組冠軍的李芷萱同樣是俱樂部選手,當天她以2小時26分39的成績抵達終點,僅比她的個人最好成績慢了24秒。傳統地方隊國家隊之外,馬拉松俱樂部已經成爲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勢力。

時間再往前,上一屆全運會馬拉松賽上,專門設置了男女羣衆組,使大衆選手和專業選手同場競技共用一條賽道;中國田徑協會創造性地提出了打造“我要跑奧運”活動,選拔一男一女兩位業餘跑者參加東京奧運會。

一些列的舉措方向明確——給優秀跑者提供多元化的“跑道”,給業餘選手更多的展示舞臺和向上空間,中國馬拉松領域的整體水平必然有所提升,同時也是專業運動員的一種刺激,形成良性循環。

但有業內人士認爲,中國馬拉松要想真正完成從量變到質變,就必須走職業化俱樂部制,因爲大包大攬的傳統管理辦法,已經不適宜當下市場越發成熟,且百花齊放的國內馬拉松環境。“如何進一步激發優秀教練、優秀運動員的積極性,唯有和市場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