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敢闖會創"的新時代弄潮兒

(原標題:培養“敢闖會創”的新時代弄潮兒

近日舉行的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有關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新舉措和成績。在國家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今年全國有1088所高校的38000多個項目立項,參加立項的大學生超16萬人,項目經費達到7.6億元;通過在大學裡全面實施彈性學制,五年期間有3700多名大學生暫時休學創業。

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廣大青年學生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發展進步、人民偉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在創新創業中展現才華服務社會是時代的呼喚。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休學創業,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2016年修訂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明確,新生可以申請保留入學資格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入學後也可以申請休學開展創業。參加創新創業等活動及發表論文、獲得專利授權等與專業學習和學業要求相關的經歷或成果,可以折算爲學分,計入學業成績。此外,對休學創業的學生,可以單獨規定最長學習年限,並簡化休學批准程序。這些政策的出臺和制度的完善爲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尤其是爲大學生休學創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解除了後顧之憂。

各地各高校在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下了大力氣,但發展也不盡平衡。對於實施彈性學制和休學創新創業改革,在不同的高校和大學生羣體中產生反響也存在一些差異,有人認爲這能幫助自己圓創業夢,但也有人認爲這是現實無奈的選擇;敢吃螃蟹大膽參與的不乏其人,徘徊觀望指手畫腳的也大有人在。上述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對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理解不深,在於對教育部倡導的“我敢闖、我會創”新時代高等教育新育人理念領悟不透,在於制度層面上開拓創新的意識不強,缺乏打破成規勇氣

站在高等教育發展改革的新起點上,我們應該不斷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機制體制,爲廣大有創業夢想的在校大學生做好包括休學創業在內的服務工作,助一臂之力,讓其成爲“敢闖會創”的時代弄潮兒。

首先,要以文化自信的心態,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機融合。站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度,把大學生創新創業作爲推進高等教育理念變革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促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創業就業爲目標,面向全體在校大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納入學分管理,改進教學方法,增強實際效果,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區域特點的高校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爲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大批高素質人才。

其次,要以包容開放的姿態,理性對待彈性學制,正確引導休學創新創業。大學生休學創業與否,要從實際出發,因人而異。大學實行彈性學制是一種世界性潮流,不能因爲增加管理難度,怕麻煩,就持拒斥的態度。學生申請休學創業,學校需要幫助他們分析自身條件,在尊重其自我選擇的同時,最大限度引導其少走彎路。同時,最爲重要的是,建立健全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允許調整學業進程、保留學籍、休學創業,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等情況折算爲學分,將學生參與課題研究、項目實驗認定爲課程。

第三,要以滿腔熱忱的服務,爲休學創新創業學子保駕護航。大學生自主創業,優勢和劣勢均十分明顯,總體來說屬於弱勢羣體,對社會了解不深,缺乏資金、經驗不足、能力不夠。高校應對其加強創新創業培訓,包括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導師,對創新創業學生進行一對一指導。同時,還要積極爲其爭取工商登記、融資服務、稅收減免等各項政策優惠,並努力開闢專門場地用於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各類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等原則上都要向學生開放。

人生本來就不可能一帆風順,大學生的創業更有可能是“九死一生”,這既需要他們自身有百折不撓、破釜沉舟的勇氣,也需要高校和社會各界無私幫助和悉心呵護,共同幫助一棵棵創新創業的幼苗長成參天大樹

作者系湖南城市學院人文學院黨委書記

作者:黃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