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造假大案:百億存款離奇失蹤 地下錢莊配合造假

康得新造假大案:百億存款離奇失蹤,地下錢莊配合造假(來源:清流

出品|清流Plus

作者|樑耀丹 主編|趙妍

清流Plus,資本是本故事書

大家好,我是炒股從來沒賺過錢、總是被套的清流君,本期打算開一個新的系列,叫《股市風雲錄》,第一期打算來聊一聊“A股造假王”康得新。清流君的老本行是做上市公司報道,見識過不少用財務造假來糊弄股民上市公司。在衆多騙子公司之中,康得新的造假手法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案例,實際控制人鍾玉堪稱翻版“賈躍亭”。曾經備受追捧的“白馬股”,不僅騙過了散戶,還讓基金經理等專業投資人也對騙局信以爲真。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

先來說說康得新是幹嘛的。康得新,全稱“康得新複合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單來說是“貼膜”的,但不是地攤上那種。主要是做光學膜、印刷包裝用膜,奔馳、寶馬、蘋果、還有茅臺都是它的大客戶,有時還順帶給國產飛機提供機身複合材料

康得新創始人鍾玉出生於1950年,今年剛好70歲。作爲一位“老三屆”,鍾老闆當過工人、當過兵、上過大學、讀過研究生,直至1988年下海經商。鍾老闆有個特點,就是藝高人膽大,從後面他控制的康得集團佔用上市公司資金、帶領康得新憑空捏造上百億的業績就可以看出。

2010年,康得新登陸A股,從此搖身一變,成爲新材料領域最被看好的潛力股之一。

爲什麼這麼說?根據此前媒體報道,康得新不僅從美國公司手中奪得了預塗膜全球霸主的地位,還打破了日、韓、臺灣企業對大陸光學膜市場的壟斷,美國3M公司搶得了寶馬公司90%的汽車窗膜業務。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康得新業務能力非常過硬,這家公司也因此收穫了“中國材料界的華爲”這個稱號。那鍾老闆呢,當然就是“中國材料界的任正非”。

康得新的財務表現同樣非常搶眼。從2014年開始,康得新淨利潤跨入10億元級別,之後就一直保持26%到40%左右不等的同比增長,2017年,康得新的營收更是跨入百億級別。這麼優秀的公司很難不令投資者心動,在市場的熱捧下,康得新同樣是在2017年成功晉級了千億市值公司之列。

所謂人無完人,當然也不存在完美的公司。在業績最好的那幾年,市場上對康得新財報的真實性也不是沒有質疑過,在歷年年報中,深交所也針對某些異常的財務表現進行過問詢,但無一例外,都被康得新四兩撥千斤地擋回去了。

2019年,看似無懈可擊的康得新終於露出了馬腳。當年1月,康得新出現首單債券違約,正式踢爆債務危機但康得新這個違約來得非常詭異。明明賬面上還躺着超過150億的貨幣資金,還有42億多的可出售金融資產,卻拿不出15億來還融資債券。

到底是什麼樣的難言之隱,讓康得新寧願違約也不拿出錢?

很快,康得新就刷新了所有人的認知,存在銀行裡的錢也可以說沒就沒。2019年4月30日,康得新發布了2018年年報。根據康得新的說法,150多億的貨幣資金,其中122億鉅款存在北京銀行西單支行,但銀行卻回覆說,目前賬戶上的餘額爲0。

也就是說,122億,憑空消失了。

聽到這個消息,投資人都要炸了。只聽過獐子島的扇貝會跑,難道銀行裡的錢也長腿嗎?

幾日之後,真相大白。2019年5月8日,康得新回覆深交所的關注函,表示這是大股東康得集團跟北京銀行西單支行簽署了《現金管理合作協議》,康得新作爲子公司,其存款會集中到母公司康得集團的賬戶上。簡單來說,只要有一筆錢趴在銀行賬上,銀行就可以說,這筆錢既可以算作大股東的,又可以算作上市公司的。

不解釋還好,一解釋嚇死人。要知道,爲了保護投資者利益,上市公司和大股東的資金必須嚴格分開,以免發生大股東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的情況。但康得集團這麼幹,等同於把上市公司變成了自家的提款機。

不過,好戲還在後頭。事實上在康得新剛剛爆雷的時候,證監會就已經下發立案通知書,啓動稽查。稽查人員原本只是打算調查康得集團資金佔用的問題,結果往下查,這個瓜越摸越大,最終查出康得新不僅在財報上也動了手腳,還形成了一條造假產業鏈。

2019年7月15日,證監會對康得新下發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並且第一次披露了康得新的造假數目。雖然吃瓜羣衆們早有心理準備,但依然遠遠低估了康得新的大膽。證監會表示,2015年至2018年期間,康得新通過虛構銷售業務等方式虛增營業收入,累計虛增利潤119億元。

怎麼個虛構法?2019年11月19日和2020年8月3日,證監會對康得新先後舉行的兩次聽證會上,康得新造假的細節一一浮出水面。

首先從對康得新業績貢獻最大的光學膜業務說起。

康得新從2011年開始投產我國最早的光學膜示範線,並於2013年投產2億平米的光學膜生產基地。2017年,光學膜業務佔康得新整體營收比重超過八成,成爲康得新最掙錢的產品。康得新實控人鍾玉曾用“奇蹟”二字來形容康得新光學膜從無到有、一鳴驚人的戰績,根據他的說法,康得新早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光學膜企業。

但前面吹牛有多響,後面就有多打臉。稽查人員查實,康得新實際上是製造光學膜的基材PET假冒成光學膜成品出口,報關運到印度處理,虧本送給別人。康得新大部分光學膜業務的收入就是這麼來的。

這裡要科普一下,PET是聚酯薄膜的英文簡稱,是製作光學膜的基材。如果說光學膜是麪包的話,那麼PET就相當於製造麪包的麪粉。不過康得新也非常精打細算,送到海外的PET基本上是公司正兒八經生產PET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品、降級品。

在這個過程中,康得新實控人鍾玉先招來一批客戶,定好外銷的收入和毛利指標,再編造與各個客戶虛假交易的光學膜品種和金額,備好重量相等的PET,聯繫貨代公司出口,再倒貼運費,讓貨物香港轉運到印度。

客戶的名字也有考究,康得新用的是與康得新有預塗膜業務往來的印度客戶名字,臨摹粘貼到假合同上。不過到了2017年年底2018年年初,印度客戶也不再接受這些免費的次品,康得新不得不放任香港貨代公司處置,爲此康得新還特地書面向香港貨代公司申明放棄貨權

做戲做全套,康得新還會根據假冒的出口光學膜數量,倒推出生產這些光學膜所需的PET原材料,再開具虛假的單據

不僅是光學膜業務,康得新在電子產品業務上也動了手腳。2015年至2018年,康得新向三家子公司內部採購智能顯示等電子產品,然後找公司做配合,充當虛假客戶。在這個過程中,康得新僞造了電子產品的採購入庫、及出貨單領用單據等材料,但實際上這些虛假客戶最終並沒有收到任何真實的貨物。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康得新弄虛作假的客戶也不是善茬,其中一家客戶叫智慧海派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1月也被它的母公司承認內部存在有組織的業績造假行爲。

在康得新的造假業務中,涉及外銷的就達到了46億,涉及284筆收入,283筆銷售合同,以及1萬多噸的垃圾廢膜。另一個問題來了,這些外銷業務又是怎麼製造海外客戶付款的假象的呢?

第一步,康得新或者康得集團將墊付資金打入他們所控制的換匯公司。

第二步,換匯公司再通過地下錢莊對敲,將錢轉移至境外。這裡提一提地下錢莊是怎麼運行的。事實上,這些地下錢莊非常隱蔽,主要使用的是人頭賬戶,且賬戶數量有成百上千個,一般通過電話、傳真或者微信等方式確認交易,定期轉發結算。並且地下錢莊境內外都有匯款點,境內收取客戶資金後扣除一定費用,再通知境外合作方將相應外幣劃轉至客戶指定的境外賬戶。

第三步,到達境外的資金,最終大部分會以客戶回款的名義再度回到康得新子公司康得新光電的賬戶中。

整個造假過程如同一部驚心動魄的懸疑劇,康得新奉獻了殿堂級的表演,刷新了股民的想象力。

但這也僅僅是康得新上演的狗血劇情的一部分。比如,在公司出事後,鍾老闆還有總經理徐曙都選擇了辭職,好不容易選出了新的管理層,大股東又跟管理層爆發了內鬥。而根據後來公安機關的調查,鍾老闆原來跟徐曙曾經在澳大利亞辦過結婚手續,是一對夫妻,但康得新的信息披露卻沒有提過這一點。此外,在新的管理層上任後,康得新跟北京銀行關係破裂,一度提出讓北京銀行賠償那122億的存款。但按照訴訟費用規定,122億存款對應的訴訟受理費高達6300萬元,一窮二白的康得新交不起這筆費用只好撤訴,灰溜溜地回去改了訴訟金額……

康得新這麼猖狂,就沒有個“看門人”管管嗎?可惜的是,並沒有。康得新的審計機構是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在康得新造假期間,連續三年均爲其出具了“標準的無保留意見”。只有2018年年報審計時,康得新已經深陷債務危機,瑞華纔沒有繼續給康得新背書。值得一提的是,瑞華也是另一家被查出造假的上市公司輔仁藥業的審計機構。

目前,康得新債務累累,鍾老闆已被警方帶走。由於剔除造假業績後,連續四年真實淨利潤全部虧損,按照規則,退市是板上釘釘的事。9月份,證監會對康得新洗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結論是康得新在四年之內虛增了利潤115億,鍾老闆被終身禁入證券市場,並被罰款90萬,其餘參加造假的高管也收到了相應的處罰。

回顧這起造假案,康得新作死,其實起於大股東貪心,划走122億,小額的估計還真發現不了。還是那句話,有的人爲了50%利潤,可以鋌而走險,而有的人爲了100%的利潤,可以藐視一切人間法律。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股市風雲錄,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