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守藝人”:在“守”與“變”中喚醒老手藝

李旭正在製作竹子口弦。 於晶 攝

中新網銀川3月16日電 題:青年“守藝人”:在“守”與“變”中喚醒老手藝

中新網記者 於晶

單手懸空拇指迅速上下翻動,喉嚨鼓動,嘴脣半闔,優美的曲調娓娓傳來……3月16日午後,李旭坐在自家小院裡演奏民歌花兒》,這隻聞旋律卻不見樂器景象,讓人嘖嘖稱奇。

曲畢,李旭從口中取出一個馬蹄形金屬小件兒,原來,先前悠揚的樂聲便是從中傳來。“這叫口弦,和現代化電子科技樂器相比,口弦帶着時光韻味,那聲音可以讓內心迴歸平靜。”李旭說。

作爲中國傳統樂器中體積最小的樂器之一,口弦也被譽爲人類初音”,將它放在兩脣間利用口中的氣流使顫音發生變化,產生共鳴,便有了曲調。

口弦是用薄竹片或金屬製作而成,頭小尾大,像一隻鳥。人類先民也以口弦傳情達意,目前中國出土的口弦,最早距今已有4300年。

李旭告訴記者,口弦在中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大多用於青年男女愛情生活中,也用於舞蹈伴奏。曲調多爲即興創作婦女尤其喜愛吹奏。“以前,婦女彈口弦主要是爲了消解憂愁、表達心情。”李旭說,婦女們會在農閒時吹奏口弦。

李旭正在爲金屬材質口弦拋光。 於晶 攝

與其他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口弦也存在着保護和傳承的難題。人們想出了各種各樣的傳承方法:有人建議通過改進口弦本身,使之發出的音調更高些,更明確些,以便適合演奏;也有人認爲應該整理出一些曲譜來;還有人認爲應該改變演奏技巧,加速合奏等形式……

李旭的母親安宇歌致力於口弦的傳承與創新,這位被譽爲“口弦皇后”的國家級口弦非遺傳承人經過多年的摸索鑽研,她將傳統的口弦製作進行創新,讓口弦本身更加美觀、便於演奏,還整理出一些即將失傳的曲譜。

“隨着社會的發展,目前能嫺熟製作、演奏這種樂器的人已屈指可數,口弦正面臨失傳的命運。”受母親影響,李旭也開始探索口弦的傳承之路。

李旭認爲,必須顛覆之前的方式,讓樂器口弦“活”起來,才能走入年輕人的眼、走進年輕人的心。

這些年,李旭和母親將目光放眼世界,他們不僅收集了世界上多個國家的上百件口弦,還汲取國外口弦製作技藝,在製作中融入現代元素。此外,李旭還和妻子打造口弦IP,嘗試西洋樂器和口弦“相遇”,將這種古老而傳統的器樂推向互聯網視頻平臺,以年輕人喜歡的形式呈獻給大家,讓口弦成爲可以隨時傳播的器樂。

“作爲傳承人,我有義務將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在保留文脈的同時,讓這古老的樂器適應當代土壤生根發芽,開枝散葉。”李旭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能夠接觸、瞭解、喜愛口弦,使其煥發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