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趙政岷》超前部署新經濟

疫後世界遠距工作盛行,無論文字視訊聯繫,皆須具備數位肢體語言溝通能力。 (攝影者郭涵羚)

隨着新冠肺炎疫苗發展,後疫時代世界新秩序將會如何?我們會有「疫苗護照」可以入出境嗎?我們的產業、貿易、商業服務與工作會變成怎麼?當我們在防疫上超前部屬,是否我們對接着迎面而來的改變,也能提早有所因應

經濟部商業司、財團法人商業發展研究院新近出版了《2020-2021商業服務業年鑑:低接觸經濟下的商業服務業發展》一書,其中中華經研院陳信宏所長寫了一篇「無接觸是經濟與服務創新之前瞻」,文中提到在新冠疫情大流行後,無接觸式經濟已成爲廣受矚目的新名詞。如遠距維修服務、遠距診斷醫療、線上訂貨點餐、微物流外送、線上教學、在家工作、宅經濟等,都將衝擊各行業的轉型,造就無接觸式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疫情大流行後,南韓政府快速召集各方專家,探討因應後疫情時代的技術應用展望,提出8大領域25項重大的技術創新項目。包括:加速發展非接觸式經濟、研發生物技術市場的新機會、基於經濟安全思維研究全球供應鏈重組、加速推動產業智慧化、改善社會危機的緊急迴應能力。領域包括了:醫療、教育、交通運輸、物流、製造、環境、文化及資訊安全等,南韓的專家學者並依照領域推論改變的方向和可能的重大創新解決方案。在數位製造議題上,他們甚至討論了數位分身的遠距管理應用、員工認知及身體耐力的增強技術、製造現場協作機器人技術等,完全是新世界的生產思維。

相對而言,日本在疫情數位應用的迴應相對較慢,但也已研提後疫情時代的IT新戰略,並以發展「數位強韌性社會」爲新目標,改革工作學習及生活型態,加強基礎設施及數位治理,並建構彈性應對疫情或其他災害的數位社會。美國則用向來擅長的軟體/服務思維爲基礎,正加強構建O2O(線上線下)服務。根據《天下雜誌》的報導,疫情之際,工程師無法出差,半導體業者該怎麼維修機臺?怎麼安裝新設備?ASML荷、美、臺三國總動員,完成史無前例、如科幻電影般的任務:混合實境遠距裝機。也啓動遠距供應鏈服務。這一切說明了,新的商業模式消費型態正重新改寫未來。

使用創新手法銷售產品或提供服務、導入更多的自動化生產流程、提供消費者自助服務、遠距服務、遠距工作等,都將成爲新經濟的主流。疫情是意外,事前難以預料,但並非事後不可預期。更重要的是,此次疫情影響深遠,造就新經濟、新社會、新消費、新工作的新常態。我們需要結合科技、制度等再次超前部署,而不是一味自我感覺良好。

作者臺北書展基金會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