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管理巨頭競相卡位比特幣ETF

如今比特幣現貨ETF的發行商,竟然是貝萊德、富達、景順、富蘭克林等資產管理巨頭。(圖/財訊提供)

幾年前討論比特幣期貨ETF,都還是區塊鏈新創公司主導,但如今比特幣現貨ETF的發行商,竟然是貝萊德、富達、景順、富蘭克林等資產管理巨頭,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終於等到這一天!」1月10日,美國證監會(SEC)通過11檔比特幣現貨ETF,以比特幣作爲家族基金重要的價值儲存戰略的研山資本負責人劉禧,興奮地和家人一起開香檳慶祝。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還不到30歲的劉禧,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觸比特幣,畢業後在紐約的家族辦公室和加密貨幣對衝基金工作後,相信「總量有限」、「軌跡透明」、「點對點直接交易」的比特幣,具有「數位黃金」的價值,應作爲資產配置的重要一環。因此,從2020年、比特幣約在6、7千美元價位,他就利用家族資金持續買入進行資產轉型。

掛牌首日強吸金 次日修正

即使經歷了2021年的大牛市與2022年大熊市洗刷,仍長抱至今,而且只看好比特幣,沒有因ICO(首次代幣發行)、「迷因幣」或NFT(非同值化代幣)熱潮所動搖,至今資產已經翻了好幾番。

據倫敦證交所數據,11日掛牌首日,這11檔ETF即吸金46億美元,但隔日就修正了10%以上,比特幣也跌了一波;反而是ETH、ARB等以太坊相關幣種漲幅較大,主要因爲市場期待以太坊ETF也能帶來一波補漲行情。

但劉禧認爲,過去1年加密貨幣圈與政府監管單位的數度交手,包括灰度打贏美國證監會、資產管理龍頭貝萊德躋身首批申請比特幣ETF之列,將對資產管理造成重大變革。

《財訊》雙週刊指出,比特幣透過ETF上市掛牌,就像公司上市,能解決反洗錢、託管和流動性等問題,從而促使數十億美元的零售和機構投資資金流入比特幣。再加上,今年4月比特幣即將減半,在籌碼有確切支撐之下,比特幣未來波動仍可能劇烈,但長期潛力十足。

然而,臺灣主管機關和投資人對加密貨幣仍相當警戒,金管會更直言:臺灣境內無法發行。不僅因爲FTX惡意破產餘波盪漾,臺灣本土加密貨幣交易所也還在爆雷,1月4日ACE王牌交易所遭檢調搜索逮捕,多數人仍認爲,數位資產更像是投機,而不是投資。

但不可否認的是,年輕、重度數位使用者已愈來愈能接受比特幣,現貨ETF又比先前已掛牌的比特幣期貨ETF更穩健,更貼近現貨價格。

由於這11檔ETF已在美國交易所掛牌了,如果不想透過海外可疑管道投資,只要有在臺灣的證券商開復委託帳戶的投資人,就能用復委託下單。…(本文出自《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