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吹號角 數位資產大隊開步走

全家兌換券認購比特幣的活動,已推到第四輪,認購成長幅度約六倍。圖/截自網路

比特幣擁有者的持有年限

比特幣的演進史

編者按 2020年新冠疫情四處蔓延,全世界共同經歷一場非常規科學的浩劫,經濟衰敗、醫療消費、金融支付通通亂了,多年來人們航向數位怒海,現在看來都還只是練習生。2009年誕生於世間的「虛擬」比特幣,雖已被礦工們帶到實體世界多年,2020年下半年才經由國際傳統金融業介入而大展身手、價格激漲,技術本位的臺灣新創公司帶着小資族一起出航。這是金融科技普惠的小勝利,也是區塊鏈技術落地應用的新場景。

比特幣的問世是個謎,像是石頭蹦出來的野小孩,註定血統不純正。十多年來的現在,像極了老成的青少年,後面跟着成羣裝熟的虛擬貨幣朋友們,街坊鄰居老帶着有色眼鏡嘮叨他們的言行舉止,甚至假傳輿情認爲他們終會進攻白色巨塔,搶下國家貨幣的寶座。

世間蹦出野孩子

與金融圈 或對峙、或信任

2020年10月G20發佈報告宣佈將與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及國際清算銀行(BIS)共同制定各國發行主權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官方準則與規範,督促各國主權數位貨幣的正式使用,目的之一是反擊臉書幣Libra之類的企業發行數位貨幣。這羣國際金融規範的制定者,不愛聽到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核心理念,更討厭這羣野孩子們的無理倡議:實現並維持一個安全、對抗審查的金融支付/儲蓄系統,不屬於單一國家或任何權威機構發行及擔保的交易工具

「傳統商業銀行40年前就沒有創新」,Dinngo創辦人執行長朱軒廷曾於2012年入大學時靠挖礦賣幣賺到創業基金,接着多年都繞着這個讓創業相當辛苦的「僵化、低效率,又高成本」的金融體系轉,直到2017年開始採用「去中心化」金流體系,好感和信任度立即破錶,他再也沒有想要回頭重拾老舊的服務

第二大虛擬貨幣以太幣(Ether)創始人布特林(Vitalik Buterin)開創區塊鏈以太坊,把支付、遊戲點數等數位服務都建立公開平臺之上,企業版以太坊區塊鏈聯盟(EEA)具備智能合約功能的公共區塊鏈平臺,可提供多中心化的虛擬機器來支持金融與非金融領域的應用。布特林說,「相信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概念的人,創造了一種文化」,這個文化要徹底反抗邪惡的現有權勢,並用技術建立起全新制度。

或敵視、或懷疑、或信任,十多年來在小比例的加密學信奉圈、和大佔比的傳統金融界之間,此起彼落地緊緊相隨,時而陰沉的低調回蕩,時而價格大漲的歡樂音符,偶而來一小段央行和幣圈緊張對峙的快板。這場詭譎的交響樂演奏,連指揮家暫時也想不出如何終局

它...不是真的貨幣

史上聲量最大的另類資產

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話題,在3月的臺灣突然燒了起來。專欄作家乾隆來出了個簡單明瞭的描述:中央銀行發行的數位貨幣,最終會成爲日常,只是,不會是這兩年的事情。支付寶、PAYPAL、臺灣Line Pay等民間電子支付會快速成長,零售產業的電子支付成長態勢現在正旺。

至於比特幣等區塊鏈的虛擬/數位通貨(資產),只是替代資產、另類資產(Alternative Assets),投資投機等炒作可以,不可能成爲主流支付工具。

比特幣等加密貨幣不是真的錢幣,央行和金管會在2013年的聯合新聞稿中稱之爲「虛擬通貨」(virtual currency),是高度投機的虛擬商品。對市場來說,還是「另類資產」的定位比較明白。全球資產管理大亨PIMCO說,任何不屬於傳統做多策略的投資工具(如股票與債券),皆可稱爲另類資產,其特色之一是與傳統資產的相關係數通常較低,主要用來分散投資組合、並提供有別於傳統投資的報酬。

大型機構法人藉此配置流動性較低的避險基金、私募股權、另類信貸及不動產投資等。對個別投資人而言,另類投資標的除上述之外,包含古董車、稀有紅酒和藝術珍品。現在則再加上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家族

在金融保護投資人特別嚴謹的臺灣,另類資產是一類不被祝福的金融商品,像避險基金還在禁賣名單上,監理單位對於新款種類放行能不快、就不快,大型機構法人、資產在臺幣3千萬以上的專業投資人,要通過內部投資審查委員會、簽署厚厚投資合約/風險說明書之後,纔有機會放錢進去。這波比特幣投資潮如此百花齊放,打開了另類資產在臺灣金融史上聲量最大的新記錄。幣圈業者說,十分感謝央行、金管會早早就定位它是虛擬商品、數位資產,還會在比特幣價格波動極大時出面示警,向民衆呼籲它的投資高風險。

一場疫情給了機會

美不再嚴禁 放寬法規限制

2021年3月的比特幣價格多在5萬美元上下,相較2020年3月多在5千美元上下,整整十倍的價格。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說,他沒有辦法接受,「沒有EPS可算,我買不下去」,除非有一天比特幣被國際清算銀行(BIS)認定是法定儲備貨幣之一。

同樣受過傳統經濟學訓練的瑞銀財富管理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唐納文(Paul Donovan)也反對比特幣的身價,「沒有價格穩定力,更沒有價值儲備」。

儘管如此,資金氾濫的疫後金融市場有機可趁,主力進場拉擡還給了新故事,全球金融市場領軍的美國,從證券交易委員會一步步批准、放寬數位資產相關限制,USDT美元穩定幣家族Tether幣和紐約檢察長辦公室(NYAG)神奇般的和解落幕,富達投信、高盛、摩根大通等傳統金融機構立即發生羊羣效應,推出私募型的數位資產衍生性商品,得以留住欣羨加密貨幣高投報率的有錢客戶羣,市場瞬間熱鬧起來,讓臺灣的投信業心也很癢,私底下互相探聽在臺灣市場推出比特幣私募基金的最適時機。

在監管法規允許下,數位資產及其商品發行機構肯定是下一波加密貨幣圈的造市者,也是潛在最有機會賺大錢的業者。18世紀的法國,在王室暗許下,放行貴族到街坊開餐廳養活自己,平民百姓因此能嚐到宮廷菜,法式精緻美食也推向世界。

金融科技接地氣

超商集點換比特幣 民衆搶進

位於臺北101大樓的數位資產平臺Bincentive,是有品牌的正規新創公司,Bincentive創辦人暨執行長卓昭明說,團隊的核心技術是設計出「一般傳統投資人都買的安心」的比特幣衍生商品,投資風險控制在保守範圍,投報率仍有8~10%的固定收益等級,「難得臺灣有機會在相近時間,買的到美國等級的投資商品」,客戶買單、公司也有高獲利。

價格活潑的比特幣,顯然已經得到部分臺灣民衆的信任,BitoPro幣託交易所和全家便利商店免費換點數的活動,近日推出第四輪,從一開始500份/次,這次推出四倍的2千份/次,還被民衆搶認,拿到兌換券認購比特幣的成長幅度約六倍,業者對此驚呼「很恐怖」。(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