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地三季度GDP:粵蘇總量差距縮小 湖北反超安徽

(原標題:27地三季度GDP出爐:粵蘇總量差距縮小,湖北反超安徽

繼2020年前三季度全國經濟數據公佈後,地方經濟答卷亦陸續交出。中國經濟最新“成績單亮眼

時代週報記者統計,截至10月26日中午,除河北、黑龍江、上海和西藏,全國已有27個省(區、市)發佈了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

從公佈的數據來看,前三季度,廣東生產總值(以下簡稱GDP)達到7.84萬億元,位居第一,江蘇山東分列二、三位。儘管粵蘇魯繼續坐穩前三,但江蘇與廣東的差距逐漸縮小,山東與江蘇的差距卻逐漸擴大。

在GDP增速方面,20個省份前三季度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7%),貴州以3.2%的GDP增速排在首位,甘肅雲南緊隨其後。與上半年相比,在已經發布數據的27個地區中,除了新疆之外,其餘省份GDP增速加快。其中,湖北前三季度GDP增速同比下降10.4%,降幅較上半年收窄8.9個百分點,收窄幅度最大。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剛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今年的疫情使得外貿出口、國際產業鏈受到影響。沿海省份外向型經濟比重較高,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大。中西部地區以內向型經濟爲主,國內疫情控制得比較好,受到的影響相對小。

粵蘇魯繼續坐穩總量前三

從各地已公佈的數據上看,前三季度全國進入“萬億俱樂部”的省份達到21個。廣東、江蘇、山東經濟總量優勢明顯,繼續坐穩全國前三強。

其中,廣東和江蘇GDP總量均超過7萬億元大關,分別以7.84萬億元和7.38萬億元的成績佔據全國第一和第二,是目前僅有的兩個前三季度GDP超過7萬億元的地區。兩者的GDP合計15.22億元,佔全國總量的21%。山東GDP處在“5萬億俱樂部”,以5.2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

儘管前三強的位置不變,但數據背後卻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

前三強中,廣東GDP增速最低,爲0.7%;江蘇則實現了2.5%的增長,在已公佈的東部省份中排名第一,兩者GDP差距由2019年前三季度的4992億元縮小到目前的4588億元。同時,山東與江蘇之間的GDP差距在拉大。山東2019年前三季度GDP跟江蘇相差9890億元,今年這一數字擴大到21623億元。

“江蘇一直在追趕廣東,前些年兩者的差距比較小,後來又拉開了,今年江蘇的經濟增速快了點,廣東相對慢,但這不影響總體格局,”胡剛分析

胡剛認爲,江蘇發展較快得益於上海的帶動。當前,上海主要往科創、金融、航運等高端產業發展,大量的製造業企業轉移到蘇南地區,帶動了江蘇的發展。

而最近幾年,山東青島的發展趨緩,濟南的發展勢頭雖然不錯,但經濟總量不大,導致山東缺乏像上海這樣的中心城市的帶動。另外,山東資源類的基礎性工業比較強大,國企也比較強大,從經濟結構上看,跟江蘇、廣東相比,缺乏活力和創新。

除了粵蘇魯,目前GDP排名4―10位的分別是:浙江、河南、四川福建湖南、湖北和安徽。南方省份佔了8個,北方僅有2個。

“中國經濟南強北弱的特徵越來越明顯,經濟重心正在往南方轉移。”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任何經濟活動都離不開水,如果只考慮水資源的分佈,上游水資源分佈相對分散,很難形成大城市人口也難以集中。儘管可以採取南水北調的措施,但成本太大。水資源在下游匯合,就可以滋養起一個大城市了。

胡剛也認爲,南北方省份的差距正在拉開。他分析,原來國內經濟發展比較依靠礦產資源,北方礦產資源相對豐富,南方主要發展輕工業、服裝工業、食品工業等。現在經濟發展主要依靠人力資源和科技創新,礦產資源對經濟的貢獻逐步下降,南方物產豐富、氣候宜居,人口都流動到了南方,互聯網經濟比較發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湖北經濟總量由去年的第7位降至第13位,被福建、湖南、安徽等省份超越。

此後兩個季度,隨着湖北經濟逐步恢復,GDP排名也逐漸回升:二季度湖北排在第10位,三季度超過安徽,目前暫居第9位。

前三季度,湖北在有效工作時間減少兩個多月的情況下,完成GDP2.98萬億元,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同比下降10.4%,降幅較上半年收窄8.9個百分點。湖北省統計局表示,全省經濟從一季度“按下暫停”,到二季度“重啓恢復”,再到三季度的“加快恢復”,整體經濟呈現持續穩定恢復態勢。

20地增速跑贏全國

從經濟增速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同比增長3.2%,三季度同比增長4.9%。在已經公佈數據的27個省份中,20個省份GDP增速跑贏全國,1個省份(廣東)GDP增速與全國持平,6個省份的GDP增速不及全國。

前三季度共有14個省份GDP增速在2%及以上,包括貴州、甘肅、雲南、湖南、重慶寧夏、江蘇、江西、安徽和四川等地,除了江蘇、浙江、福建,其餘均來自中西部地區,尤其是西部地區佔了8個。

蘇劍認爲,一方面,西部地區經濟總量比較低,所以增速相對較快;另一方面,西部地區今年受到疫情影響較小。

貴州是前三季度唯一GDP增速超過3%的省份,爲3.2%,暫時排在全國首位。自2011年以來,貴州的經濟增速已連續39個季度位居全國前列。此前,貴州經濟增長較快與投資增速高有關,尤其是基建投資增速高。但今年前三季度,貴州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僅比去年同期增長1.0%,高於全國(0.8%)0.2個百分點。

今年前三季度貴州實體經濟投資增長保持較快。前三季度,貴州全省工業投資增長13.1%,其中,煤炭、電力、信息技術等領域投資增速均超過30%。此外,服務業快速恢復,對全省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較大。

貴州省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彭龍介紹,前三季度,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增長2.9%,比上半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大數據與服務業加快融合發展,促進相關新興服務業實現大幅度增長,一些新興服務業增速都在20%以上。

此外,貴州進出口總額增長較快。前三季度,貴州全省進出口總額385.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0%,也高於全國(0.7%)21.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總額317.99億元,增長39.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29.6個百分點。

不止貴州,前三季度四川、重慶等西部地區外貿出口增速呈兩位數增長。蘇劍分析,我國的產業地理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經濟發達地區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等多項成本上升,逼着製造業企業往中西部地區轉移。而我國的出口主要還是製造業產品的出口,服務業出口佔比不大。四川、重慶等地營商環境相對來說比較好,外貿出口增速就增長快一點。

胡剛認爲,原來外貿出口都是通過沿海港口內陸地區比較封閉。中歐班列開通後將貨物運往歐洲,時間更短,運價也便宜,帶動了西南地區外貿的發展。不過,胡剛強調,儘管西部地區外貿的比例在慢慢增加,但總體上還是內向型經濟爲主。由於外貿的總量低,所以增速看起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