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億建"豪華中學":慷慨辦教育也可能走歪

2019年剛摘貧困帽的陝西鎮安縣,全年地方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卻新建起了一所總投資7.1億的“豪華中學”。央視記者近日實地採訪了該校學生家長結果表明不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對當地政府的這一大手筆“不領情”。

學生們紛紛表示,新學校教室住宿條件不錯,但位置比較偏僻,回家不太容易,往往要坐10多公里的車,常常還趕不上。而最受不了的則是在新學校裡消費更高了,“以前一天吃飯20元,現在得30元”,有學生吐槽“毛巾15、18塊錢一條,而縣城只要四五塊”。學生家長則認爲,新學校給他們帶來了不方便,“每次孩子回家都得家長過來接”。

鎮安縣鎮安中學建築羣。 新華社記者 邵瑞

仿古牌坊大門、4層的噴泉景觀、16尊石刻鯉魚,削掉真山建假山瀑布羣……在外觀美輪美奐宛如景點的學校裡,聽到學生和家長們的類似吐槽,感受如何?

在豪華中學引來網友圍觀之後,當地官方曾迴應稱項目的立項和籌資方式均符合政策規定,“所有手續齊全”,並且引用據說是當地居民評價稱,“錢花得值得,學校設施好了,以前上學條件差,現在蓋的這個新學校環境好了,適合學生學習”。

對比一下,是否有些尷尬?

自然,當地官方的委屈之感也不難理解。再窮不能窮教育,我們捨得在教育上花錢,難道還錯了不成?

不吝惜對教育的投入,肯定是一件好事,但這種投入的效果如何,是否用到了急需的地方,受教育者無疑最有發言權。如今雖然花費巨資建起了一所外觀豪華的學校,但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吐槽清楚地顯示,這種慷慨和他們的需求並不完全合拍。

對一所中學來說,學生和家長的最大訴求是什麼?顯然應該是“強大的師資力量”、“完善的教學儀器設備”、“良好的學風校風”等等,如果再對環境有要求,教室、宿舍整潔也可以包括在內。比照這些訴求,即使現在把學校打造得像旅遊景點一樣豪華,又能對應得上幾條?

名言曰,“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中學又何嘗不是如此?不在軟件提升上下功夫,沒有把寶貴資源真正用於改善教學水平,而致力於營造美輪美奐的表象,只會離建設好學校的目標越來越遠。道理很簡單,當下已然是舉債建設,之後每年用於維護的費用又是一個驚人數字,如此一來,還有多少資源能夠用到教學上?

對的,再窮不能窮教育,但也要警惕把這本好經念歪。因爲建大樓易,辦好學校難,而物質化硬件設施又容易彰顯政績,於是一些地方以慷慨辦教育的名義,不顧自身財力舉債辦學,一些學校也便越修越豪華。

“我們這裡最漂亮的建築是學校。”這曾經是一些地方官員最喜歡聽到的一句話。但是接着這句話還有必要追問:學校建築最漂亮挺好,但這所學校的教學質量怎麼樣?學風校風又如何?

這樣的追問是必須的。否則,就等於拋棄了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