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準扶貧經驗幫助東南亞國家減貧
廣西參與援建的老撾萬象市版索村新橋。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供圖
新華社南寧11月28日電 近日,隨着最後8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作爲中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廣西54個貧困縣全部“摘帽”。在致力消除自身貧困的同時,廣西還利用毗鄰東盟國家的優勢,與一些東盟國家分享減貧經驗,積極開展減貧合作。
“新橋已經建好,村民出村便利多了。如今,村裡的泥巴路變成瀝青路,環境衛生持續好轉。”望着廣西參與援建的新橋,49歲的坎佔・布維奈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
坎佔・布維奈是老撾萬象市版索村村民,曾兩次到中國交流學習脫貧經驗,對廣西梯田綜合開發、現代農業發展以及旅遊扶貧項目頗感興趣。他和其他村民一起將中國種養經驗運用到當地,成立養牛、種玉米和織布的生產小組。“我們參考中國精準扶貧做法,準備擴大產業規模,帶動更多人增收。”
近年來,中國和老撾不斷加強在扶貧領域的交流合作。2017年9月,廣西負責實施的中國援老撾減貧示範合作項目在萬象市版索村和琅勃拉邦省象龍村啓動,旨在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開展技術援助。
49歲的版索村村民妮・坎帕馮莎參加了由20多戶村民組成的織布小組,作爲一項副業,妮・坎帕馮莎一年增加收入約4000元人民幣。51歲的萬萍和愛人加入了養牛小組,一頭牛平均利潤超過3000元人民幣。
此前,項目工作團隊和養牛技術員到版索村檢查養牛示範戶牛欄建設、種母黃牛到戶情況,還對村民進行養殖技術、疾病預防等培訓。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西援助老撾版索村種母黃牛養殖示範戶40戶,共分配120頭種母黃牛。其中,60頭種母黃牛已懷小牛犢。
“現在我們有了更豐富的項目管理經驗和村莊工作經驗,還學到許多新技能和實用知識,確保能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坎佔・布維奈說,中國援助項目爲村莊帶來許多新理念,還建立了村級項目管理組織。
“借鑑中國的減貧經驗,當地有關部門不再簡單送錢送物,而是在項目村開展更有效的‘造血型’扶貧。”中老減貧示範合作項目中方專家組組長、中老國家聯合項目辦公室中方常駐負責人範西寧說,中方專家組與老方執行團隊相互學習借鑑,統籌推進項目實施。
2014年,中國在第17次東盟與中日韓(10+3)領導人會議上提議實施“東亞減貧合作倡議”,開展鄉村減貧推進計劃,建立東亞減貧合作示範點。隨後,中國選擇在老撾、柬埔寨、緬甸3個國家開展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派出專家組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社區公共服務、產業發展、村民能力建設等活動,爲這些國家減貧提供示範。
從基礎設施到產業、從扶貧到扶智,中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模式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得到推廣,讓當地村民切實感受到中國減貧的智慧和力量。
在近日召開的“一帶一路”減貧與發展聯盟成立大會暨“全球可持續減貧與發展”學術研討會上,亞洲理工學院教授拉金德拉・什雷斯塔說,目前泰國通過提供就業服務、提升農村地區“造血”能力等舉措推進減貧事業,這與中國的精準扶貧理念有很大相似性。
老撾工貿部部長兼老中合作委員會主席開瑪妮・奔舍那說:“繼續加強貧困村硬件和軟件系統的全面建設,實現脫貧致富、可持續發展,老中雙方可以更深入地探討與合作。”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廣西先後承辦6屆中國―東盟社會發展與減貧論壇,舉辦數十期國際減貧經驗研修班,與國際社會共享減貧經驗。亞洲、非洲、拉丁美洲70多個國家扶貧官員先後到廣西開展學習交流,考察農村電商發展、產業扶貧、旅遊扶貧、金融扶貧、教育扶貧等領域重點項目。目前,廣西已完成中國―老撾合作社區、東亞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等減貧示範項目。(記者:何偉、潘強、章建華、黃慶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