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全球5億人重回貧困線以下,高中完成率低

(原標題疫情全球5億人重回貧困線以下,高中完成率不到一半)

“2030年實現‘確保包容和公平優質教育,讓全民終身享有學習機會’的目標並不樂觀。”

該目標確定於2015年秋天紐約的一次聯合國峰會,來自世界各國的領導人批准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個議程確立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其中第四個目標事關教育,即2030年全世界所有國家實現12年的小學中學免費教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助理總幹事唐虔認爲實現這一目標的“挑戰是巨大的”。據今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佈《2020年全球教育監測報告》顯示,全球範圍內小學完成率是85%,初中完成率是73%,高中僅僅到49%。

疫情更是讓這些挑戰雪上加霜。“新冠對全球教育體系造成重大沖擊,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得以倖免。”唐虔說道。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數據,全球有16億學生因爲疫情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九成以上的大中小學生受到了學校關閉、中斷學習、延期考試影響。在發展中國家或貧困國家,幾乎是100%的學生受到影響。

疫情封鎖造成的經濟衰退,引發失業貧困更是進一步制約教育平等。今年6月世界銀行估計全世界有7000萬到1億人會重返貧困狀態,而牛津大學最近一項研究表明,疫情會造成全球5億人重回貧困線以下,這會讓全球減貧步伐倒退十年。

“新冠疫情對弱勢羣體衝擊非常大,而且拉大了她們與普通人差距。”唐虔說道。

他介紹,教科文組織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全球有2500萬學生在今年內無法返校學習。同時根據這份資料,在最不發達國家只有12%的家庭接通了互聯網。這加大了貧窮國家兒童的落後。

解決方案上,唐虔認爲,從長遠來看,國家層面的法律與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以保持弱勢羣體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教育提供者義務。同時,蒐集評估特殊羣體的數據,是制定有效政策的基礎,精準的基金投入,是給貧困地區學校提供教育,兒童不落後的保證。

在教育投入上,“從《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之初,教育投入是發展中國家和貧窮國家最關注的問題。”唐虔稱。

在2015年,有150多個國家的教育部長達成了一個約定,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至6%,或者公共開支的15%到20%作爲對教育的投入。

但是最近一期監測報告發現,全球範圍內這個數字平均值是GDP的4.4%和公共支出的13.8%。單獨來看,有三分之一的國家這兩項目標都沒有達到。

數據表明很多國家對教育的投入還遠遠不足,受疫情影響,教育投入也將成爲未知數。

最近幾個月,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兒基會和世界銀行聯合對100多個國家進行了兩次問卷調查,大多數國家表明他們應對疫情增加了額外投入,但唐虔發現貧窮國家、低收入國家大部分資金來自外部援助,這樣的投入很難說可以持久。

如何確保教育作爲優先選項,即使經濟發展低於預期,對教育的投入依然可以達到各國當初承諾的兩個門檻,同時確保教育投入的精準化,做到有效使用,這是當前各國面對的一大挑戰。

最後,唐虔還從教育之外的角度討論教育生態

當前,國際環境與地緣政治的變化,對教育國際合作交流產生影響,中國的教育生態也受到影響。

“某些西方國家以冷戰思維對我們進行圍堵,不僅是政治、經濟上,也表現在教育領域,例如以國家安全爲藉口,設計了很多敏感專業的清單,讓中國留學生不能去學習,中國學者不能去交流。”唐虔說道。

他認爲,這種情況不能說是意外,這其實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數據表明,當下的科學與工程領域所有學術文章裡,至少有四分之一是由不同國籍的作者聯合研究發表的。所以西方這種限制,對中國派遣留學生和參與國際合作肯定有不利的影響。

但唐虔對此不太悲觀。他認爲,當美國新政府上臺以後,中美關係會有所緩和,西方國家不可能忽視中國這樣一個第二大經濟體的市場。因此可能還是會回到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相對正常的軌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