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革命哲學家章太炎

蔣介石躍馬誓師北伐。(本報系資料照片)

黎元洪(前排右四)任大總統。 (摘自網路

北洋總理段祺瑞。(摘自網路)

革命哲人

公開採納他人的指摘,刪改自己的文章,這在章太炎文字生涯中還是不多見的。

1927年,唐繼堯也病逝了,章太炎也寫了一副輓聯:「協似周絳侯,才似李西平,僭制已除,獨秉義心尊奧主燕昭晚求仙,齊桓晚好內,雄圖雖蹶,終於民國是完人。」

上聯「周絳侯」,漢周勃從劉邦起義,以軍功爲將軍,封絳侯。「李西平」,即李晟,唐朝名將,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德宗時涇原兵變,朱泚在長安稱帝,李回師收復長安,封西平郡王。「僭制」,即僭僞,指袁世凱復闢帝制。僭,越分。「奧主」,比喻國君,原指深居內室的主人。下聯「燕昭」,即燕昭王,戰國時燕國國君,名姬職。「齊桓」,即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名姜小白。「好內」,指貪女色。

北伐勝利全國統一

1928年2月3日至7日,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在南京召開,會議通過了改組國民政府等議案。規定國民政府受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指導和監督,掌理全國政務,政府委員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選舉,政府部門設有內政、外交、財政、交通、司法、農礦、工商等部以及軍事委員會、最高法院、監察院、大學院等。會議推舉譚元闓爲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爲軍事委員會主席兼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北伐勝利。隨後,蔣介石宣佈以青天白日旗代替原來的五色旗爲中華民國國旗。6月15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告完成統一大業。

章太炎對蔣介石改換國旗,以及所謂的「以黨治國」的行爲和政策異常憤慨,在給友人的信中,他說:「今之拔去五色旗,宣言以黨治國者,皆背叛民國之賊也!除五色國旗下之中華民國,更無可與。」「袁氏帝制,不過叛國,而暴斂害民邪說亂俗,則尚袁氏所未有也。一奪一與,情所不安,寧作民國遺老耳。」明確表示自己寧做一箇中華民國的遺民

1928年6月3日,黎元洪病逝於天津,章太炎聞訊,頓感「地坼崩,哀感何極!」即去電致吊,並在上海爲黎元洪設奠。隨後,章太炎爲黎元洪的逝去,寫了一副輓聯:「繼大明太祖而興,玉步未更,佞寇豈能幹正統;與五色國旗俱盡,鼎湖一去,譙周從此是元勳。」

上聯借明太祖朱元璋,指黎繼袁後,與國務總理段祺瑞發生「府院之爭」,被段利用張勳將他驅走事。下聯「五色國旗」,中華民國國旗之一,旗面爲紅、黃、藍、白、黑五色,表示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1912年1月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全國懸掛五色國旗,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改懸青天白日旗。

「鼎湖」,舊謂黃帝死亡,此指黎元洪。譙周是三國時蜀漢大臣。炎興元年(263)因勸蜀主劉禪降魏,被魏封爲陽城亭侯。關於此聯,章太炎在致友人的信中說:「挽黎公辭頗質直。如是亦可,不煩修飾。若自愚見窺之,則黎公爲中華民國之總統,弟爲中華民國之總理,立言當從其大,不應只以知己感恩之義言也。愚挽黎公一聯,弟當觀之,於意云何?」此聯下署「中華民國遺民章炳麟哀輓」,表示他心目中的「中華民國」至此已經死亡,他絕不承認蔣介石的統治繼續代表「中華民國」。

在黎元洪死去5年後的1933年,章太炎又爲其作了一篇碑銘《大總統黎公碑》。碑文備述黎一生經歷,多爲阿諛之辭,尤其是對黎在武昌起義中的表現,更是不顧事實,極盡美化之能事。

碑文刊出後,當年親自參加領導武昌起義,並用槍逼迫黎元洪答應任都督和在軍政府佈告上簽字的李西屏,兩次致信章太炎,責其碑文之謬。章雖覆信申辯,聲稱「並無一句臆造」,但後來也不得不將碑文作了小的修改與刪略。公開採納他人的指摘,刪改自己的文章,這在章太炎的文字生涯中還是不多見的。

1929年1月19日,梁啓超病逝,章太炎寫了《挽梁任公聯》:「進退上下,式躍在淵,以師長責言匡復深心姑屈己

恢詭譎怪,道通爲一,逮梟雄僭制,共和再造賴斯人。」上聯「式躍在淵」,即魚躍於淵。式,發語詞。語出《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此句是說梁啓超在政治舞臺上,或進或退,或上或下,像魚在水裡跳躍那樣隨便。「以師長」,指康、樑恩怨事。

餘生淡漠從事寫作

1916年康、樑在張勳復辟事件中發生矛盾(康擁護張,樑反對張)以後,康有爲於1917年8月致書梁啓超,對樑民國以來的政治表現大加抨擊,梁啓超念師教之恩,以「屈己」的態度一言未發;1923年5月還連發三書邀康到北京西山共賞「翠微山色」。

梁啓超在天津與蔡鍔共謀舉義時,曾相約說:「今茲之役若敗,則吾儕死之,絕不亡命;幸而勝,則吾儕退隱,絕不立朝。」此雖爲書生議論,但就是這個議論把帝制搞掉了。從這點看,章太炎爲他所做的輓聯還是比較符合實際的。從章太炎發誓寧做中華民國的遺民,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章太炎很少參加社會活動,他把大部分時間都消磨在書齋裡,從事寫作,並將以前所寫的一些詩文整理成冊。(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