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週刊/羅智先:統一後年大陸達四十廠

圖、文/理財週刊

營收倍增 統一大陸佈局進入收割期,上半年營收年增二一%,總經理羅智先更規劃後年將達四十個生產基地法人估屆時年營收將倍增。 文.劉怡妤 攝影.鄭暐琪 一向被視爲統一(1216)總經理羅智先鞏固接棒標的大陸事業,上半年再度繳出亮麗成績單,營收爲一○六.四八億人民幣,年增二一%,稅後純益達五.○四億人民幣,年增率高達八五.九%。 他表示再接再厲,規劃二○一四年大陸生產基地,將由目前二十四個大舉擴增至四十個,並採高僧修行法則,「不浮躁、要紮實」策略耕耘大陸市場,永續取得企業排名。法人估屆時隨着生產基地的擴增,營收將有倍數成長表現。 統一中控投資價值扶搖直上 統一兩岸佈局均創佳績,讓外界對於統一總經理羅智先所率領的經營團隊發展更加期待,尤其大陸將採「T字型」發展策略,從大都會區朝二級城市進軍,架構點線面綿密網絡,而統一大陸事業(中控)配合政策方向,大舉設立設立生產基地拓展市佔,上半年因此交出好成績。 羅智先自二○○七年擔任總經理一職實際掌理統一,上任後成功推動統一中控在香港掛牌,這一役讓羅智先在統一集團地位更加穩固,尤其統一合併營收每年呈現穩健擴大,主要是多項產品均受惠大陸龐大消費者喜愛。 統一持有統一企業達七三.五%,隨着旗下金雞母每年穩定孵出小金雞,法人機構認爲統一企業將是集團中最具投資價值標的,更勝市場先前追捧的統一超(2912)。 統一今(二○一二)年上半年合併財報也繳出亮麗成績單,營收達二○八四.○八億元,稅後純益爲六十二.三二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一一.三一%與三三.一%,上半年EPS爲一.二八元。 統一兩年內再增十六廠 雖然海內外獲利均大幅成長,羅智先倒是平常心看待,不以短期高速成長而沾沾自喜,強調統一企業宗旨「不浮躁、要紮實」爲集團核心價值,營運策略也是由此應運而生。以下爲專訪羅智先概要: 《理財週刊》問(以下簡稱問):統一上半年財報表現亮眼,總經理認爲成長關鍵爲何? 羅智先答(以下簡稱答):我覺得上半年成長主要是因爲去年受塑化劑衝擊影響,造成基期低,所以成長幅度比較大(笑),但是統一一直以來都是很穩定的在成長,所以這樣的成長幅度應該還好,後面還可以慢慢表現。 尤其大陸是個非常龐大的市場,我們在華東市場滲透率已經相當不錯,但大陸還有其他廣大的市場等着我們去開發,「做十輩子也做不完!」所以統一不急着快速打開大陸市場,秉持着「不浮躁、要紮實」的企業宗旨,先在一級城市設點培育人才,才能向外輻射拓展。 所以去年是統一在大陸耕耘的重要轉折點,我覺得不論是點位佈局、人才培育,或是商品開發,都有很好的發展和突破,因此目標未來兩年內,除西藏和青海外,將在每個省份都設立一個生產基地,目前共有二十四家工廠運作,預計二○一四年將擴增到四十個生產基地。 問:相較於臺灣採集中化管理,統一大陸偏重分散管理,爲何有此差異性? 答:主要因爲冷藏環境的不同,大陸幅員遼廣增加食品保鮮的困難度,加上冷鏈環境條件不允許,只有都會區才能達到冷鏈環境,既然統一供應鏈無法拉長,就要到各省份設立生產基地,就近供應。 另外,新鮮度也是統一打算到各省份設據點的主因,目前大陸產品庫存週轉天數飲料控制在三十天,速食麪低於三十天。而且工廠就近設立,對統一開拓市場也是一大幫助,讓當地消費者熟悉統一品牌。 建廠積極 廠房具價值 問:統一廣設生產基地,是否所有代工單都會抽回來自己做? 答:不會,我們還是會保持部分代工,而且我們除了有委外代工外,還接下別人的代工單,我心目中最佳的自制代工比是六比四。代工對統一來說不是單純的營收業務項目,而是驗證工廠管理的有效方法,比較同一支產品,統一品質能否比其他工廠好,統一用代工的模式來砥礪工廠管理。 而且我們現在努力蓋廠,也許十年後,我會將這些工廠轉賣給代工廠也說不定。 問:長沙廠佔地一六三畝,去年加入投產行列,據瞭解,因爲統一產品銷售太好,產能短缺,後續如何解決? 答:統一在大陸的發展其實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大陸人口太多,只要有嘴巴就是食品業的市場,所以很難抓準最終銷量會有多少,我們長沙廠在投產第一天就面臨產能不足的問題,只能積極和政府協調,拜託他們幫忙找地。(文未完)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週刊》631期,便利商店及各大書店均有販售】【學理財永遠不嫌晚。課程活動詳見www.moneyedu.org.tw】

►►►致富關鍵,就在ETtoday新聞雲《理財週刊》雜誌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