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盜攝何時休

【熱點觀察】

一些人在影院裡看電影時又拍又錄,甚至以此牟利影響了他人的觀影體驗,損害了電影人的合法權益,干擾了電影市場秩序——

影院盜攝何時休

作者:許慶永青島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今年春節檔引發觀影熱潮,電影票房屢創新高。然而,一些不文明的觀影現象依然存在。“進影院看電影,比起那些遲到早退交頭接耳的不良現象,更讓人厭惡的是有人掏出手機對着銀幕,在那‘一閃一閃亮晶晶’。”一位網友吐槽的觀影不良現象引發了不少觀衆的共鳴,很多人對此類現象深惡痛絕。

“正在播映的電影不是景點,屏攝留念是不文明行爲。影院屏攝、拍照屬於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爲,只拍攝不傳播也算侵權,它是對電影本身的不尊重,也會干擾周圍觀衆的情緒。希望大家不要對着屏幕拍攝,希望電影人的勞動權益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支持。我倡議:文明觀影,拒絕盜攝,從你我做起。”今年春節檔到來前,一封“文明觀影,拒絕盜攝”的倡議書登上熱搜,屏攝、盜攝等相關話題引發廣泛關注。何爲屏攝?屏攝行爲緣何遭人嫌?屏攝是否涉嫌違法?本次會集數十位電影人的倡議不失爲一次普法與引導,相關部門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正在推動“文明觀影,拒絕盜攝”真正成爲大衆的觀影自覺。

1、屏攝心理:或打卡,或留念,或牟利

近年來,每逢電影黃金檔,都會有電影主創或相關媒體呼籲大衆尊重電影人的勞動成果,保護版權,拒絕盜攝。然而,屏攝現象卻從未杜絕。不僅如此,“屏攝”一詞對於很多人來說依然是個陌生詞彙,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在影院觀影時拍照留念、隨手錄個短視頻,然後發在社交平臺朋友圈、好友羣等行爲就是屏攝、盜攝。事實上,這些行爲可能已經干擾了別人正常觀影,甚至觸犯了法律

何爲屏攝?顧名思義,對着屏幕拍照或攝影。這裡所說的屏攝主要指的是,在影院觀影時,對正在放映的電影拍照或錄像的行爲,廣義上也包括錄音情況。正如倡議書中所說的“正在播映的電影不是景點”,現實中,的確有不少人把正在播映的電影當成了景點,拍照、錄像全憑心情。

關於屏攝的出發點和目的,從屏攝心理來講,普遍存在的,一種是“打卡”心理,通過拍照、錄像證明自己看過了。這類觀衆往往會將屏攝的照片或短視頻通過各種渠道進行“分享”,以達到將“我看過了”這一新聞公之於衆的效果。一種是“留念”心理,拍下或錄下精彩瞬間,方便觀影后重溫情節、細品演技、寫觀後感影評等。這類觀衆往往會把手機握在手中,像是爲完成任務而隨時進行抓拍。還有一種是“牟利”心理,通過盜錄製作“槍版”,發在網站或公衆號上吸引更多關注,或者直接進行售賣營利。這類觀衆往往會進行全程錄像,個別人團伙還有專門的盜錄設備。此外,還有一些觀衆屏攝是出於應援偶像、推廣電影的目的。

生活中,與三種屏攝心理相關的屏攝“產品”都比較常見。比如,一些爆款電影剛上映,微博上、朋友圈、微信羣裡,與電影票照片同時出現的除了自拍、合影還有屏攝照片或小視頻;在一些影評類文章或短評中,也有大量屏攝照片穿插其中或被拼成九宮格;此外,一些“槍版”電影資源幾乎在電影上映當天就已經開始在網絡上傳播。

2、屏攝遭人嫌,劇透惹人厭

屏攝是個人自由嗎?屏攝行爲應該被譴責嗎?在網友的回答中不乏“我就拍個照而已”“我花錢買票錄個像怎麼了”等類似聲音,也有網友認爲“他拍他的我看我的,互不影響”“拍照留個紀念可以理解”,但是多數網友對屏攝行爲嗤之以鼻,認爲屏攝是極其不文明的行爲。這些不同的聲音也顯示出教育和引導的重要性

隨着藝術市場的發展,觀影、看戲相關禮儀也在逐步普及,在影院觀影時拍照、錄像顯然已經超出了個人自由的範疇。一方面,屏攝行爲是對影院觀影禮儀的漠視。細心的觀衆會發現,無論是戲劇票還是電影票,每張票的背面都印有“觀衆須知”之類的字樣,與“影院內禁止吸菸,禁止攜帶寵物”等並列的“影院內禁止攝影、錄音及錄像”即是對屏攝行爲的明確禁止。正如不能隨意抽菸、攜帶寵物一樣,拒絕屏攝也是基本的觀影禮儀。另一方面,屏攝行爲是對電影人勞動成果和其他觀衆的不尊重。很多觀衆看電影都有這樣的體驗,每次電影演到最精彩的地方,自己的情緒隨着電影起伏,偏偏就有人旁若無人地拿出手機調焦距、橫拍、豎拍、發朋友圈,惹人生厭,因此導致的爭吵、衝突等情況也時有發生。此外,將屏攝“作品”發在社交平臺上,某種程度上會導致劇透,既影響潛在觀衆的觀影體驗,還可能減弱一些觀衆進影院觀影的動力,直接或間接影響到電影的票房。

屏攝遭人嫌,劇透惹人厭。爲了維護觀衆的觀影體驗,電影人也在不斷做着努力。如《唐人街探案3》劇組除了參與“文明觀影,拒絕盜攝”的倡議,還特意錄製了“《唐探3》防劇透視頻”,號召觀衆“看《唐探3》不劇透”。在評論區,有網友生怕有人劇透毀了一年的期待,表示“觀影前不刷微博,不看朋友圈”,引發網友共鳴。更多網友則積極參與呼籲“文明觀影,不屏攝,不劇透”。

從今年春節檔期間的觀影情況看,“文明觀影,拒絕盜攝”倡議書在網絡上引發的抵制屏攝、盜攝的大討論效果明顯。春節檔開始後,屏攝照片、小視頻充斥微博、朋友圈的情況明顯減少。“拒絕盜攝”正在從一種倡議式、監督式的外在壓力變成一種觀影自覺。廣大電影人在電影節上、電影黃金檔期間持之以恆開展的倡議活動,正在潤物細無聲地改變着一些不文明的觀影現象。

3、盜錄傳播違法,要用嚴打規範秩序

今年春節檔期間,廣大觀衆自覺規範觀影行爲,不屏攝、不盜攝,讓人看到了文明觀影的喜人景象。然而,“槍版”資源的出現與小範圍傳播提醒我們,盜攝的猖獗依然在挑戰法律底線,尤其是一些人或團伙在利益的驅使下有組織地盜錄與傳播,不僅損害了電影人的合法權益,更嚴重干擾了電影市場秩序,影響了電影產業健康發展。因此,除了倡議與呼籲這類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和教育,嚴厲的法律規範與定期嚴打必不可少。

屏攝本身就是盜攝,將盜攝的資源用於營利性、商業性傳播更是侵犯原創版權的違法行爲,情節嚴重的還要承擔刑事責任。盜攝、盜錄反映出一些人法律意識的淡薄,也體現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重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影產業促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並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這是一條討論屏攝話題時被反覆引用的法律條文,但是,大多數影院並未做好制止和勸離工作,客觀上縱容了屏攝和盜錄行爲。個別影院參考劇場管理辦法,用激光筆提醒正在屏攝的觀衆,具有一定的效果。這一類的提醒方式不妨多一點,其優點在於相對柔性且對其他觀衆干擾較小,一次制止或許比十次泛泛的宣傳更能讓觀衆意識到“拒絕屏攝要從我做起”。

對於觀衆的屏攝行爲可以創新方法予以提醒制止,然而對於盜攝傳播盜版資源的行爲則需要嚴打。今年春節檔期間,中宣部版權管理局等部門聯合部署開展院線電影版權保護集中行動,嚴厲打擊春節檔院線電影盜錄傳播等違法犯罪行爲,對於規範電影市場版權秩序,爲“最強賀歲檔”保駕護航起到了重要作用。集中行動通過開展預警保護、組織巡查監測、強化線索摸排等措施,嚴厲打擊影院偷拍、非法傳播等侵權盜版行爲。同時,充分發揮院線、影院、網絡服務商、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聯動配合,共同強化院線電影版權保護的社會共治體系,法治、德治、行業共治的合力營造了文明觀影的良好氛圍,充分保障了觀衆的觀影體驗。然而,盜攝現象並未絕跡,尊重和保護版權的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普及與加強,讓“文明觀影,拒絕盜攝”更加深入人心依然任重道遠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17日 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