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劍 鑄就東方不朽傳奇

龍泉劍不但是「中華第一劍」,更成了寶劍代名詞。圖/記者李鋅

62歲的陳阿金(左)打着赤膊陳棟傳統方式鑄劍。圖/記者李鋅銅

龍泉寶劍始創於春秋戰國時期,以堅韌鋒利、剛柔並寓、寒光逼人、紋飾巧致四大特色著稱。在走過2600多年歲月後,如今的龍泉劍不但早已是「中華第一劍」,更成了寶劍的代名詞。

龍泉劍指的是浙江龍泉地區,依漢族傳統工藝鑄造出的寶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大劍師所鑄。歐冶子爲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因名「七星」。劍成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取名「龍淵」,故名此劍爲「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唐朝因避高祖李淵諱,將「淵」改「泉」,爲「七星龍泉」劍,簡稱龍泉劍。

在「陳阿金劍鋪」內,62歲的陳阿金,打着赤膊,右手一來一回控制着進入鑄爐氣門眼睛盯着火焰變幻,不時用左手添加黃泥炭。幾分鐘後,向站在一旁傳人陳棟使了個眼色,陳棟默契地拿起12磅的大鐵槌,陳阿金用鐵鉗夾出燒得紅通通的劍身,自己也單手拿起8磅重的鐵槌,叮噹叮噹輪流往紅通通的鋼鐵身上敲打,沿續着千百年來的古法鑄劍。

「一把龍泉寶劍從原料成品,要經過鍛、鏟、銼、刻、溜銅、淬火、回火等28道主要工序,現在已經很少人用如此傳統工法鑄劍了。」陳阿金不但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更是第一批浙江省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他說,1塊約15公斤的鋼鐵,在鑄造過程中要經過多次敲擊再對摺,劍身才會堅韌,砍擊後不彎折不缺口,完成後的劍重量剩不到3公斤。

龍泉寶劍依不同性能分爲三種基本類型。硬劍(以剛利著稱)、軟劍(以柔韌著稱)和傳統武術劍。還有云花劍手杖劍、魚腸劍鴛鴦劍等近30個種類。劍的價格從100多元(人民幣,下同)到100多萬元都有。如今在龍泉,劍的魅力,不僅未隨時光流逝而消退,反因歷史、自然、科技人文的完美結合而日益深厚,鑄就東方民族的不朽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