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分的逼格與縮水的內容 《GT賽車Sport》評測

本站愛玩百萬稿費作者撰寫,內容代表愛玩觀點,轉載請註明出處。

《GT賽車SPORT》(下文簡稱GTS)從公佈開始就因爲命名問題引發了不小的爭議,早已等候多時的PS4玩家當然不希望新作只是一個品牌分支,於是我們看到在遊戲正式拉開宣傳期以後,GTS就像患上了輕度精神分裂,先是SIE高層公開說“不是《GT6》的續作,也和《GT5序章》絕非一路貨色”,這讓玩家們感到憂心忡忡;等到臨近發售,作爲話事人的山內一典又站出來把話往回掄,表示《GTS》絕對是“親兒子”,大家放心預定別含糊。

賽車遊戲市場競爭激烈,有像《極品飛車》一樣把賽車當變形金剛開的

有《極限競速》帶着《地平線》雙飛,哥倆踩下油門便一騎絕塵的

還有《馬里奧賽車》看似詼諧歡樂,實則探討“友盡”人倫的

最後壓軸的,則是《GT賽車》這種製作人一把年紀了,卻還把車當做初戀情人的

結果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先天拖延症的《GTS》剛好和勞模《極限競速7》同時到達戰場,導致《GTS》在競技狀態沒有達到最佳水平時碰到了“宿命之敵”,自己的缺點就這樣被無限放大。加之山內一典的野心更大、情調更騷,匠人之心也更堅決,依然在輿論的狂轟濫炸中爲《GT賽車》的金字招牌噴漆打蠟。下面就通過評測,來看看目前這款身處爭議中的競速大作究竟是被外界誤解了,還是被自己的逼格給灌醉了。

沒有如FORZA那般奉爲座上之賓,不過GTS還是用實際行動歡迎保時捷迴歸賽車遊戲的大家庭

畫面——小資標配、中產高配、過份頂配

《GTS》有三種打開方式,相互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畫面。

第一種平民標配是指1080p顯示設備加普通版PS4,畫面輸出設定爲SDR,視玩家顯示設備的尺寸和品牌不同而存在視覺差異。假如遵循與4K&HDR不對比不傷害的原則,會發現《GTS》在賽道部分和《GT6》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筆者手裡正好有一臺放着GT6光盤的PS3,於是便在同一臺電視下做了比較),而正如山內一典之前所強調的那樣,新作主要把畫面技術的強化用在了車輛高清建模上,遊戲中出現的所有車輛皆爲高清材質打造,從整體到細節纖毫畢現。但是需要提醒諸位的是,使用1080P+SDR顯示的話,在實際遊戲時車輛的邊緣部分還是會出現“狗牙”,嚴重程度視用戶的寫輪眼等級而定。

通常狀態下的比賽畫面

相比勉強達標的小資,進入到中產高配後,PS4 Pro+4K HDR首先帶來的便是眼前一亮的解脫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以萬元區間劃分4K電視,千元級別和萬元以上這兩種價位的電視在本作的表現力區別,要比其他遊戲來得更加明顯,“質變”的感受類似之前的《地平線:零之曙光》。在設備的加持下,賽道的遠景比如天空的雲朵、遠處的羣山植被,都有提升明顯的觀感,困擾車身的“狗牙”也基本不可見。

秀車輛建模的特寫畫面

而要欣賞車輛建模還原的另一個重點——內飾,就要從大衣櫃裡面拿出PSVR了(爲什麼是大衣櫃裡,我也不知道)。相比於“有和沒有是兩個遊戲的”專用方向盤,PSVR起到的依然是錦上添花的技術考覈作用,在VR的車內視角下,由皮革、金屬、碳素纖維等材質組成的座椅,儀表盤幾乎可以以假亂真,讓人相信在家看車展的夢想已經指日可待。而且因爲基本上以車輛向前水平運動爲主,實際遊戲時不會有VR眩暈感產生,但相比於下面要說的配置,PSVR並不是必備套件。

聽說座艙視角與VR更配,最重要的是:真的不暈

從目前能達到的最高標準來看,PS4 Pro+頂級4K HDR電視+T-GT方向盤(專爲GTS開發)+賽車座椅(就是那套固定設備用的大鐵架子)便是《GTS》已知的高配列表。考慮到第一方扛鼎賽車遊戲的特殊性,這個要求算不上很過分,但是過分的地方在於這一次高配和標配拉開的體驗差距有些大,這種追求高配卻放鬆標配的做法對於一個過去有着千萬級別銷量的系列來說,似乎有些不妥吧。更何況身爲PS4主機上的首作(不知道是不是唯一作),《GTS》也有責任去試着吸引更多新人玩家,而不是一上來就把上萬元的購物清單甩給玩家,況且這還不是最過分的,因爲高配之上還有一個科幻級別的“頂配”。

拜不斷進化的技術所賜,如今兩邊玩家在論戰時已經從“玩底盤”進化到“玩樹”了

所謂“頂配”是指《GTS》在“廣色域”尼特(衡量顯示設備亮度)指數上超越了當今HDR,甚至UHDR(超高畫質標準)的上限,將原本1400尼特的極限一下子提升到了10000尼特,從而達到了一種“我們的畫面水平已經羽化昇仙,在今後的日子裡該技術是否能普度衆生就全看顯示設備廠商的造化了”。這裡想表達的是,《GT》系列當初確實是依靠着過硬的技術站穩了腳跟,也因爲“玩底盤”出現過“技不如人”的尷尬並在之後發奮努力迎頭趕上。但是這次有些發力過猛,承受着幾乎超載的技術指標去強行變道超車,未免有些操之過急。

有一說一,本評測無力提供1萬尼特的截圖,辛苦大家自己腦補吧

SPORT——先禮,後兵

就像遊戲名稱指代的那樣,《GTS》的絕大部分內容全都圍繞着“競技”展開。

作爲競技的基礎,拜系列多年來在模擬駕駛領域立足真實而深度打造的操作系統,以及優良的手感,再加上嚴格規定參賽車輛規格官方賽事所賜,使得這代《GTS》的對戰平衡性變得完美無缺。與此同時,山內一典當然不會放任玩家在賽道上不擇手段追求高名次,他將“禮儀等級”作爲一種規則灌輸給玩家,該“禮儀”要求玩家在比賽時不可干擾他人車輛的正常行駛,不能耍詐抄近道。對於之前玩慣了PVE的玩家來說,這兩種違規操作時常作爲欺負CPU或者完成賽道挑戰的重要手段,比如過彎的時候藉助與其他車輛的碰撞保持出彎角度,在某些“忘記”設置障礙的賽道長驅直入,類似這樣的壞習慣在《GTS》被嚴格禁止,一旦被判定爲犯規,就要受到相應的罰時處理。通常三場比賽下來,玩家就會對禮儀要求有一個比較感性的認識,然後在實際比賽中一點點適應或者“機動取巧”。

FIA認證的專業賽事是GTS此次主打的遊戲內容

競賽開始前,玩家必須觀看專門製作的視頻以接受關於賽車禮儀的教育

《GTS》的線上競賽模仿正式賽車比賽的規則,玩家在菜單中會看到相應的賽事預告,進入後到比賽開始前的時間裡允許玩家進行單人的排位賽,由成績好壞決定正賽的發車位置。需要說明的是,遊戲服務器記錄下玩家的最快單圈用時,下一次比賽前如果你不想參加賽前排位的話,就以記錄中的最好成績爲準,讓玩家可以在比賽開始前站起來活動活動,或者刷刷手機社交媒體什麼的(比如愛玩APP)。

坐下來用20秒時間刷一下朋友圈,然後準備出發

對於實戰中玩家最關心的網絡質量和匹配問題,《GTS》的每日官方賽事聯網基本流暢,競賽過程中玩家自己的車子不會有延時,但是其他人的車輛偶有瞬移出現,尤其是在發車前兩個彎道沒有拉開距離的時候,處於中後段發車位的選手會感覺更加明顯。匹配方面,系統會綜合評定每名玩家的“競速等級”和“禮儀等級”之後進行相應的匹配,然而《GTS》將核心玩家基數較大的遊戲轉型多人對戰模式爲主以後,對於新玩家勢必變得不夠友好,尤其《GTS》中收錄的賽道基本都是系列老面孔,因此老玩家的優勢也就會變得非常明顯。

可以說《GTS》在競技方面從一開始就沒給新人留下什麼適應的空間,玩家在遊戲中的角色更像是一名職業賽車手而不是單純喜歡汽車的票友,你能做的就是利用遊戲提供的一切練習手段去對某一輛賽車進行精確調試,然後認準某一條賽道,選擇這條賽道中的某一個彎道去反覆嘗試從入彎速度到出彎角度的最優解,最後再到實戰中去檢驗練習的成果。換句話說,除了練習——比賽——分析錄像——繼續練習——比賽之外,你在遊戲裡面可乾的事情還真的不多。正是因爲如此,專注“SPORT”卻遺落了“GT”的GTS纔會成爲了一款最受爭議系列新作。

關於多人競速是否好玩的問題,根據駕駛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因人而異,因爲即便有禮儀等級限制,也不可能杜絕“傻逼”

內容縮水——少的不止是車,還有誠意和執行力

《GTS》在操作手感、畫面和網絡對戰三項上面圓滿完成了技術指標,但是卻在遊戲的可玩內容上縮水明顯,對於一個系列累計銷量達到7000多萬的遊戲來說,少而精可遠遠打動不了玩家,更不用說打擊競爭對手了。

GT賽車的歷史游戲中有明確記載,1992年時,山內一典正式啓動這個項目

我們尊重山內一典先生爲了製作出到下一代主機都不會過時的8K建模所付出的辛勤汗水,但是作爲一款非專項賽事或車種的賽車遊戲(比如《科林·麥克雷拉力》《F1賽車》),《GTS》中170輛車、17個地點的40條賽道實在有點太寒酸了,玩家打開車廠的購物清單後,甚至都無需翻頁就已經把可選擇車輛盡收眼底了。

少就是少,沒得洗

車輛少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反應,首先就是難以安利,過少的車輛會讓慕名而來的新玩家感到內容匱乏,《GTS》畢竟不是《頭文字D》,後者能讓玩家滿足於充值IC卡後只開AE86就在秋明狂跑1000場(下山),但是《GT賽車》要留住新人玩家最有效的方法還是通過充實的內容讓其產生持續收集的動力;當年PS3的5代和6代分別收錄了1074輛車和1237輛車,沒錯,大多數都是低清建模,但是玩家花同樣的錢,爲什麼就不能要求自己的車庫更加充實呢?開着1969年的大衆巴士在賽道上兜風有什麼不妥嗎?況且隨着硬件水平的提高,隔壁《極限競速7》收錄的700多輛車也沒有拿低清建模濫竽充數不是。

最後,車輛少還限制了遊戲的可玩內容,原本作爲系列主幹模式的駕照考取和各種對應豐富車種的授權與原創賽事統統爽約《GTS》,玩家從進入遊戲總有事情可做的充實,變成了如今不比賽不訓練就無事可做的尷尬。更何況汽車百科全書原本就是《GT》系列的一個賣點,相比於把車輛少甩鍋“SPORT”的競技環境需要,或者立足下世代8K建模的科研成果,是不是也應該反省一下項目規劃和統籌的執行力,總不能以後到了PS5再說什麼“我們發現現有技術太渣,要給PS6提前做好準備”之類的話吧。

GT系列擁有賽車遊戲中最多的品牌合作專屬車款,但是這些不存在授權問題的“親兒子”卻沒有都被放進GTS

與此同時,《GTS》還是系列首次採用全程聯網的形式,一旦你在遊戲時網絡出現任何異狀,那麼二話不說系統直接強制退出遊戲。什麼?這兩天家裡網不太好,那對不起,您還是先玩別的遊戲吧。而且遊戲中的一部分內容,比如每段挑戰任務和教程中的視頻解說,車廠的歷史講解影片等,其數據都在服務器上,點擊後需要在線觀看。但是因爲畫面規格太高(可能也是因爲如此纔沒有塞進盤裡吧,真不知道遊戲裡一輛本世代設備根本就展示不出來的高清建模車輛究竟要佔用多少空間),對網速和網絡質量要求也很高,導致國內有些玩家至今都無法打開觀看。

在購車地圖中看到瑞士的時候我還在想是什麼車子?進去一看是豪雅手錶

不瞭解近代史的賽車手不是好攝影師——GTS的逼格傳承

至此,按說《GTS》的優點和缺點已經都十分明顯了:極致的車輛建模,舍低取高的HDR表現力,經得起專業眼光的模擬駕駛體驗,高強度的線上競賽;貧乏的單人遊戲內容,數量稀少的收錄車輛。但是除此之外,《GTS》還需要被山內一典注入一種讀作“情調”,寫作“逼格”的東西。就像《GT6》邀請朗朗演奏開場鋼琴曲那樣,而這一次,山內一典選擇用拍照模式將賽車從作爲一項運動的極致動態,凝固成車輛作爲藝術品的極致靜態。很難用成功與否去衡量這種做法,這是那些和山內一典先生有相同電波頻率的汽車愛好者,才能物盡其用進而融入其中的一項功能

社區分享功能,目前獲得點贊最多的一張照片

《GTS》的拍照模式又名“和攝影相比,遊戲機簡直太便宜”模式,在該模式下玩家會得到海量的實景高清風景美圖,有多高清呢?在PSN商店中有一個免費更新的《GTS》拍照模式“背景圖片補充包”,容量爲9GB。本人玩不起攝影,也不清楚具體什麼樣的相機和修圖軟件才能修出那種震撼力比肩國家地理的風景照,但是能告訴大家的是,的拍照模式非常強大,你可以在數百張世界各地風光的照片中選出一張,然後把自己的愛車置入其中。注意,雖然置入過程中可以調整角度、位置,但是必須符合真實物理邏輯和“不毀車”原則,把車放到天上或者扔進海里這種事情就別想了。

然後利用該模式提供的模擬相機軟件進行專業拍攝,最後你會得到一張你在現實中基本上不可能拍出來的、兼具審美品位和專業P圖手法的汽車寫真,至於是否發到朋友圈就請自便了。不過遊戲裡倒是也提供了社交功能,讓你可以隨時欣賞其他玩家的精彩作品。在該模式下生成的照片允許玩家把臉貼在屏幕上感受風景與車輛的真實質感,對於一款賽車遊戲來說,內置如此不計成本的拍照模式似乎騷得有些過份了,一張張照片就像是汽車愛好者寫給鋼鐵愛人的情書,讓《GTS》從一款競速遊戲暫時變成了一款審美遊戲。

說吧,想去哪,一鍵送達

這張照片的名字叫做《我在紐北P過圖》

成品的效果如下,覺得難看的憋着

這張背景圖的使用率很高,屬於那種自帶故事的風景

光是審美不夠,還要用藝術與文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和以前系列中的作品一樣,《GTS》依然有對於賽車歷史的圖文回顧,只不過這一次還額外添加了更多賽車之外的內容——藝術、政治、文化、科學無所不包,跨度從19世紀末期到今天,你可以沿着時間的刻度,看到鮑勃·迪倫、披頭士、柏林牆、奧黛麗·赫本、馬拉多納、馬爾克斯、戴安娜王妃、人造衛星、Google,蘋果手機…這些看上去和賽車和遊戲毫無關聯的人與事,在BGM陪伴下向玩家娓娓道來一個多世紀的滄海桑田。而汽車的發展則完全是以一種不經意的方式在其中偶然出現,你會看到當法拉利又誕生了一款經典車型的那一年,地球另一邊的人們又爲爭取民主與和平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歡迎來到歷史博物館

作爲一名遊戲製作人兼藝術工作者,山內一典和村上春樹是一類人

一路看下來,你多少會覺得這上面記載的內容竟在不經意間就搭上了遊戲的格調,大概所謂的“逼格”,就是這種看上去似乎沒什麼卵用,但是放進來接通電源之後卻能照亮彼此的神奇搭配吧。

感謝索尼互動娛樂提供的媒體評測碼,該作由國行PS4 Pro主機評測。更多愛玩網的獨家評測,歡迎下載愛玩APP並關注“精選”中的“遊戲評測”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