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敬悼經濟學佈道家施建生教授

施建生。(攝於2008年07月)

8月14日下午被電告得知施建生老師已於7月18日過世的消息,頓感悵然。儘管高壽103歲的施老師近些年時常感嘆朋友凋零、心中孤寂,每天都活得很累,加上近兩年行動不便,無法行走需人侍候,離世或是一種解脫,還是難免覺得惋惜。

1917年在中國浙江省縉雲縣出生的施老師,高中之前求學不順遂,卻先後考上東吳大學、北京大學和南京的中央大學,由於當時北方情勢不穩,隨時都有可能和日本開戰,聽父親的話到中央大學就讀,最先念社會系再轉讀經濟系,1939年畢業。爾後通過自費留學考試,申請到美國哈佛大學研究所,1946年拿到碩士學位。爲了早日報效國家,施老師放棄攻讀博士,以一年時間走訪美國多所知名大學,到芝加哥大學旁聽半年,並遊學西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史丹佛大學。

當時的主流經濟學已由凱因斯倡導的新理論取代,主張政府應以經濟政策干預,將之引入美國的就是哈佛大學,因爲靠海而被稱爲「鹽水學派」。另一學派鮮明反對政府幹預,以芝加哥大學爲重鎮,因在湖邊而被稱爲「淡水學派」。施老師因緣際會,先在哈佛大學薰陶兩年,再到芝大修習半年,同時接觸到兩大學派的思想和主要代表人物,對後來傳佈經濟思想助益甚大。

留美三年後,施老師回到上海,當時國共內戰已開打,繼而國民政府在1949年播遷臺灣,隔年施老師也渡海來臺,先在省立行政專校(臺北大學前身)任教,1952年獲聘爲臺大經濟系專任教授,教大一的經濟學和大四的經濟政策兩門課。1959年8月到1967年7月還擔任過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和臺大法學院院長,在臺大任教期間,施老師重返美國教書和做研究,前前後後約七年之久,當過密西根州立大學等校客座教授。就在威斯康辛大學勤考斯分校執教兩年之後,由於校方堅留,施老師遵守臺大校外兼職不得超過兩年的規定,乃在1979年自臺大提前退休並接任名譽教授。1984年自美返臺,應文化大學聘爲教授併兼任過經濟系主任、經濟所所長和法學院院長,1992年75歲退休,隔年應中華經濟研究院聘爲研究顧問。從此在專屬研究室中,悠遊書海、自在爲文、著書立說,至2016年才停筆。值得一提的是,施老師熟悉各家學說,深諳經濟政策,但他只忠實地傳佈,對政府政策從不批判評論。

施老師一生致力教學、研究、傳佈經濟觀念,60多年如一日,傳佈方式分爲教書和爲文寫書兩種。大學教書40多年,主要教「經濟學」和「經濟政策」兩門必修課,前一門課爲經濟系學生打基礎,後一門爲經濟系把關,經濟系學生第一年打下堅實基礎,四年苦學,通過經濟政策最後一關,才能畢業,也就是說施老師擔負經濟觀念的啓蒙,灌輸和鑑定的重責大任。40多年中,施老師教過的學生衆多,這些學生又不乏擔任教職,一代接一代,將施老師傳授的觀念再予以傳佈,乘數效果之高難以計量。

施老師在1955年出版的《經濟學原理》,到2001年已經12版,研讀者並不限於修課學生,在華人世界炙手可熱,在1960到1980年代中文教科書極少年代,其熱銷情景可想而知。除了教課和教科書寫作外,施老師也勤於爲文介紹經濟學的演進,他的《現代經濟思潮》描述漫長的經濟思想史,是在50年間分兩階段完成的。第一階段在1955年寫成《當代經濟思潮》,介紹20世紀以來經濟思想的演變,並以四位經濟學家主軸,經過41年之後(1996年),再加入八位偉大人物重寫該書,並將「當代」改爲「現代」,將時間延長至20世紀末,寫作的艱難不難想見。到2000年再增加二位名家,以增訂版刊出。

退休之後,施老師全心投入閱讀與寫作,覺得有必要詳細介紹典範經濟學家,供後人效仿。他分別在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3年和2016年,將熊彼德、凱因斯、海耶克、弗利曼、李嘉圖、亞當.史密斯薩繆爾遜、約翰.密爾,以及馬夏爾九位大師分別立傳,以「偉大經濟學家」系列叢書出版,每本書體例一致,先是生平介紹,再分章評述個人的學術貢獻。這種艱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恐怕後無來者願意且能做了!

施建生老師終其一生,夜以繼日利用教課、寫教科書、寫文章,以及爲偉大經濟學家立傳等方式,傳佈經濟觀念和思想,對於主流、傳統、現代經濟學派和具影響力學者一視同仁,只以流暢筆調真實完整傳達各家學說精義,幾乎不作論評,也不選邊站,充其量只作針鋒相對流派思想的比較。

我們知道,經濟思想和觀念對政治人物和政客的影響無比深廣,其威力非常強大,凱因斯在其《一般理論》結語中說得很明確。這也凸顯出經濟觀念傳佈者的重要及責任重大和艱難,不由得對經濟觀念傳佈者施建生教授肅然起敬,也更懷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