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資金輪動至消金爲主的銀行股

2020年股市普遍都繳出一張不錯的報酬成績單,即將進入2021年,市場熱點似乎開始輪動至位置較低的金融股,建議挑選消費金融佔比較高、較企金更早受惠經濟復甦的銀行股。

2020年超額報酬主要來自於科技醫藥、消費等高成長、高本益比的新經濟板塊。至於舊經濟如銀行股,上半年因爲疫情關係,企業壞帳率提升,投資人擔心銀行資產品質下滑,股價表現普遍低迷。但11月以來,一些大型權值股卻屢屢大漲,國外亦是如此。

銀行股2020年呈現V型走勢的第一個理由,來自於有效疫苗出爐,投資人預期經濟復甦趨勢可望延續到2021年,企業借款需求會增加,銀行信貸投放速度也可望回覆到疫情之前。2020年幾乎各大銀行都提升了信貸成本及增撥壞帳準備金,以因應疫情,2021年這方面的提撥金額可望降低,分析師預估銀行股平均淨利將由2020年的衰退,至2021年轉爲正成長。

第二個理由,現在銀行股的平均估值仍處於歷史區間的下緣,且目前法人機構對於銀行股持倉比例偏低,2020年第二季主動型基金持有陸港金融股的比例平均只有4%,幾乎是歷史最低水準,代表悲觀預期已充分反映。

但看待金融股除了上述基本面籌碼因素外,也應該關注未來海外市場經濟走強的時間跟長度。如果經濟短期回升速度過快、市場遊資過多,央行有可能提早貨幣政策正常化,也就是不再加碼寬鬆、甚至可能略爲收緊,那麼投資人對經濟的預期也會產生變化。

另一方面,2021年疫苗接種範圍擴大後,歐美疫情也將逐漸獲得控制,當地製造業恢復生產,中國供應鏈因疫情而生的替代性需求將降低,中國出口份額可能會回到正常水準,不會像2020年那麼強。

再從政策來看,2020年因應疫情而推出的各項穩增長措施,2021年可能會逐漸退出,貨幣政策將回歸至常態官方政策目標從穩增長轉向防風險。跟2020年相比,流動性易緊難鬆,利率不容易有下調的空間。

但也不用擔心這波多頭結束,根據過去經驗,企業獲利水準恢復後,往往會更積極進行投資。現在因爲貨幣寬鬆,上市公司現金狀況達到非常好的水準;加上股市好,提供了大量來自資本市場的流動資金,企業手裡有足夠現金,且預期產業趨勢持續向上,這些都會刺激企業加碼投資、增加融資需求。

不少人對於中國企業債務問題仍然有疑慮,擔心信用風險,或者認爲債務問題仍會壓抑銀行股的估值,那麼選擇投資標的時,則可以挑選零售消費金融佔比較高的銀行,因爲實體消費通常會率先復甦,壞帳問題較少,資產品質多半優於企金,像最近大漲創新高的銀行股如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都是在反映這樣的題材

銀行一向被視爲週期景氣循環股,總體經濟是影響估值的核心因素,只要經濟改善、貨幣政策不過度緊縮,銀行都會有超額收益。金融股投資價值時間軸原本就較長,當其他產業的估值已經達到高位的時候,金融股的投資價值就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