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教授海淀開講——孩子學英語,家長怎麼做?
“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爲英語天才,天才的語言潛能不是汪洋大海,而是沙漠中的地下暗流,需要我們把握正確的時機,不斷地去開發和挖掘。” 講座開場,胡敏教授這樣寄語海淀家長。
10月31日,海淀迎來一場大型的英語教育專家報告會,主講人是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優加青少英語品牌創始人胡敏教授。
問題一:家長們是不是都學過英語?
問題二:有多少家長現在還在繼續學英語?
問題三:有多少家長準備繼續學英語?
這三個問題瞬間將家長帶入到英語學習者的身份裡,海淀的家長果然名不虛傳,不僅對孩子的英語學習非常重視,對自己的英語學習要求也是槓槓滴。
接着,胡老師與家長們分享了三個話題:
話題一:英語學習的真相;話題二:英語學習的三觀;話題三:家長的三個作用。
話題一:英語學習的真相
真相1:learn the language VS learn about the language
學習語言本身 VS 學習語言的知識體系
中國人學英語,活到老學到老,英語就是學不好,問題出在哪裡?問題出在我們錯誤地將英語定位成知識而非技能。
· 知識學習方法:將英語視爲一門系統知識、一門學科,機械地死記硬背詞彙、語法、語音語調,不停做題和考試,以上述角度去學英語是非常疲勞的事情,也達不到語言學習效果。
· 技能學習方法:將英語視爲一門交流技能,在語境中去觀察單詞的使用、搭配和組合,繼而瞭解語法結構、進行句子分析,配合大量的實踐和練習,鍛鍊聽、說、讀、寫技能的熟練度。
真相2:中國學生的英語學習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英語詞彙量要求對比】
日韓、中國臺灣地區、俄羅斯、印度對中學生詞彙量的要求是非常之高的。詞彙量的多少會影響到孩子閱讀的能力,它就像是孩子在英語學習道路上的一個攔路虎、絆腳石。
通過比較是爲了更好的瞭解自己,認清自己與別的同齡學生之間的差距,進而更加清楚努力的方向,這也是我們學習英語的動力來源。
20世紀90年代,一位心理學家在柏林的一個頂級學院做了一場令人震驚的實驗。在實驗中,他將音樂學院學習小提琴的學生分成了四個小組...
第一組是學生中的明星人物,極有可能成爲世界級的小提琴演奏家;
第二組學生是公認比較優秀,但是沒有特別的出彩;
第三組學生被認爲不可能達到專業水準,只能當中學音樂老師;
第四組是普通業餘愛好者;
最後他統一問了一個問題:從接觸小提琴到現在,你一共練習了多少小時?
結果發現:第一組學生練習時間普遍在1萬小時以上,第二組平均爲8000小時,第三組學生練習時間只有4000小時,第四組大約爲2000小時。實驗證明,一個人在某一個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與投入的時間是成正比的。後來也有研究結果表明,無論一個人身處哪個行業、領域,要想成爲世界級的頂尖人才,必須要付出艱辛的努力,練習時間一定要超過1萬個小時。
要使孩子的英語達到母語者水平,在中小學12年共計4380天的時間裡,每天需要額外投入2個小時的時間去學英語,英語纔會有比較大的突破,孩子才能夠成爲精通英語的青少年。在家長朋友中流傳一句話,“孩子聰不聰明看物理,勤不勤奮看英語”,英語確實要下很大功夫去突破。
英語學習的真相總結:我們是要學英語,而不是學一種枯燥的知識體系;放眼世界,我們和其他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詞彙量已經說明問題。具體到教育體系,我們也能看出問題所在,孩子們的英語學習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話題二:英語學習的三觀
做人做事,三觀要正;英語學習,也不例外。三觀包括對於英語學習的認知、方法和格局,三觀正確,學習更容易成功。
認知(1/3):英語學習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
· “當我們擁抱經濟全球化時,先想一想語言的經濟力量。”
· “由於英語並不是我們的母語,語言成爲我們的企業走向世界時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嚴峻的挑戰。”
· “英語作爲工作語言也爲企業帶來經濟收益,反之帶來經濟成本。印度的軟件、客服中心等服務業的崛起,與它們使用英語不無關係。”
· “英語教學使得一所學校可以接受從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來的學生,並把學生送到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去工作,大大提高了畢業生的市場價值。在商學院中使用英語教學,已經成爲國際潮流。”
【與韓國學者朋友孩子的一段對話】
他的小孩在韓國,小學四年級。孩子的母語是韓語,除此之外,還在學習日語。
—“爲什麼學習日語?”
—“因爲日本就在我們國家隔壁,而且日本的科技發達。”
— “爲什麼不提英語?”
— “這個問題還用問嗎?每個人都在學英語。”
— “韓語、日語、英語,三種語言,學習得真多!”
—“我還在學另一門語言—漢語,因爲中國人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了...”
英語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英語不再屬於任何一個英語國家,它不屬於英國,不屬於美國,不屬於澳大利亞,不屬於加拿大,不屬於新西蘭,它屬於全世界,它就是世界語。
認知(2/3):不應該只是學習英語,而是要用英語去學習
【西南聯大英文課】在給中國人民大學學生講座時,胡老師帶了一本西南聯大的英文課本,並請一位學生上臺爲大家描述這本課本的內容。這名學生看了課本後被西南聯大英文課本里面廣泛有趣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裡邊散佈着人文、歷史、哲學等內容,以及許多開放式的提問。當學生學這些課本時,就會汲取裡面的知識和豐富的營養,忘記是在學一門語言,而是在學每一篇課文裡面的思想內容。用英語學習是一種目標,當我們的孩子學習了一篇文章後,家長可以讓孩子分享一下他的理解和認知,那麼在這個親子溝通交流的過程英語就成爲了一種載體。
【一家三口的英語學習故事】胡老師和愛人陳採霞教授本科均畢業於英語專業,研究生也是英語相關方向,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從來沒有背過單詞,兒子胡宸同學也沒有孤立地去一天到晚搖頭晃腦地背單詞,而是通過閱讀、看《老友記》、給父母講故事的方式掌握英語,後來留學美國,畢業於MIT麻省理工學院,如今在美國硅谷一家公司擔任管理職位。學英語和用英語去學習是截然不同的理念,從小就換一種學法,會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認知(3/3):像學漢語一樣學英語
語文,是每個中國人一輩子的修煉,中國人雖然每天浸潤在中文環境裡,同時也要花很多時間去學拼音、學漢字、學造詞、學造句、學寫作、學講話,那麼英語也該如此。很多大師級的人物,如北京大學李賦寧先生、北京外國語大學許國璋先生、王佐良先生、復旦大學葛傳槼先生(《新英漢詞典》最早的主編)等等,大師們有的並沒有出過國門,他們通過大量的閱讀,像學語文那樣去對待英語,一本書一本書啃,啃不動咬着牙含着淚跺着腳挺過去。我在上海讀研究生的時候,拜訪過葛傳槼先生,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事情,他能夠把《牛津英語詞典》就相當於我們的《現代漢語詞典》裡面找出十幾個錯誤,真的了不起!
方法:“許三多”英語學習定律
“許”就是許諾、承諾的意思,向自己的家人、老師,許諾一定要把英語學好,“三多”就是要多做三件事情,多接觸、多模仿、多練習。英語學習沒有捷徑,要靠艱苦的努力,要腳踏實地。
【多接觸】就像人和人見面越多,越熟悉一樣,我們與英語見面越多,自然也是越熟悉的。閱讀是很好與英語多接觸的方式,“優加海量分級閱讀”項目就是幫助孩子在線隨時隨地接觸英語的平臺,科學分級、2700多本與課程匹配的圖書、有音視頻和題目、有閱讀報告和獎勵徽章,都是爲了幫助孩子與英語天天見、時時見。
【多模仿】做學問、做企業都要給自己樹立標杆。
· 想說一口流利漂亮地道的英文,就要天天模仿native speaker講話。我兒子在中學時代非常喜愛一部經典美劇,叫《老友記》,看了有6遍,甚至到今天還在看,對這個劇熟悉到什麼程度呢?按下暫停,可以立即接上下句臺詞。在這個過程中,汲取了大量生動的語言素材,通過模仿全面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
· 想幫助孩子樹立高遠的理想,就帶他們去接觸優秀的哥哥姐姐們是怎樣學習的,帶他們去看一看世界,去頂級名校轉一轉,在孩子的心中埋下理想的種子;
· 想做好一個企業,也是如此。胡老師的偶像是華爲任正非先生,一直在向他學習。胡老師40歲開始創業,至今16年,創辦的新航道在留學領域做得不錯,50歲開始轉型進入青少教育領域,現在左手優加青少英語、右手中國故事(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如今已出版《用英語講中國故事》3本、《論語》雙語版、《孫子兵法》雙語版、《道德經》雙語版、《小學生必背古詩文129篇》雙語版)。任正非先生43歲開始創業,前兩天剛過完76歲生日,他創業拼搏了三十多年,他的精氣神、堅韌不拔的精神、頂天立地的民族自豪感、巨大的創造力,都是正能量,激勵着胡老師前行。
【多練習】這個道理不言而喻,必須有實戰,熟能生巧,活學活用纔是硬道理。
格局:格局就是未來
過去的英語學習以應試爲主,以高分爲學習目標;胡老師在2012年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高能高分!21世紀的學習,在能力之上,還要強調素養。胡老師定位優加青少英語:全面培養核心素養,重點提升英語能力,並於2018年發佈“新航道全球勝任力模型”。
2018年10月28日,“PISA之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先生(Andreas Schleicher)到訪新航道集團總部,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全球勝任力中心主任胡敏教授等進行友好會談。雙方對於全球化3.0時代,如何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青少年有諸多共識,並達成新航道將成爲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的重要合作伙伴,將在推廣全球勝任力的學生評估、教師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2019年11月17日,經合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首席分析師Tarek Mostafa博士到訪新航道集團總部,與新航道董事長兼CEO、全球勝任力研究中心主任胡敏教授等就雙方持續開放合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胡老師出版全球勝任力相關書籍
英語學習的三觀總結
· 認知:英語學習不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不應該只是學習英語,而是要用英語去學習;像學漢語一樣學英語。
· 方法:“許三多”學習法—多接觸、多模仿、多練習。
· 格局:全球勝任力—全面培養核心素養,重點提升英語能力。
話題三:家長的三個作用
作用1:培養者
【培養興趣和習慣】
家長在孩子青少時代是第一導師,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幾乎所有的專家、學者、教授、朋友跟家長們分享,都會強調這一點,而且怎麼強調都不過分,但是我們做得不夠好,要培養孩子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習慣。有一個三歲孩子跟他老爸一起去逛超市,孩子被超市裡播放出來的英文迷住了,他就拽他老爸的衣角不走,而這個家長是很睿智的,發現孩子對英語感興趣,然後就把英語的光盤,家長實際上不懂英文,就把這些東西都給他買了回去,後來這孩子就迷上了英文,後來還學了好幾種語言。
【不要錯過黃金期】1997年1998年,胡老師在英國做高級訪問學者,接觸到來自非英語國家的孩子,11歲以下的孩子全部直接插入到班上去,不管你懂不懂英語,有沒有基礎,11歲以下的都直接平移過去。過了11歲要開小竈,要給他專門補習英語。也就是說11歲是一個臨界點,過了這個時候學外語就變得艱難了。海淀的孩子很多都非常優秀,優加青少學員小學二年級通過CAE,初中託福115分,高中託福裸考119分,這些孩子從小就學英語。
【鼓勵孩子多嘗試】鼓勵孩子多嘗試不同的興趣愛好,孩子總會過濾喜歡的還是不喜歡的,只要不是壞事,就要給孩子點贊、讓孩子去做。
作用2:陪伴者
家長不懂英語沒關係,陪着孩子一起前行!傳遞溫暖、傳遞力量、傳遞愛,陪着他一起學習,在他腦袋上輕輕的拍一拍,肩膀上輕輕地拍一拍,衝杯牛奶,拿個水果,讓他出來走幾分鐘,就這麼簡單。孩子對溫暖的東西感觸是最深刻的,記憶是恆久的。
【胡老師的故事】胡老師1979年上大學,那個年代英語學習資源短缺,能收聽到的英語只有來自湖南省人民廣播電臺的英文節目。父親完全不懂英語,但給自己買了一臺收音機,永恆停在這個頻道上,這樣的給予和陪伴對於胡老師日後選擇英語專業、從事英語教育起到了決定性的影響。家長一定要懂英語嗎?不,家長要懂的是陪伴,是放棄其他的頻道,永遠鎖定這個頻道,到那個點提醒你,讓你來收聽這個節目。
【清華女生的媽媽】於雪葳,一個從東北考到清華大學,後來求學美國的女孩子,託福滿分120分。在她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她父母親怎麼做的?那個時候不像現在資源這麼豐富,不像現在有劍橋考試這麼好的體系,資源也比較匱乏。媽媽做一件事情,就是孩子背新概念英語課文時,媽媽做的事情就是掐秒錶,看她背同一篇的速度是不是越來越快背得越來越熟練。如果家長們都能給孩子掐秒錶,能掐出100篇200篇文章,做成一個段子,孩子英語還會有問題嗎?
作用3:終身學習者
【和孩子一起健身】胡老師提倡家長們和孩子一起鍛鍊,並現身說法,自己每天跑步5公里,身體健康、精神狀態良好。父母自己不鍛鍊,強迫孩子鍛鍊是行不通的,可以建立一個家庭打卡羣,每個人在裡面呈現自己的健身記錄。
【和孩子一起學英語】70後、80後、90後的家長們都是學過英語的,把孩子們的英語課本撿起來,現在的課本比原來大家小時候上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的課本要有意思多了,尤其現在用的一些原版的劍橋的、麥克米倫這些教材都非常有趣,課堂也跟原來不一樣的,倡議家長們把這些東西撿起來,和孩子們一起重新出發。
【共同成長】任何時候都有成長的空間,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要不停的學習、要不停的成長、要找很多事情、樹立新的目標、樹立新的方向、要傳遞的是一種非常幸福的快樂的家庭氛圍。這樣,孩子在家裡學習,他一定會非常快速成長,一起做終身學習者。
最後胡老師送給大家一幅圖,呼籲家長們一起努力,讓孩子們優上加優!