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紅石峽 榆林的掌上明珠

石峽不僅有優美的邊塞風光,更因有大型摩崖(將文字直接書刻山崖石壁上)石刻羣而聞名遐邇,被譽爲「塞上碑林」。紅石峽是集自然與人文於一體的名勝地,是陜西榆林八景之一。

榆林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萬里長城從它的北部穿過,號稱長城第一臺的鎮北臺就在榆林。出榆林古城沿榆溪河北行5公里,便到了東西兩岸紅巖對峙、長城穿峽而過、榆溪河流淌其間的紅石峽。其北連紅石峽水庫,西接沙地植物園東依易馬城,南爲榆溪河川。榆溪河自北而南穿峽而過,峽間柳樹成蔭,坡上還有檸條沙蒿、雜草等植被;峽南緊靠北嶽廟村,居住村民約80戶500餘人,當地人以種植玉米、土豆等農作物爲主。

江南仙境 長城第一景

《榆林府志》記載紅石峽,「山皆紅石,環列若屏障,落日照之如霞起」、「山之兩崖,飛湍電轉紅影外浮」、「峽中榆柳蔭映,鳧鷺唼呷」。所以遊人說,紅石峽風景優美,像是江南,又似仙境,被稱爲萬里長城第一勝景

不僅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對此地的地形、風景讚歎不已,就連國際電影的場景也挑在這裡拍攝。香港導演王家衛前衛唯美風格拍攝的《東邪西毒》,當年在國際影壇上獲得最佳攝影獎;而幫助王家衛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於影片取景地點──陝西榆林紅石峽奇特的沙漠風光,藉由影片的熱力放送,讓世界得以看到紅石峽的美。

紅石峽最爲人稱道的是,這裡有衆多石窟以及摩崖石刻羣。紅石峽石窟的開鑿,巧妙地結合地勢,有的窟窟相通、有的穿窟而下,天門、地門直通峽頂以及榆溪河,整體呈現出幽靜、神秘之感。窟內藻井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題材豐富、雕刻精美,散發遊牧民族特殊的審美觀

而紅石峽的摩崖刻,更是遠負盛名,堪稱「天然碑林」,題刻大者高達丈餘,小者徑不及寸,諸家書法並存,真、草、隸、篆俱全,更有蒙文題刻,堪稱一絕。

摩崖石刻 書法藝術寶庫

綜觀紅石峽題刻,或蒼勁有力、或清秀絹麗,內容或爲抒發愛國情感、或爲讚譽秀美山川,各式各樣的題材成爲長城腳下的書法藝術寶庫,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992年,陝西省將其列爲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被列爲大陸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紅石峽的起源,據《榆林府志》記載,宋朝時,榆林這一帶歸西夏國管。當時紅山有股泉水自穴中涌出南流西夏國李繼遷看中這塊風水寶地,派人障水別流、鑿石爲穴、埋葬祖先,因此,在紅石峽水庫的普濟橋東側立碑一座,「西夏王李繼遷葬乃祖彝昌於此」,但現碑已毀。

紅石峽起源另有一說。1472年,餘子俊任延綏巡撫都御使,準備修長城。當時,紅山北邊,清水河的中央有個大海子村,村裡住着一夥搶奪蒙漢人民牛羊、糧食、衣物的水賊。爲消滅這夥強盜,餘子俊便派人在此鑿石爲渠,引海水從榆林城西南流入無定河,水退後,餘子俊派大軍消滅了這夥強盜。當時,把鑿開的石峽叫紅石峽,引入的渠水叫榆溪河,兩岸鑿修的渠道叫廣澤渠

文轉B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