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能拿到的民調幾乎不值得信

陳立宏

這兩天,宋楚瑜氣呼呼地批評「假民調」充斥,認爲有些民調故意作低他的支持度,親民黨還要懸賞揭露假民調。假民調在臺灣不是新聞,公元2千年總統大選投票前一晚,當時頗具社會公信力馬英九,卻宣佈與投票結果差距甚大的民調數字,宋楚瑜對這份假民調迄今仍難以釋懷

民調是以科學的抽樣方法來推估公衆意見,在美國發展並行之多年,比電腦科技還更早成熟。但,民調技術被引進臺灣,且成爲選舉工具後,卻從重要決策指標,被譏爲「蓋離譜」,尤其那些被公開的數字,通常是「文宣」而非科學的推估。

這次總統大選很冷,使得各大媒體民意調查的數字當作選戰議題來討論或填塞版面的情況,更甚於以往,致亂象叢生,莫衷一是。

國內首度引進「滾動式民調」的遠見雜誌民調中心,於幾個月前突然宣佈「轉型」後,某媒體集團於是狗尾續貂,也來個滾動民調,天天都有新數字公佈,還在旗下電視臺節目討論,藉以評析選情。弔詭的是,滾動民調的特色偏重趨勢分析,其數字理應相對穩定,這家媒體集團的數字卻上沖下洗變化大,雖說「民意如流水」,但這流水的高低差異恰如東部秀姑巒溪般足以泛舟

有的媒體沒設民調中心,卻也不時有「本報民調」公佈。有的電子媒體平面報系各有獨立的民調中心,但有一段時期兩者所揭露的多次民調數字竟連小數點都一樣,令人不免懷疑這是否同一內容兩塊招牌。還有一家民調公司同時受四家不同媒體委託,卻出現差距頗大的調查結果,難不成這家公司大手筆養了四批訪員?還是藉調整數字來因應不同委託單位的「需求」?

屈指一算,網路民調、語音民調、電話民調等各種方式加上不同的媒體或公司,我們經常性地曝露在至少12種民調數字的交互作用中,彼此矛盾衝突,同一時期,有的呈現雙英差距擴大,有的則雙英趨近、甚至平手,令人眼花撩亂,不知哪個機構或數字才能相信,形成「一個母體各自表述」的狀況

平心而論,能給媒體拿到的民調,幾乎不值得相信,而各政治團體政黨手上絕不會讓媒體拿到的數字則反而具有參考價值。現在各媒體報導的民調、估票賭盤,多數是令人不屑一顧的文宣品,但多數媒體及政黨何以樂此不疲?無外乎想借由這些數字去影響選情罷了。民調本是反映及測度母體的科學方法,如今媒體或政黨卻自大到想用民調數字去影響母體,這真是另類的「臺灣奇蹟」。

作者陳立宏,資深媒體人。本文版權爲本報所有,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