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見證(銘記抗戰歷史 弘揚民族精神)

雪峰山脈以西、武陵山系南麓、雲貴高原東部餘脈的延伸地帶,湖南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坐落其間。

縣城東郊赫赫有名的芷江機場所在地。1945年8月21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這裡舉行,侵華日軍代表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蓋章

“當時侵略者曾叫囂着要夷平芷江機場,後來踏上這片土地,卻是來向中國軍民投降。”芷江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紀念館長吳建宏告訴記者。吳建宏挖掘整理芷江受降的歷史已有33年。

1938年至1942年,來自芷江、會同、長沙等14個縣的5萬多名民工,在缺少機械設備情況下,用肩挑背扛的方式,拓展出一個擁有1600米長、50米寬跑道的軍用機場。滾壓跑道用的石碾,重近40噸,全部靠人工用繩索拖動。

1945年4月,侵華日軍進攻湘西。利用山形水勢,抗日軍民頑強地與敵人戰鬥,中外聯合空軍部隊也從芷江機場起飛,不斷提供火力支援。

歷經55天,這場“芷江保衛戰”終以日軍被擊斃3萬餘人、部隊徹底潰敗告終。

1945年8月15日,在各條戰線全面潰敗的情況下,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

“高興呀!我們把收音機擡到縣城大街上,聲音調到最大,一遍遍播放日本天皇宣告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回憶起當年的情景,1944年進入芷江機場收發無線電報抗戰老兵劉道民依然激動不已。後來得知日軍代表要到芷江簽字投降,老百姓在芷江大橋上,搭建起“正義大道牌樓

1945年8月21日上午,日軍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乘坐的日軍降機在看視下降落。下午3點,今井武夫等人被押解到受降會場

受降儀式簡短而嚴肅。日軍投降代表全程緊張不安,被在場中外記者用相機記錄下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紀念館出來,通向受降堂的路上,一個小男孩揚着頭問身邊的老人:“爺爺,這裡以前是做什麼的呀?”

老人抹了抹眼睛:“這是歷史的見證,是我們歷經無數磨難贏得勝利後,敵人投降的地方。”

75年過去,烽火硝煙散盡,但勝利的榮光依然屬於每一箇中國人。

不遠處,飛機引擎轟鳴。戰後劃作軍事備用機場的芷江機場,從2002年開始,逐步放開民用。2005年,全新改造的芷江機場第一條民用航線通航。“2019年,包括北京、上海、昆明等在內的15座城市,依託9條空中航線與芷江連接起來,機場旅客吞吐量一舉突破60萬。”湖南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芷江機場分公司企劃財務部負責人唐淵告訴記者。

紀念館所在的七裡橋村,18戶69名建檔立卡貧困村民在村兩委帶領下成立合作社,依託橘子葡萄等特色水果種植,已經先後脫貧。

近年來,芷江縣保護性地修繕了受降紀念坊、抗戰勝利受降典禮會場舊址建築物,新建了抗戰勝利主題雕塑,完成了受降紀念館舊館改造及陳列布展、湖南抗日戰爭紀念館布展、和平園基礎設施建設,圍繞抗戰文化和和平文化,芷江紅色文旅產業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