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永續發展走在 新冠疫情世界的最前端

沒有人能夠預測到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也沒有人能夠預測伴隨而來的醫療危機。無論是否爲「永續型」投資者,傳染病風險從來都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這場或可被稱之當代最大挑戰新冠肺炎大流行,也加速了投資界朝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過去十年,永續發展和綠色基金已充分展示了它們創造價值能力投資者的行爲證明了這一點—在2020年第一季,歐洲的永續投資基金流入了300億歐元大家只是認爲眼光放遠,會更有助於全面性風險管理

這場危機加強了對責任金融(又稱綠色金融/永續金融)的需求,主要源自四大原因:對公司社會角色願景、對長期風險的關注、創造價值的能力,以及符合當前的政治目的

然而,永續發展能否成功嵌入投資者、企業和投資生態體系的日常思維中,還要取決於金融界能否抓住時機,而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金融界與政府的攜手合作。政府需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服務也需要建立健全標準,以防範「漂綠」(指企業宣示自身對環保付出但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將援助補貼與真正的ESG承諾結合起來,利用民間投資來促進永續經濟發展。

回顧2008年,正是金融部門引發了危機。因其不透明、晦澀複雜且與實體經濟缺乏聯繫而廣受指責。金融業當時被逼到牆角,被指控犯下一切錯誤;只是金融業在十年前很難徹底改造自己。但今天,已看不到任何藉口。目前的情勢賦予了金融界一項使命、一個「目的」、以及一個目前尚難企及的公衆利益目標。

然而,金融業的轉型不會自行發生。一年前,由美國大企業組成的保守派遊說團體「商業圓桌會議」召集250位執行長,宣佈放棄股東利益至上的主張,但卻沒有采取任何具體措施來打破這個半世紀以來的信條,在此信條之下,公司負責人必須將股東股票價值最大化視爲唯一依歸。

而這正是當前希望之所在。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部門,從未如此強調過投資永續和包容性經濟的必要性。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潔淨運輸、全民醫療、循環經濟、無農藥農業—永續金融的投資理念都得到了各方響應。各國政府還須通過金融部門向經濟注入大量資金,而金融業這次沒有被當作「敵人」。相反地,由於與經濟息息相關,金融界的利益與當局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

現在有更多聲音呼籲爲緊急公共援助和大規模振興計劃設定條件,以應未來經濟及社會狀況所需。如果希望我們的經濟轉型,並將其導引至低碳和包容性的道路,那麼政府的振興計劃和民間部門的貸款能力,必須採用一套共同的標準。換句話說,現在是要求金融機構也實現轉型、爲具有積極社會影響力的項目(比如更具彈性醫療系統)提供資金援手的時候了。

這種轉型必須是自上而下的—例如,歐洲需超越已建立的分類系統,建立一個歐洲環境和社會評級機構,確保「綠色資產」有共同語言。這對於構建市場和確認歐洲對金融規範主權均屬迫在眉睫。

推動永續發展還必須是自下而上的。大家愈來愈意識到永續行爲的好處,有機食品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對於爲何大家在儲蓄上不能做到這一點,雖有人提出了許多心理面的原因,但簡單的解釋就是中介機構(對個人儲戶)限制了透明度和接觸管道。要改善這種狀況,首先要在國家和歐洲層面建立並實施統一的、透明的標籤,以識別綠色金融產品;其次就是通過立法規範,讓一般家庭也能觸及綠色金融產品。

現在不是半途而廢的時候。後疫情時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永續金融,而應用這些原則行動的時機已然成熟,永續金融的支持者在過去十年已充分證明了這些原則和行動的相關性和可行性。要讓機會付諸行動,還需要金融部門拿出政治決心和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