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車產業主導權是當前最緊要課題

(原標題: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車產業主導權

全球新能源汽車淘汰燃油進程已然拉開帷幕。種種跡象表明,中國將成爲這一進程的主導力量

新能源汽車在中國正日益成爲剛需。這表現在新能源汽車的路權優勢越來越明顯。近日,上海限“外牌”新規引發資本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新一輪熱度。這條進一步擴大外省市牌照在上海限行範圍的規定,被市場認爲有望強化新能源汽車路權優勢,預計上海新政使得新能源汽車依託路權優勢取得的年銷量彈性有望達到10萬輛級別。與以往促消費政策的短期效應不同,路權優勢將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長邏輯之一。而在上海的帶動之下,新能源汽車的路權優勢還會在更多的城市體現出來。

中國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這不僅表現在產銷量創出新高、用戶滿意度直追燃油車,還表現在中國車企不斷快速推出迎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受到消費者的熱情迴應。在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9月零售銷量排名快報中,2020年以來一直穩居新能源汽車榜首的特斯拉Model 3(參數丨圖片)失去了冠軍寶座上位者是上汽通用的五菱宏光MINI EV,銷量超過14495輛,力壓Model 3的11329輛。這款市面上“最便宜”的新能源新車型不僅受到了四五線城市和農村消費者的青睞,也不乏一二線大城市消費者的追捧,因其維護費用低、使用成本低,而且體積小,能輕鬆應對道路擁堵、停車位難題

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成交量已經連續5年位居全球第一,成爲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了480萬輛,佔全球的50%以上。由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牽頭組織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規劃,2035年中國汽車產業將實現電動轉型,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全部爲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成爲主流,銷量佔比達50%以上。這份最新發布的路線圖還在基礎設施建設智能網聯佈局、動力電池輕量化方面做出了進一步完善,業內稱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走向成熟的標誌,也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由大向強邁進的一次見證。

業界資深專家羅清啓曾在《中國汽車戰略應大於汽車能源革命》中指出,現在我們要做的不是去革老舊汽車的命,而是要改變全球汽車行業的格局。例如電換油內燃機將被取消,而汽車行業的結構裡多了驅動電機和電池兩大部門,但這兩大部門的歸屬在哪裡?中國汽車行業是否在其中握有主導權?如果沒有獲得主導權或主導權沒有上升的話,那我們的產業僅僅是這類革命的跑龍套者。

現在看來,在佔新能源汽車成本40%的動力電池領域,中國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瑞銀近期發佈的報告顯示,寧德時代比亞迪生產的動力電池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三分之一。研究人員還預計,得益於電動汽車歐洲市場的興起,寧德時代在海外市場的份額將從2019年的2%提升至2025年的14%。

全球信息提供商IHS Markit副主席耶爾金曾公開表示,目前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的主導地位很可能幫助其在未來成爲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領導者。而華盛頓非營利性環保組織SAFE發佈的一份報告稱,全球正在建設的142個超大型鋰電池工廠中,中國有107個,這表明中國在電動汽車發展方面佔據領先地位。報告還指出,全世界的大型汽車製造商都在積極應對交通運輸向電動化轉型的趨勢,並在該領域投入了大量資金。“在未來5至10年內,汽車製造商在電動汽車的開發和生產領域的投資將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近一半的投資將發生在中國,這一指標表明,汽車行業一致認爲中國將會是行業需求增長的關鍵。”

儘管目前美國的特斯拉在全球吸引了極大的關注,但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去年在上海建立了其位於海外的第一家超級工廠,現在已經將在該工廠生產的Model 3電動汽車銷往歐洲。而大衆汽車集團投資170億元的MEB(純電動車模塊化)平臺工廠,也剛剛在上海竣工投產。這座電動汽車超級工廠的投資額,比特斯拉上海工廠一期項目還要高10億元。不僅是國際巨頭“中國製造”電動汽車供應全球,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也在大步“走出去”,上汽、長城等中國車企生產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在部分歐洲市場銷量名列前茅。毋庸置疑,中國正在成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地,面對難得的歷史機遇,如何牢牢把握新能源汽車產業主導權,成爲中國汽車產業當下最爲緊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